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研究生案例教學模式分析
時間:2022-12-14 03:49:21
導語:化工研究生案例教學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探討了如何在化工研究生專業選修課實施案例教學。從分析化工研究生專業選修課教學當前存在的問題、案例教學法的優點入手,介紹了在研究生選修課教學中如何豐富教學案例庫、豐富案例教學形式、優化教學氛圍的實踐情況。教學實踐表明,案例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學習專業選修課的學習興趣,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化工專業選修課;案例教學;研究生教學
研究生課程在研究生培養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2014年,教育部了《關于改進和加強研究生課程建設的意見》(教研[2014]5號),《意見》明確了培養單位應科學認識課程學習在研究生培養中的重要地位和功能,切實轉變只重科研忽視課程的實際傾向,把課程建設作為學科建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課程質量作為評價學科發展質量和衡量人才培養水平的重要指標[1]。但在研究生選修課程的教學中,還存在不少問題,選而不修的現象普遍存在,一方面是研究生對選修課的學習重視不夠,另一方面是教師在授課時,采取教學方法不利于調動研究生學習積極性,導致選修課教學質量不高。為能更好地發揮選修課在研究生培養中的作用,對研究生選修課的教學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要將教師從傳統的授課方式———做PPT、授課、考試,轉變成以案例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以提高研究生課程教學質量。
一、化工研究生專業選修課教學當前存在的問題
《精細有機合成新方法與技術》是我校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一門重要的選修課,課程主要介紹精細化學品合成反應和合成路線,重點介紹近代合成技術、生物化學合成和綠色合成,以及一些特殊的合成實驗技術。《精細有機合成新方法與技術》教學與其他研究生選修課一樣,存在以下問題。第一,注重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利用理論解決科研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介紹不多,學生不知道如何在科學研究中利用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導致學生對學習課程提不起興趣。第二,教師通常采用傳統方法授課,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不積極思考問題,對知識的掌握常常是一知半解,不利于學生開展科學研究工作。第三,由于研究生選修課常常采取開卷考試方式,導致部分學生對學習選修課重視程度不夠。
二、案例教學法的優點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把實際工作中的真實情景加以典型化處理,形成供學生思考分析的案例,通過學生獨立研究和相互討論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2-3]。案例教學法由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l教授在1870年創立,廣泛用于理、工、農、醫、文、經、管等領域的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提高起到積極的作用。案例教學法的主要優點有[4-5]:(1)真實性。案例取材于學科專業領域科學工作者的科研實踐活動,不是憑借個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杜撰出來的例子。(2)完整性。如科學研究成果案例的介紹,授課教師從科研課題的文獻調研、申請立項、實驗過程、數據處理、課題結題、研究報告撰寫及成果的發表等環節進行現身說法,這種教學案例具有從開始到結束的完整性特征。(3)典型性。這種教學案例的共同特點是由一個或幾個科學問題組成的,內容完整,解決問題的過程具體詳細,有一定代表性。(4)啟發性。教學中所選擇的科研案例是為一定的教學目的服務的。
三、案例教學法在《精細有機合成新方法與技術》課程中的應用
(一)根據教學目的,豐富教學案例庫。《精細有機合成新方法與技術》在實施案例教學法以來,我們根據課程教學大綱,努力做好教學案例庫的建設工作。案例庫主要由下面幾種案例組成:(1)有機合成發展史案例。例如,1924年德國化學家維勒(Wohler)首次從無機物人工合成有機物———尿素;1845年德國化學家(Kolbe)合成醋酸;1854年法國化學家Bezthelot合成油脂。教師通過“有機合成發展史”案例教學,使學生了解有機合成科學家奮斗歷史,展示科學家們從事科學研究的思維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2)“有機合成科學家獲諾貝爾化學獎”案例。例如,德國化學家EmilFisher因合成嘌呤等雜化化合物獲得190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英國化學家Robinson因全新、簡捷的合成托品酮獲得194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教師利用授課內容與諾貝爾化學獎案例的關系,引導學生追蹤有機合成史上重要有機化合物的合成過程,激發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從而讓學生學習和掌握科學研究的正確方法。(3)“我國有機合成發展”案例。例如,1965年我國科學家成功合成了具有生理活性的牛胰島素;1981年成功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我國有機合成發展”案例,有助于學生了解國情,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使他們深刻地認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4)學生收集“有機合成新成果”案例。教師在上第一節課時,布置學生收集“有機合成新成果”案例,要求收集的案例來自于近五年發表的SCI、EI文獻,教師安排一定的合成技術應用內容,讓學生通過搜集的案例,結合教學內容,制作多媒體課件,進行講解與討論,然后教師根據學生講解的案例涉及的合成原理、合成技術進行點評,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加深了學生基本知識的理解,以及對課程學習的興趣。(二)以學生為中心,豐富案例教學形式。實踐證明,案例的選擇固然重要,但案例教學形式,對案例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有重大影響。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針對工科研究生的特點,總結出來以下教學形式:(1)合成理論內容結合案例講授法。這種教學形式是在授課時,將講授的合成理論與案例相結合,通過案例分析,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2)合成技術結合案例講授法。這種講授形式是在授課時,讓學生通過閱讀教師提供的案例,體會教師所講授的合成技術在實際研究中的應用情況。(3)合成路線設計結合案例講授法。這種講授形式是在授課時,讓學生先自行設計合成路線,教師再結合前人合成案例,對學生設計的合成路線進行評價,讓學生領悟到自行設計的合成路線的不足。(三)優化教學氛圍,促進學生參加案例教學的興趣。首先,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考核方法,提高學生參加案例教學的積極性。案例教學效果取決于平時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其次,教學充分備課,善于調動課堂氣氛,是提高案例教學效果的保證。教學要做好課堂教學設計,精心選擇案例,對用于課程教學的案例要做到充分了解,這樣才能在講授時,將課程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與案例相聯系,進行剖析,同時對學生的討論才能進行有效的點評,使學生通過案例教學真正掌握知識,獲得在科學研究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改進和加強研究生課程建設的意見:教研[2014]5號[A/OL].(2014-12-05)[2018-08-13].www.moe.edu.cn/src-site/A22/s7065/201412/t20141205_182992.html.
[2]邱選兵,齊美山,魏計林,等.案例教學法在工程類創新型研究生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大學教育,2014,(12):135-137.
[3]張春莉,權元元.教育碩士研究生培養中應用案例教學法的實證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1):44-48.
[4]郭偉,張翼飛,楊克軍.農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J].高等農業教育,2016,(1):93-95.
[5]趙秀蘭,魏世強,王定勇.案例教學法在《污染生態學》教學中的應用[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40(1):158-162.-121-
作者:劉崢 孔翔飛 唐群 單位:桂林理工大學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 上一篇:高校學科案例教學法研究
- 下一篇:人體解剖學教學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