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口單招生學風建設問題和對策

時間:2022-02-27 08:38:16

導語:對口單招生學風建設問題和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口單招生學風建設問題和對策

[摘要]以應用型本科院校N學院對口招生學風建設為例,分析對口單招生學風的現狀,梳理影響學風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生學風、提高對口單招生整體素質和能力的具體舉措。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學風;對口單招生

學風是指學生對知識、能力的渴求和在學習中是否勤奮刻苦、學習紀律是否嚴明等,是學生在對待學習這個問題上所展示的精神、態度、風格、方法和習慣等要素的綜合體現。[1]加強學風建設,是高校保證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綜合競爭力的內在需求。對口單招作為普通高校面向中等職業學校(以下簡稱“中職校”,含普通中專、職業中專、職業高中、成人中專、技工學校)學生單獨招生,是有別于普招的一種高校招生制度。相對于普招生而言,對口單招生因在中職校階段缺失了多學科的學習和訓練,加上學習習慣、單一的培養模式以及文化基礎知識“先天不足”等原因導致部分學生很難適應大學生活,有的“掛科”嚴重,有的中途退學,有的畢業時不能取得畢業證或學位證。因此,加強對對口單招生學風問題的研究,對提高其綜合競爭力、促進成長成才以及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有著重要的現實需求和深刻的長遠意義。

1對口單招生學風建設的現狀分析

對口單招生雖然在入學考試時“自成體系”[2],但進入大學后卻不是“對口培養”,而是和普招生按照同樣的方式進行培養。因對口單招生普遍文化基礎知識(特別是語文、高數、英語等科目)較差、在職校時缺乏多學科的學習及思維訓練以及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等,導致有相當部分學生存在掛科嚴重、學分積點偏低以及畢業時不能順利取得“兩證”(即畢業證、學位證)。以N學院為例,該校2018屆對口單招畢業生共有330人,其中取得畢業證人數:316人,畢業證授予率:95.76%,未取得畢業證的學生中有5人因畢業設計未通過,1人因公選課未達到規定分數,2人因任選課未達到規定分數,1人因體質健康標準不合格,14人因課程未通過考試。取得學位證人數:252人,學位證授予率:76.36%,未取得學位證的學生中有14人未取得畢業證,有7人因受處分不能授予,86人英語未達標。跟普招生相比,對口單招的畢業生、特別是學位證授予率非常之低。對口單招生在畢業時,用人單位大都按和普招生一樣的標準要求他們,比如,必須通過英語四級、計算機二級以及取得“兩證”等,而這些條件往往是一些單招生所不具備的,因此會失去很多好的就業機會。有的企業知道他們是對口單招生后,干脆就不要他們或是給他們的起薪更低,這就存在“事實上的不平等”。

2對口單招生學風建設存在的問題

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先導。通過梳理對口單招生存在的學風問題,部分同學存在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刻苦鉆研的精神以及高校人才培養方式比較僵化等問題。2.1部分同學學習目標不明確。相對于中職校期間單一的奮斗目標“高考”,很多同學在進入大學后比較茫然,不知道該干什么。有的同學加入很多社團,整天忙于社團事務,忽略了學習;有的同學整天渾渾噩噩,虛度時日;有的同學沉迷于網絡游戲、追劇、交友等不能自拔,最終荒廢了學業。正是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使得部分學生學習沒有動力,在渾渾噩噩中迷失方向,最終使得成績下滑,學業困難。2.2缺乏刻苦鉆研的精神。對口單招生本身因中職校期間的培養模式有別于普招生,主要側重于動手能力培養及參加各類比賽,從而導致了他們的文化基礎課相對比較薄弱。進入大學后,課程增多且難度增加,較弱的底子加上他們又不愿刻苦鉆研,所以學習很吃力。部分同學課程掛科,英語四級、計算機二級等“過級”考試大學四年都不能通過,最終影響其“兩證”的獲得及高質量就業的實現。2.3高校人才培養方式比較僵化。對口單招生雖然在考大學時與普招生有別,但進入大學后卻不是“對口”培養,被納入到和普招生一樣的培養體系。與普招生相比,對口單招生的優勢是在中職校期間,就接受了工程實踐訓練,動手能力較強。劣勢則在于英語、高數基礎較弱;據專業課老師反饋,專業課不能講的太深,否則單招生聽不懂,或干脆就不愿意聽。雖然有這些差異,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卻沒有據此制定相應的培養方案,而是籠統地和普招生一樣進行培養,這就使得他們學習上比較吃力,在學業上出現跟不上的情況發生。

3對口單招生學風建設問題的措施及建議

對于對口單招生學風建設存在的問題,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須高度重視并認真分析,努力探求其破解之道,以保證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和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3.1加強對對口單招生的教育和引導。日前,教育部長陳寶生在談到本科教育時提到“大學生的成長成才不是輕輕松松,玩玩游戲就能實現的”,要“對大學生合理‘增負’”,要“嚴把出口關,改變學生輕輕松松就能畢業的情況”。各高校以后肯定會進一步從嚴要求,增加課程的難度和挑戰度,嚴把人才培養的“出口關”。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鼓勵學生刻苦學習、踏實進取,著力改變目前高校中“嚴進寬出”的現狀,努力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3.2指導對口單招生制定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之所以很多同學進入大學后感到迷茫或不知所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即不知道未來的路怎么走。雖然很多高校都開設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與就業指導》課程,但往往僅限于課堂上籠統講授,缺乏具體的跟蹤指導。職業生涯規劃,應該由專門的老師負責,跟學生一起研究、制定,并有后續的跟蹤、反饋和調整。另外,生涯規劃的制定僅靠校內老師是不夠的,應該積極引進校外導師的力量,形成合力助推學生的培養和成長。3.3制定與對口單招生特點相符的人才培養方案。以N學院為例,該校對口單招生主要分布在機械、自動化兩個專業,全部都集中在工業中心。該中心努力探索、銳意創新,積極推動項目化教學、校企合作培養以及積極引導學生參加科技創新活動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學位授予方面,按照學校的規定,仍然要跟英語水平和計算機能力掛鉤,導致有一部分學生畢業時因達不到要求而不能取得學位,進而影響到學生順利就業。因此,高校要努力改變“一刀切”的人才培養模式,針對單招生文化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動手能力較強的特點,應揚長避短,制定有別于普招生的人才培養方案。

【參考文獻】

[1]趙平.應當把學風建設作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J].中國高教研究,1998(4).

[2]江蘇省教育考試院:江蘇省2018年普通高校對口單獨招生工作實施辦法[EB/OL].www.jseea.cn/contents/channel_80/2017/10/1710251500169.html.

作者:張自強 單位:南京工程學院 工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