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服務新農村建設思考
時間:2022-03-10 04:42:28
導語:金融支持服務新農村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建設新農村需要金融的支持,從宏觀角度看,需要對農村金融發展做出規劃,從而營造出金融發展政策支持體系;從微觀角度看,需要在新農村建設中,構建金融組織和金融服務等機制,不斷完善農村金融體制。本文主要討論如何在新農村建設中,有效實施金融支持服務,為農村建設奉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金融支持服務;新農村建設;實效性
在新農村建設中需要把農村經濟發展作為中心,農村金融支持著農村經濟,因此農村金融需要發揮出優勢,為新農村建設奉獻一份力量,更好地為新農村建設服務。
一、金融需求在新農村建設中的變化
建設內容是大力發展農村基礎設施,提高科技水平,建全流通制度,發展農業產業。通過新內容可看出,對農村金融提出了更嚴格的標準。(一)大幅度增加政策性金融需求。在新農村基礎建設中,包含了建設農村設施和生態環境,政府為確保農村經濟發展,大量投入資金支持,從而不斷增加農村政策性金融。由于我國農村基礎建設長期處于不完整的狀態,在建設新農村時,加大投入了衛生、醫療和飲水等基礎設備,健全設施時,對于資金需求也逐漸增加,特別是政策性金融上,需求更多。(二)信貸需求費用逐漸增加。在市場經濟變化中,農業產業結構也出現著改變,農村居民小額貸款的數量逐漸增加,農村實施特色農業,一些農戶資金需求量不斷擴大,小額貸款無法保證農戶產業的正常運行,由此逐漸暴露出小額貸款的缺點。(三)農村金融需求呈多元化發展。傳統農村金融需求一般是貸款、存款和取款等,但是新農村建設腳步不斷加快,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對金融服務需求持續增加。在此種情況下,需要增加農村金融服務需求,同時要增加對信用卡、保險、理財的需求。(四)商業化和流動化資金需求量逐漸擴大。城鎮化腳步不斷加快;農業市場化程度也在提升,農村經濟發展會帶動農村流通性的發展;增加商業性與流動性的資金。若想要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則需要提高市場的流通性,改造公交網絡,保證城市商業網點,擴展到農村;流動資金需求大,但是我國對此方面的投入資金少。
二、新農村建設中金融支持服務存在的問題
(一)金融支持有資金缺口出現。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從而讓農村資金需求呈現多元化。建設新農村基礎設施,比如改造農村道路、住房和水利等,均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我國農業的生產加工、養殖業等的發展也需要信貸資金的幫助,同時新農村的企業經營和公共事業也要獲得金融幫助第一,大型銀行不重視農業發展。由于農業天然盈利水平低,許多大型銀行傾向于將資金由農村轉向城鎮,一些大型銀行會將市場轉向大中城市,當在完成國家政策任務后會,只關注大項目,忽略了農村資金需求;第二,農村信用社能力存在限制。農村信用社的金融模式符合農村金融需求。農村信用社的結構和管理制度發生了改變,從而加強了助農實力,但農業增長率低,農村信用社若想要大規模實現資金周轉,有著一定的難度,無法發揮出主力軍的作用;第三,民間金融不符合實際的情況。民間金融借款形式多種多樣,但民間金融的投機性較強,我國金融監管體系無法將監管納入范疇,民間金融不具備合格的身份,只能依靠農村事業發展;不具備可行性,若想要通過寶貴的資源創建金融生態體系,不符合實際情況。(二)反假貨幣形勢嚴峻。假幣是社會的公害,同時處于逐年遞增的趨勢,返假貨幣斗爭出現了新的狀況,怎樣有效打擊販假幣的情況,需要創建完整地反假幣工作計劃,發揮出基層政權的作用。農村金融機構在販假幣時,由于反假人員手,反甲知識淡薄,會存在著反假貨幣工作不受重視的情況,同時工作人員鑒定技術受到約束,設備陳舊,儲蓄臨柜的人員見到假幣也僅是退回。農民屬于低收入的群體,缺少法制觀念,某些人在收到假幣后首先產生的想法是怎樣花出去?減少自己的損失,致使假幣循環泛濫。(三)支付政策和手段落后。第一,支付結算的政策和手段落后,農村金融結構的網點是和央視支付系統的網點連接的。但是同城票據交換比例低,支付結算與匯劃清算交易會導致業務效率低,工作時間長,同時收費項目多,也未給農民優惠業務,農村的小額業務會降低金融服務的支農力度。第二,農村金融工具和產品少。農村金融業務主要是貸款業務,甚至還出現了馬太效應,農村金融中的主要業務是小額短期貸款。但此種利率構成的市場化制度需要提高金融體系,農村產業化和小微企業的建設向中小規模貸款提出要求。
三、調整格局,為新農村建設提供金融支持服務
(一)農村信用社應創新觀念,提高服務的標準。農村金融中,農村信用社是主力軍,承擔支持三農的使命,讓支持農村金融主力軍的作用得到發揮,在建設新農村中找到著力點,從而調整信貸結構和資金,另一方面要突出重點,一方面要擴大貸款范圍,讓農民均能獲得信貸的能力,解決貸款難的問題。基層農村修路需要研究通存通兌的資金政策,保證資金通暢,從而解決農村信用社渠道單一的情況。改善農村結算環境,開辦銀聯業務和外幣業務,提高支付結算的標準,從而滿足農村支付的新需求。(二)金融機構改善服務意識深化改革體制。為了加快農村地區的結算方式,需要轉變農村信用社、郵政的金融網點經營理念。通過優勢來拓展盈利范圍,找準貸款項目與對象,支持糧食基地建設、農產品加工等,從而提高農民的收入。發展、升級和更新產品,提高農村資源,轉移富余勞動力,調整產業結構借助信貸杠桿,從而實現農民增收增效的目的。(三)加速金融改革的腳步和農村信用環境。加速金融改革,健全金融服務系統,創建完整的合作性金融、商業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等服務體系,從而滿足農民的需求。創建縣級郵政儲蓄銀行,從而改變其只存不貸的情況。根據資金外流出現的問題,要發揮出郵政儲蓄農村網點多的優勢,從而為農村經濟注入新的元素。有效結合硬件結構和自然條件,創建農村商業銀行,鼓舞商業銀行在鄉鎮多處設立分行;創建由企業或者個人創建的小額信貸組織,引導更多的資金涌入農村,支持三農經濟發展。有關政府需要加大建設農村信用環境的力度,支持信用鄉作為突破口,從而實現建設農村信用工程,農村推行小額信用貸款;通過信用來創建相關的活動,改善農村信用環境,加強農民的誠信理念,妥善解決農村債務,營造金融生態氛圍,形成三贏的局面,即政府和金融、農民共同獲取成功,從而推動新農村建設快速發展。(四)金融機構應整頓反假幣工作。為了讓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等機構的工作人員加強反假意識,需要配備新型驗鈔機,同時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知識培訓和考核,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素養,杜絕從金融機構流出假幣。央行也應頒布反假信息和假幣的特征,從而構建反假信息平臺,有關機構應時刻關注反假動向,確保反假信息能夠傳遞與互通,各基層的營業網點也需要學習有關知識,爭取做到有法可依,宣傳管理假反政策時,也需要構成綜合治理的系統,農村創建反假幣服務站,長期開展反假工作,并配備反假資料和規章制度。服務站的工作人員需要學習真假辨別的知識,隨時能夠接受農民的咨詢和鑒定,也可實施上門服務,在田間地頭做好宣傳工作,讓假幣無處藏身,有效杜絕假幣杜絕的出現,禁止有假幣流向市場,維護好農民的實際利益。
四、結語
綜上所述,應根據農村金融發展和農村增收、財稅幾者間的關系,加大開發管理農村金融力度,不斷深化改革農村地權、林權的使用,延伸金融業務,加強建設農村金融生態環境,讓新農村建設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丁懷宇.增強金融支持服務新農村建設實效性的思考[J].吉林金融研究,2018(10):61-63.
[2]胡夢詩.農村普惠金融體系建設策略探討[J].商,2015(32):163-163.
作者:那順巴圖 單位:正鑲白旗農村信用合作聯社
- 上一篇:農村土地利用規劃編制路徑分析
- 下一篇:高校舞蹈教育服務社區公共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