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德育教育模式
時間:2022-02-11 11:22:00
導語:初中生物德育教育模式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生活化教學已經(jīng)逐漸深入學生的日常學習中。在素質(zhì)教育改革的大前提下,初中生物教學不僅要教授學生課堂內(nèi)容,更重要的是需要重視學生思想道德素質(zhì)的教育。基于此,本文主要講述在生活化視角下,初中生物德育教育模式應當如何改進,目前的德育教育模式又存在什么樣的問題,以求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一些理論和經(jīng)驗支持。
關(guān)鍵詞:生活化視角;初中生物;德育教育;教學探究
德育教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智育、體育、美育等相互聯(lián)系,彼此滲透,密切協(xié)調(diào),對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和學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導向、動力和保證作用,學校必須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zhì)教育的首要位置[1]。初中生物德育教育應基于生活化視角,教師運用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滲透德育教育。
一、當今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過于脫離生活。在初中德育課程中,教師講的內(nèi)容太過于形式化,或者德育教育的重點更偏向于書本知識的教學,而不是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平時在教學時,生活化內(nèi)容太少,教師和學校僅是通過校規(guī)校紀來規(guī)范學生的言行,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這樣傳授給學生的德育知識既沒有什么針對性,也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這個時期的學生如果沒有受到足夠的德育教育,會很容易產(chǎn)生一些心理問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注重對學生德育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三觀,讓學生健康成長。(二)形式相對單一。初中德育教育基本是在課堂上完成的,通常是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課堂氛圍很沉悶。再加上初中德育教育的課堂比較單一,德育知識比較單一,學生對德育教育的來源也僅限于思想品德課本或者班會課,甚至有些教師也認為德育教育僅限于思想品德課程,別的課程內(nèi)容都沒有德育“價值”,這樣的想法是不利于學生學習德育知識的。(三)主體地位不明。在德育教育中,教師和學生的雙向互動非常重要,德育課程也應更重視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這樣更有利于其接受教師講述的知識[2]。但當下德育教學最普遍的問題是學生并沒有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生對整體的課堂參與度和融入感并不高。課堂的主體地位也不明確,導致教師在講課時傳授的都是干巴巴的空洞乏味的知識,學生學習起來沒有積極性和主動性。(四)教學時間較短。德育教育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系統(tǒng)知識學習,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一般都是在每周一節(jié)的班會課程或者心理課程中見縫插針地說幾句,這樣的德育教學時間一般來說是不充足的,學生沒有吸收到德育教學的養(yǎng)分。
二、生活化視角下探究初中生物德育教育模式的重要意義
因為德育滲透時間較短,學校基于對學生總體成績和未來的考慮也不可能拿出太多的教學時間讓學生學習德育知識,因此,研究如何在生物課堂以及其他學科的課堂進行德育滲透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一是不會耽誤學生學習文化課的時間,二是能夠增強學生的道德水平和思想素養(yǎng),能夠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體會到學習德育的意義,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3]。同時,能夠?qū)⑸镎n堂中的德育知識變得更加具有生活化,讓學生體會到德育教學在他們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在生物課堂中應用生活化德育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構(gòu)建學習體系,讓學生產(chǎn)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和學習積極性,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讓學生成長為國家和社會需要的高素質(zhì)人才。生活化的生物德育教學,也能夠提高學生對教材的領(lǐng)悟程度,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中蘊含的哲理和人生理想,構(gòu)建學生的三觀,讓學生能夠?qū)θ绾巫咄耆松酚兴形颉=處熢诮虒W過程中也能夠更新并完善自身的教學方式、教學理念和教學體系,從而更加理解生物教材,為提高教學效率提供幫助。
三、初中生物德育教育生活化的背景
新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總目標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生物課程的學習,學生將在以下幾方面得到發(fā)展,獲得生物學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guī)律等方面的基礎(chǔ)知識,了解并關(guān)注這些知識在生產(chǎn)、生活和社會發(fā)展中的應用。”這就說明了國家和社會對初中生物教學生活化的重視程度,而德育教學本身又是主要來源于生活并且應用于生活的,學生的道德素質(zhì)提高了,就能在日常的為人處事上表現(xiàn)出來,學生出去懂得講禮貌、講文明,對待家長孝順、認真,對待長輩尊重、敬重,對待小輩呵護、關(guān)愛,對待同輩謙遜、忍讓,在實際生活中不做出違背法律以及道德的事,就是德育教育的根本,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應用之處。仔細想想,這些應用之處都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德育教育是教師應當做的,能夠“潤物細無聲”的事情。初中生物德育教學生活化能夠幫助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一點一滴地將學科知識和道德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體會到生物與生活結(jié)合的意義,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貫徹落實德育教育對自身的要求。
四、生活化視角下初中生物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挖掘教材中德育內(nèi)容,實施德育滲透。德育教育以知識為載體,能夠讓學生體會到其中蘊含的說服力和感染力[4]。在生活化視角下,生物教師應當鉆研教材,研究出教材中具有德育含義的內(nèi)容,并將之運用到教學中。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中的《袁隆平與雜交水稻》,這個章節(jié)不僅是學習生物的遺傳以及變異,更重要的是從中感受到科學家無私奉獻和艱苦奮斗的精神。這些精神能夠讓學生領(lǐng)悟到為人處事的哲理以及構(gòu)建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幫助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素養(yǎng)和道德素養(yǎng),幫助學生形成一股精神力量,這種精神力量對學生的日常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它不僅能夠促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偉大理想,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讓他們把自身的學習與祖國的前途以及未來聯(lián)系起來。除此之外,在生物學習過程中還有很多其他有關(guān)德育的內(nèi)容,這就需要教師在研究教材時,要充分了解教材,做教案之前要體會到教材內(nèi)容的深遠意義,改善自己的教學方式,完善自己的教學內(nèi)容,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找尋學習生物的力量。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中,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學習生物的多樣性,以及每個生物在生物鏈里都有著不同的作用。人類雖然站在生物鏈的最頂端,但是絕對不能破壞環(huán)境,而是要對環(huán)境進行一定的保護。但教學時不能夠太過理論化和形式化,教師應教給學生:哪怕我們現(xiàn)在沒辦法改變世界和地球上的每個污染的地方,但我們能做的就是我們?nèi)粘I钪辛λ芗暗模缫姷嚼鴵炱饋砣舆M垃圾桶、對垃圾分類、自己買東西帶家用袋子減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等,這些方式更偏向生活化,學生也更容易理解。(二)針對初中生的情感特點,進行德育滲透。什么樣的德育教育最能夠打動人心?自然是能夠說到學生心坎里的道理。那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這也是德育教育對教師教學方式的要求。例如,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教學時,要講究方法,要了解每個學生,對一些比較頑劣的學生教師應該了解他們的“弱點”,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如A班有位學生叫小明,他不喜歡學習,經(jīng)常完不成作業(yè),并且還總是找借口不來上課,經(jīng)過了解,教師發(fā)現(xiàn)他的家庭對他比較縱容,他是獨生子,父母對他很溺愛也很嬌慣,而且因父母工作比較忙碌,不能經(jīng)常在家陪他,使他更加肆無忌憚。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時,可以讓學生合作,主動去找小明聊天,讓他體會到班級的快樂和溫暖,幫助他體會到學習的意義,使其對父母更加感恩。針對“弱點”進行德育教育要求教師能夠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和特點,這是一個比較煩瑣的過程。教師應當不畏辛苦,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不僅要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進度,還要關(guān)注他們心理上的訴求,這是進行有針對性的德育教育的首要任務,也是教師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驟。(三)引導學生走出課堂,進行德育滲透。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為了讓他們更有水平地生活,德育教育的形成是以學科的基本知識為核心的,是統(tǒng)一的發(fā)展過程。課堂教學是學生完成學業(yè)和素質(zhì)培養(yǎng)的重要步驟,但是,只有課堂教學是萬萬不夠的,教師應當注意到教學之外的教學環(huán)境。為了讓德育教育更具有生活化,教師可以帶學生去課外學習,如教師可以組織一些豐富的課外活動,像清明節(jié)掃墓、觀察生活中的美等。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組成小組,在活動中學生可以進行小組合作,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體會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這些課外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日常生活,也能夠讓德育教育得到有效延伸。
綜上所述,在生活化視角下進行初中生物德育教育模式的探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不僅能夠改善目前德育教學的現(xiàn)狀,還能夠幫助教師將學生培養(yǎng)成心智健全、個性鮮明、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同時還能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
[參考文獻]
[1]張雪蓮.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科學教育研究,2013(47):170.
[2]李家瑜.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0(11):170.
[3]虞立慶.以德育人以德為先——初中生物教材課后讀中滲透德育的思考[J].社會科學:全文版,2017(5):178.
[4]林建育.以德為先,教文育人——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初探[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70).
作者:葉桂賢 單位: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qū)大石中學
- 上一篇:淺議小學音樂唱歌課導入方式
- 下一篇:地方高校法學教育轉(zhuǎn)型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