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物資管理信息化建設分析

時間:2022-06-19 04:43:29

導語:國防物資管理信息化建設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防物資管理信息化建設分析

提要:國防物資作為國防力量的重要構成,是打贏戰爭的物質保證。未來信息化戰爭,參戰力量多元、作戰節奏加快、物資消耗巨大,迫切需要加強國防物資管理信息化建設。必須深入探討信息化戰爭對國防物資管理保障信息化的要求,系統分析國防物資管理信息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確立科學先進的理念,搞好總體規劃,加強物資編目系統建設,優化體制機制,不斷推進國防物資管理信息化建設。

關鍵詞:國防資產 ;國防物資; 管理信息化

國防物資作為國防力量的重要構成,自古以來就是打贏戰爭的物質保證。因此,抓好國防物資管理、發揮物資保障最大效能,是確保我軍能打勝仗的重要支撐。當前,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為國防物資管理提供了有效手段,我們必須緊跟信息化步伐,著力加強國防物資管理信息化建設,全面提升國防物資管理信息化水平和保障能力。

一、現代戰爭對國防物資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現代戰爭是信息化戰爭,參戰力量多元、戰場空間擴大、物資消耗劇增、情況復雜多變,這對國防物資管理保障信息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信息化戰爭的一體化聯合性,要求。國防物資管理保障必須全面集成未來信息化戰爭是體系對抗,戰爭勝負取決于整體作戰能力,更強調各軍兵種力量、各作戰要素和作戰單元的有機融合,這對國防物資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須堅持以信息化為主導,努力提高高度集約的一體化國防物資管理保障能力,全面滿足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等不同軍兵種的保障需求,實現對各種國防物質資源的綜合集成、高效利用。(二)信息化戰爭的速決性高消耗,要求。國防物資管理保障必須快速精確未來信息化戰爭中,信息化武器裝備廣泛使用,作戰效率空前提高,戰爭節奏明顯加快,戰爭進程大大縮短,物資消耗成倍增加。如海灣戰爭的物資消耗,分別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提高了20倍、10倍、7.5倍。這就要求國防物資管理必須運用先進的信息網絡技術,快速反應、精確保障,力爭以最佳的物資需求匹配、最快的保障速度為打贏戰爭服務。(三)信息化戰爭的全維性全域性,要求。國防物資管理保障必須方式多樣信息化條件下,隨著航天技術、網絡空間技術等高科技的快速發展,軍用衛星、激光制導武器、信息化武器等高技術武器不斷運用于戰場,戰爭空間涉及陸地、海洋、空中、太空、網絡、電磁等多維空間,并不斷向深海、生物、智能等新興領域延伸。這就要求國防物資管理必須適應信息化戰爭戰場空間多維多域的特點,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改進和完善物資保障手段和方式方法,不斷提升多空間多領域的物資保障能力,切實為軍隊作戰行動提供強有力的物資保障。

二、國防物資管理信息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國防物資種類繁多、信息數據復雜,全面及時滿足信息化戰爭對國防物資保障的高要求,客觀上需要大力提升國防物資管理信息化水平。但受思維習慣、技術條件、人員水平等制約,目前國防物資管理信息化建設尚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信息化技術水平低,物資管理效率不高。國防物資管理,在很多領域、很多單位還主要依靠傳統的機械作業、人工操作來完成,信息化手段缺乏,導致國防物資的收發、登記、統計、核準、上報等效能低下。信息網絡建設相對滯后,存在著“規模小、覆蓋面窄、傳輸速度慢、可靠性較差、穩定性較弱”等問題,造成國防物資管理部門對需求信息反饋和處理能力不強,作戰部隊、保障單位、物資供應企業三者之間信息流動不暢通,信息更新不及時,國防物資保障單位協同難,無法做到適時、適量、高效、精確的物資保障。此外,物資的儲存、收發、運輸等實時感知能力弱,物資管理和保障可視化水平低。(二)數據標準不統一,信息不能共享。科學、統一的數據標準,是物資流和信息流發揮協同作用的重要保證,是建設國防物資管理信息化的基礎。目前,我國國防物資管理信息化建設較少考慮物資信息的橫向流通,軍地各部門、各領域、各單位基本上是“各自為政”,物資信息管理系統各建各用、五花八門,物資代碼標準不一致,直接造成物資管理系統之間不能互相兼容、互聯互通性差,數據信息不能共享、利用率不高。特別是一些公共的基礎性物資數據更無法發揮其應有的價值,難以實現信息數據的綜合、分析、判斷和決策智能化。(三)物資管理信息系統落后,一體化程度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國防物資保障全流程進行精確管理,進而建設一體化國防物資信息管理系統是大勢所趨。但是,當前國防物資管理卻過分強調物資的專業特性而忽視了物資管理業務的共同屬性,導致各專業基于各自理解來定義物資管理業務內容、算法和標識,開發了專業特征明顯的物資管理信息系統。在這樣的背景下,國防物資管理機關無法匯總和處理物資管理信息,更無法獲得有用的決策依據。對保障單位相關人員來講,面對五花八門的業務管理要求將會焦頭爛額。長期以來,物資管理信息系統基本停留在模仿人工管理的低層次應用水平,物資管理信息分散割裂、難以有效串聯起來,物流數據阻滯靜止、難以及時流動起來。

三、國防物資管理信息化建設需重點把握的問題

國防物資管理信息化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著眼信息化技術的時展和應用,立足我國我軍實際,充分吸收國內外物流管理的先進理念和經驗做法,加速推進國防物資管理信息化能力建設。應重點在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一)以先進理念和總體規劃推進國防物資管理信息化。總體規劃具有統籌協調、前瞻設計的功能,是國防物資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基礎和前提。推進國防物資管理信息化建設,首先要搞好總體規劃,而關鍵在于創新國防物資管理理論,確立適應信息化的國防物資管理新理念。要樹立“一體化”國防物資管理理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國防物資保障全流程實施精確管理,實現國防物資保障需求的準確預測、保障資源和保障能力的全面掌控。要樹立“精確保障”國防物資管理理念,著眼消除各環節之間的“瓶頸”,解決物資管理部門、作戰部隊和各保障單位之間信息不流暢、需求不準確、保障單位協調困難等問題,實現從“品種少、批量大、平面線性”保障向“多品種、小批量、立體化”快速精確保障的轉變。要樹立“云儲備”國防物資管理理念,以云計算為基礎,利用協同式的供應鏈庫存管理技術,將國防物資信息資源網絡化,把各個孤立的倉庫無縫鏈接成云儲備,優化供應鏈庫存,提高供應鏈柔性,縮短保障時間,提高物資利用率。總之,要注重汲取先進的物資管理理念,并將其融入總體規劃,以科學的總體規劃籌劃和指導國防物資管理信息化建設。(二)以物資編目系統建設推進國防物資管理信息化。建設國防物資編目系統的目的,是解決國防物資管理信息化的規范化和標準化問題,形成科學的統一標準體系,實現不同的物資管理應用系統之間的信息交換,并以此為基礎實現國防物資管理一體化和可視化,為我軍一體化聯勤保障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隨著軍隊信息化建設和一體化物資聯勤保障工作的不斷深入,開展物資編目研究,建立國防物資編目體系已刻不容緩。經過多年建設,我國國防物資編目系統建設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處于探索階段。當前,完善國防物資編目系統,首先,應成立編目工作領導小組,軍委機關、軍兵種和戰區有關部門領導參加,研究決定物資編目系統建設發展思路、基本對策等重大問題。其次,應盡快研究制定相應的法規制度,規范物資信息的采集、使用、共享等內容,為系統建設做好鋪墊。第三,應建成一套完善的物資編目技術標準,從系統的結構體系、物資屬性的標識、數據元的代碼結構、數據提交、系統維護的方法等方面,對物資編目系統進行詳細規范。此外,還要以我為主,充分汲取美國、北約等國防物資編目的先進技術,加快國防物資編目系統的建設步伐。(三)以體制機制優化推進國防物資管理信息化。體制機制,是國防物資管理信息化的基本依托。實現國防物資管理信息化,必須著眼未來信息化局部戰爭對物資保障的需求,依托信息化技術手段,優化物資管理保障的體制機制,其核心是減少信息流動和物資流動的層次和環節。在新的物資管理體制下,要對國防物資管理的主管部門、生產廠家、倉庫單位和運輸部隊的職能進行合理調整,讓它們作為保障網絡系統的“節點”,在物資保障全局中相互配合與銜接,共同完成保障任務。一方面,要對國防物資的管理流程進行優化。倉儲單位利用掌握作戰部隊物資需求的信息優勢,對國防物資的生產、采購、儲備和運輸進行科學預測、合理建議;生產廠家和運輸部隊配合倉儲單位把所需物資“及時、準確、適量”地配送到作戰部隊;主管機關負責整體協調和全過程監督,通過精細準確地統籌分配,合理地配置保障力量,完成精確化保障目標。另一方面,要科學設計保障單位之間的“接口”,盡量減少中間環節。在充分發揮軍隊儲運機構作用時,盡可能利用地方的儲運設施,通過對多種儲運資源優化和共享,將部隊儲運單位及地方企業資源按照科學、合理的流程組織起來,從而獲得最佳保障效益。

參考文獻

[1]郭中侯,孫兆斌.基于協調發展視角的國防資源配置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于川信.軍民融合戰略發展論[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4.

[3]施躍華.軍用物資編目系統建設初探[J].后勤學院學報,2013(1):78-80.

作者:李亞欣 單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五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