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學中提問有效性的提高
時間:2022-12-05 03:09:17
導語:初中生物教學中提問有效性的提高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提問欲望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生物教師要懂得創設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身心發展的特點出發,給學生提供更多適合的教學素材,讓學生在情境對比、自學質疑的問題氛圍中產生疑問,從而提出具有探究性又具有發展性的問題。例如,在蘇科版的初中生物“條件反射”課程中,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利用“鄭板橋訓驢”的故事來創設情境:“鄭板橋鞭打放高利貸逼債的財主的驢子,經過不斷的重復后,財主家的驢子就形成條件反射,當財主騎驢去討債的時候,鄭板橋突然在驢子面前出現,驢子由于條件反射,一看見他就撂蹄子跳起來想跑,于是就把財主摔得人仰馬翻,既給窮人出了氣,同時也教訓了財主。”聽過這個生動形象的故事后,學生會產生疑問:“鄭板橋手里并沒有鞭子,也沒有用鞭子去抽打財主的驢,為什么驢看到他會撂蹄子飛奔呢?”這些問題的提出與條件反射的形成過程有著密切的關系,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學習新課,會更有效果。
二、圍繞教學目標,確立提問依據
目標能夠引領教學的方向,且能監控整個教學的過程。教學目標能夠體現一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是教學的核心所在。學生如果能夠把教學目標作為自己提問的依據,對它所涉及的各種內容進行仔細地鉆研后再提出問題,這樣學生提出的問題就不容易偏離教學的中心,還有助于整個教學目標的達成。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師應該讓學生將教學目標牢牢地記在心上,并以此作為依據進行提問,不但能夠時刻監測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還能不斷提高問題的有效性。還是以“條件反射”這一節課為例。這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有:讓學生說出條件反射的概念;讓學生描述出條件反射的形成過程;讓學生能夠區分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在整個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概念探究能力的,幫助學生養成情感態度價值觀。圍繞這個目標,學生有可能會提出以下幾個問題:什么是條件反射呢?條件反射是如何形成的呢?條件反射與非條件反射的區別在哪里呢?這三個問題是以條件反射為主線貫穿了本節課的始終,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促進學生對概念探究能力的培養和自主學習習慣的形成。
三、倡導學生自主獨立思考,保證提問質量
在初中生物教學實踐中,經常會遇到兩種現象:其一,有些生物教師害怕耽誤課堂時間,完不成本節課的生物教學任務,在講完本課堂所有內容后,只會留給學生兩三分鐘的時間來進行自由提問,而學生還沒來得及好好消化所學的知識,就要在倉促的時間下提問,這不僅不能保證所提出問題的質量,還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二,有些生物教師為了提高教學的效率,一般會采取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之間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提問和討論。從表面上看,這種教學模式的效率會有所提高,能夠極大地擴大學生的參與度,但是忽略了學生獨立思考的重要性。這樣的教學實際上也是缺乏有效性的,同時違背了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所以,初中生物教師在課堂上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這樣有利于學生主動地構建自己的生物知識體系。沒有經過深思而提出的問題是不成熟的。學生只有經過了充分的自主思考,才能將問題想得更加深入透徹,從而提出更深層次的創造性問題,提高提問的質量。在蘇科版初中生物的“條件反射”這節課中,有的生物教師講完課后會讓學生針對本節課內容提出問題,這時候會有些學生問:“老師,我們每天按時完成生物課作業,這是不是條件反射?”還有些學生問:“我們每天吃飯、起床、上廁所等生活行為,是不是條件反射呢?”這些問題都反映了學生對條件反射的概念理解不夠深入,也沒有獨立自主地去思考,提出的問題質量不高,容易把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浪費在無休止的爭論中,從而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同樣是“條件反射”這節課,初中生物教師在講完“人類語言學習是高級的神經活動即條件反射”之后,有的學生會提出這樣的問題:“老師,人類語言學習相對于動物來講是人類特有的條件反射活動,那么這活動對人類的生存有什么現實意義嗎?”這樣的問題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對知識性內容的拓展也是很有幫助的。
作者:周成忠 單位:江蘇揚州仙城中學
- 上一篇:人文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體現
- 下一篇: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德育教育研究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