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風建設研究
時間:2022-09-27 08:04:23
導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風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學風建設影響高校教育質量,也是衡量高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志。文章通過分析目前高校學風建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對策:強本固原———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正人正己———加強師德建設;耳濡目及———加強高校制度管理,營造優良學風氛圍;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強化社會輿論導向。
關鍵詞:核心價值觀;學風建設;高校
1999年高等教育擴招使昔日備受青睞的大學生群體由精英轉為了大眾,隨著接受高等教育人數的增加,高等教育逐漸成為眾人關注和議論的話題。高等教育如何滿足社會和國民的要求,高校如何使畢業生適應社會發展要求成為國之棟梁,是目前國內高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問題,而學風建設正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所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明高校學風建設的方向、方法和途徑,是高校辦學的理論根基。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被濃縮為24個字,其中“文明”“公正”“誠信”“友善”等都是指導當代高校學風建設的重要思想。學風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學風包括學習風氣、治學風氣和學術風氣,是一種綜合的教學及學術氛圍的體現。狹義的學風指學生按照要求,在教師的教育引導下從事學習活動,獲得知識和技能,提高思想認識和覺悟,培養良好品德和心理素質,養成良好作風和習慣的過程中所形成的風氣或氛圍,是學生學體風貌的表現和概括[1]。高等學校的學風建設是高校教育建設和發展的靈魂,是高等學校教育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優良學風是高校的“無形資產”,學風影響學校的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2]。
一、高校學風現狀
近年來,由于高等教育擴招,高校入學門檻逐年降低,學生的資質及素質下降明顯,一些高校高考錄取分數偏低,學生學習基礎較差,學生整體素質堪憂。據調查顯示,滿意目前所讀專業的學生僅占所調查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對專業的滿意程度直接影響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四成多的學生學習及生活呈現盲目狀態[3]。同時,學生學習的自制力不夠,沉迷于網絡的現象嚴重。當前高校的學風存在以下問題:第一,部分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到課率低,聽課質量不高,應付考試且學習成績不理想。第二,學生集體榮譽感欠缺,對于學習和科研缺乏必要的熱情及精力保障,不易形成學習研究團隊。
二、高校學風問題探因
高校學風建設問題涉及到教育、管理者的教育與引導,學生本身主觀能動性的調動,社會導向作用于學風建設等各個方面。(一)學生自身。1.個人固有觀念影響。學生在進入高校前,其思想行為等已趨于成熟,對學習方面的看法及習慣已具雛形,是個人的特質、基礎。此部分起影響作用的主體包括學生的親人、朋友、所經歷的不同的教育方式、社會環境及個人經歷等。2.周圍環境及自身思想斗爭影響。學生進入高校后接觸的人、事、物的范圍較以前有變化,思想行為自己做主,這個階段是學生個人觀念后成熟時期。學生個人思想品德及行為的養成所受影響因素較多,在高校期間受其所在班集體、宿舍成員、科研團隊等的影響,綜合作用于他們對學習態度、學習目標、學習方式方法等風格的形成,從而影響高校學風狀況。3.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影響。制定一份合適的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引領學生逐步走向成功,也可以促成高校良好學風的形成。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引導學生對自身特點、環境特點進行深入分析,結合各方面要求制定出可行的規劃,隨著計劃的深入開展逐步達到預期目標。沒有進行職業規劃的學生會因無明確的奮斗目標而被自身惰性俘虜,如學習狀態不好,聽課狀態較差,休閑娛樂占用課余甚至課上時間,不愿讀書、曠課等行為的發生,不但本人會因此浪費光陰、一事無成,更會影響一批學習無目標、生活懶散的意志薄弱者的效仿,進而對所在高校學風建設造成負面影響。(二)高校。高校在學風建設工程中主要起教育、管理、監督和引導的作用,其教育和管理的功能主要體現在專任教師傳授專業知識上。專任教師及教輔、輔導員、班主任、高校職能部門工作人員等對學風建設所起的作用,體現在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及學生守則、學生獎懲及制度規范的引導上。以上各個環節缺一不可,只要有一處沒有落到實處或沒有按原則執行,都將對高校學風建設產生不良影響。(三)教師。教師自身素質及其對學術的追求也是影響高校學風建設的重要因素。教師的高專業素質,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及高的學術水平和嚴謹務實的治學態度對良好學風的形成起著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四)社會導向。因科技及經濟的迅速發展和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各種思潮不斷涌入我國,隨之而來的是對當代大學生思想的影響。享樂主義、利己主義等不斷沖擊著他們的思想和行為,進而擾亂學風建設。思想不堅定、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大學生易受社會上不良風氣所侵擾,卷入游戲人生的大潮,對高校學風建設造成負面影響;能夠認清現實、客觀分析自我的學生則會甄別并利用社會提供的有利條件提高個人修養,按照社會2017年8月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要求行事,為良好學風的形成添磚加瓦。
三、促進高校學風建設的對策建議
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加強學風建設是高校發展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良好學風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內外因相結合并作用于學生個體的結果。大學生在入學前除受家庭的影響外,已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及社會熏陶,整個過程都對學生的思想行為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僅僅把大學階段的教育拿出來講學風建設的話,不全面也不符合實際。學風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學生、教師、管理人員和社會導向等都會在各自不同的層面發揮作用對學風建設產生影響[4]。(一)強本固原———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學風問題,實際上是一個理想、事業心的問題[5]。學生的思想決定其現實表現,內在的精神支柱可以激發學生的無限潛力。思想道德建設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為指導,高等教育要始終把價值觀體系貫穿于課堂、校園文化活動、班會、社會實踐、實習等教學和實踐活動中。大學生應重視專業學習、重視中國博大的傳統文化學習,加強對自身誠信、服務意識、社會責任感等方面素質的提升。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能促進良好學風的形成。因此,大學生要積極讀書,要耐得住寂寞,舍得在書上下苦功夫。書本凝結了偉人、智者的智慧與思考,能夠引導學生不斷地開拓進取,提升其思想道德品質。(二)正人正己———加強師德建設。高校學風建設離不開教師及管理者的參與。教風是校風的重要構成要素,對學風產生深刻的影響[6]。教師這一職業產生時就肩負著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因此教師的自身品德及素質直接影響高校的教育質量。品德高尚、教風嚴謹的老師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就會對學生潛移默化地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正師德可促進高校優良學風的形成。1.提高教師思想道德素質。作為半社會人身份的大學生在通過學校教育后需步入社會,他們是社會的一員,而一個道德敗壞的大學生會對社會造成危害。因此,在高校學習階段,高校有責任和義務加強他們的道德建設,這就需要高校教師具備過硬的思想道德素質,以教育引導不同道德水平的大學生。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會影響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深入到課堂,這其中也包括專業課堂。高校應積極推進中國傳統文化深厚底蘊與現代文化融合,加強教師的思想道德建設。思想道德素質優秀的老師將會輻射和帶動一大批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高校要重視教師的思想道德建設。教師在教育指導學生過程中應平易近人、誨人不倦,擔當好“園丁”的角色,把才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春風化雨般地滲入學生心里。2.提高教師專業素質。教師要熱愛學習,追求學術上的不斷進步。此處指的教師是與學風形成關系的所有的任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及與學生工作相關的各級管理者。這些教育者的工作質量都與他們工作內容對應的專業息息相關。只有保證了教師對自己的業務掌握精通并運用自如,才能達到教師教書育人的目的。素質不達標的教師會誤人子弟,對學風的形成造成負面影響。對于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的問題,高校可以鼓勵他們積極進修和深造,也可考慮引進高層次人才。積極鼓勵高學歷、高職稱的教師或校外專家為學生做高水平學術報告,開展學術講座,營造學術氛圍,以激活學習風氣。專業素質與科研水平過硬的教師隊伍能培養出高水平人才,也能使高校逐步躋身于名校之列,有利于高校的長足發展。3.潛心研究教育教學方式方法。教師授課的內容、方式和方法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聽課效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喜歡的課程學生才會有學習動力。因此,教師要潛心研究教學,順應時展來改革教學方式,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促進濃厚學習氛圍的形成。高校要加大教學改革的力度,高校應鼓勵教師用生動活潑的方式展開教學活動,鼓勵教師積極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結合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扎實穩進地進行教學改革和實驗,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三)耳濡目及———加強高校制度管理。現代化的、全面的、科學的、系統的高校管理是形成良好學風的有力保證。學風建設是一項工程建設,需要全體師生的積極參與。首先,高校內部要達成共識,形成合力,上下一心為營造優良學風奮斗。成立學風建設專項領導小組,制定符合本校特色的相關制度,指導優良學風的形成。制度包括學風監督檢查、教師教學質量、畢業達標、守則、學生獎懲方面等。通過規范的制度約束師生的行為,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制度的制定是為服務于人,所以制定出的制度要有好的執行力度。高校學風建設領導小組要貫徹執行制度的每項規定,把工作落到實處,切實形成橫向貫通、縱向聯合的促學風全校聯動機制,形成科學合理的工作體系,要每個師生及管理部門成員時刻為學風建設貢獻力量。(四)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強化社會輿論導向。大學生是具有學生身份的半社會人,他們的言行受社會風氣影響的同時也影響社會風氣的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導向有利于學生形成成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高校學習階段是學生人格塑造的重要時期,積極向上、正能量充足的人、事、物都會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養成形成正面的刺激,能使他們的人格塑造更加飽滿。因此,良好的社會輿論對高校優秀學風的形成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總之,學風建設工作有持續時間長、延續性和繼承性的特點,是一項長期的教育、管理及思想行為養成工程。高校要注重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師德師風建設相結合,加強領導和督導,提高認識,這樣才能準確理解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精髓和實踐要求,在廣大師生中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搞好學風建設,促進高校健康發展。
作者:陳海菊 侍朋寶 范夢蕊 王彥慧 單位:河北科技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楊景海.改進學生管理制度提升師范生品格素養[J].中國高等教育,2008(24):47.
[2]李桂芳.成人高校學生學風現狀及建設思路初探[J].北京宣武紅旗業余大學學報,2012(4):22-24.
[3]陳海菊,侍朋寶,范夢蕊,等.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調研[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87-93.
[4]陳玉棟.試論高校學風建設的概念、主體及特性[J].高教探索,2014(3):92-96.
[5]趙治.試論當前高校學風建設的現狀、原因及對策[J].中國電力教育,2010(18):178-180.
[6]甘壽國.關于高校學風建設的調查與分析[J].高教探索,2009(6):108-113.
- 上一篇:體育文化教育保障機制研究
- 下一篇:高職院校考務管理學風建設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