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體現
時間:2022-12-05 03:06:27
導語:人文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體現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環境保護意識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體現
可持續發展是當前呼喊較熱的一個話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給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條件,但是同時也對生態環境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故而科學技術被稱為“雙刃劍”。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生物對環境的依賴以及影響是教學的重點內容。不同的生物需要不同的環境,生物成長于特定的環境之中,特定環境的存在也離不開生物的生長。舉個簡單例子來說,就拿狼、羊、草這一食物鏈為例來說,狼的生存依托于羊的存在,而羊的生長由離不開鮮草,假如沒有了草,那么羊的就沒有吃食,就難以存在;沒有了羊,狼的生存也就受到威脅。在當前,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了最嚴重的全球問題,據研究統計,每分鐘地球上都有一個物種慘遭毀滅,故而如何保護環境成為當前教師在生物教學中必講的內容。在初中生物的教學中,教師要強調生物的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在傳統的生物教學中,教學活動帶有濃重的機械唯物主義色彩,教師的講解更多的集中于生物對其生長環境的依賴,然而對生物的活動給環境帶來的影響講解較少。生物的活動和環境是相互影響互相作用的關系,從生命的形成之初就在對地球的面貌進行著改善。例如在學習《生物和環境》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現全球主要的環境問題的圖片,并引導學生說出環境污染的原因和危害。最后教師進行總結,指出當前青少年的任務并注重對學生可持續發展意識的培養,要幫助他們建立起人類、社會、自然和諧相處的人文觀念,保護環境,為人類的發展做出自己綿薄的貢獻。
在中小學的墻上隨處可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這一職業不僅需要教授給學生知識,而且需要幫助學生知道怎么做人。青春期是人生的黃金時期,是兒童步入青年的必經之路,同時這一時期也是學生生理和心理發生重大變化的時期以及學生的道德觀與人生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對于這一時期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性意識逐漸萌芽,有了男女之防的意識,渴望了解性知識,對“性”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與困惑。正確的對學生進行引導可以幫助學生正確的對待性知識,正確看待男女生的區別,反之則會對學生的長遠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對于我們國家的初中生物教學來說,在長期的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之下,再加上中國人特有的傳統觀念,性教育被排斥在初中生的生物學習中,遭到無意識或者有意識的忽略,每逢學到這些知識時教師就會讓學生自己看看。針對這種現象,青春期性教育應當回歸到初中生物教學活動中來,在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學。例如在學習《人的生殖》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補充講解女生的月經生理現象以及男生的遺精生理現象,告訴學生這兩種現象都是正常的現象,不是丟人的事情,要正確的看待。同時還可以告訴學生一些生理健康知識,例如如何保持生殖器官的潔凈,如何正確的清洗生殖器官等等,適時、適度、適量、適當的進行青春期性教育。
三、生命形成概念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體現
生命的起源是每個人都很關心的問題。小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會問自己的媽媽:我是從哪兒來的?為什么會有花等等,這些問題都體現了人類對于生命起源的追尋。由于我們國家傳統觀念的影響,孩子的出生被認為成一種神秘的事情,所以孩子們經常從自己媽媽哪兒得到類似以下的回答:從垃圾桶里撿的;從馬路上撿的;從樹上摘得;地里面長得等等。到了初中生物課上,生命的形成得到了很好的揭示。例如在學習《人的生殖和發育》一課時,教師可以結合圖片向學生講解精子、卵子,爸爸的身體每天都會分泌出很多的精子,媽媽的身體每個月會分泌一顆成熟的卵子,當經過激烈的競爭后,卵子和精子結合就會形成一枚受精卵。這枚受精卵會在媽媽的子宮里慢慢長大,經過42周孕育出新的生命。每個生命的誕生都是一個歷經艱難的過程,同時孩子從小嬰兒長大成人也要花費爸爸媽媽很多的心血和汗水。通過對生物中人體生命的闡釋,讓學生明白父母生養之恩的重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四、結語
曲黎敏教授曾經說過:“初中教育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更要關注學生的靈魂。”塑造學生的靈魂離不開對學生的人文教育。在當前新課程理念下,初中生物課堂呼喚素質教育,其中人文教育就是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和核心內容,是人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作者:蔡文君 單位: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臨港商務區實驗學校
- 上一篇:初中生物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
- 下一篇:初中生物教學中提問有效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