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在高中生物的應用策略

時間:2022-08-04 08:31:58

導語:思維導圖在高中生物的應用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維導圖在高中生物的應用策略

摘要:思維導圖在我國教育領域中的運用,體現出了我國教育思想的革新以及教學方法的進步,其作為一種思維可視化的工具,可以幫助學生們在學習中將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建立起更加系統的、完整的知識脈絡,提升學生的記憶效率與記憶質量,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基于此,本文以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為例,首先分析了思維導圖的基本特征,并重點闡述了思維導圖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思維導圖;課堂教學;高中生物

新課改主張教育要指向學生的全面發展,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但是在當前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依然存在以教師為主體的痕跡,學生的生物學習方法只是機械地記錄與記憶,這樣的教學模式阻礙了學生的學科素養發展.在這種的教學情況下,思維導圖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就成為了教育的迫切需求,對于改善生物課堂教學中的諸多不足,轉變師生角色,優化學生的生物學習方法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將思維導圖作為有效的教學工具運用在生物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便成為了教師們普遍關注的話題.

一、思維導圖的基本特征

1.全景性

眾所周知,思維導圖是以一個核心關鍵詞為中心,運用發散思維拓展出二級分支、三級分支等的思維展示圖像,并利用這種方式展示出關聯對象之間存在的關系,在思維導圖的繪制與補充、完善下構成了一個思維全景圖,無論是繪制者還是閱讀者都可以從中迅速地獲取信息,鍛煉規劃能力,在思維全景圖的幫助下迅速地把控全局.

2.梳理性

在以往的學習中,絕大部分學生的知識學習與記憶均處于零散的狀態,沒有掌握知識點梳理的方法,從而導致學生的知識記憶混亂,在遇到問題時難以通過知識遷移的方式解答問題.而思維導圖是一種整理藝術,對于學習者而言,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就是知識梳理的過程,學生們可以從一個“中心詞”為思維出發點,思考與聯想到新知、舊知,借助圖像、顏色、空間位置的安排,邏輯思維的運用,詞語的整理,將原本零散的關聯詞建立起交錯的關系,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點梳理能力,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可視化的思維導圖構建中深度地挖掘學科規律,鍛煉邏輯思維能力.

3.記憶性

人的大腦分為左腦與右腦,不同區域所負責的功能存在差異,如左腦主要承擔著邏輯性功能,如數字、推理、線性等,而右腦則主要負責直覺類功能,如色彩、幾何、繪畫、空間等,思維導圖在學科教學中的運用,可以改變學生的單模式記憶方式,加強左右腦的配合,建立新突觸達的記憶效果,強化學生的記憶效果,且這種記憶符合人腦的思維規律,可以激發學生的大腦潛能.

4.創造性

思維導圖中的內容實際上是人腦思維過程的呈現,而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學習個體,在問題的思考以及知識的記憶中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這也就決定了每一個人所繪制的思維導圖都不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思維導圖開展教學活動,不應苛求學生所繪制的思維導圖統一性,相反還要鼓勵學生創造性地繪制思維導圖,開拓學生的創新、創造思路,發掘創造潛能,達到科學與藝術并進的目的.

二、思維導圖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將思維導圖運用于課前預習中

課前預習質量的好壞對于學生的課堂知識吸收情況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但是很多學生認為課前預習是沒有必要的,這樣的錯誤認知存在會讓學生在處于一無所知的狀態下進入課堂學習,課堂學習的目的性不明確,也會導致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因此,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的課前預習學習指導,那么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課前預習呢?思維導圖便是一個十分有利的輔助教學工具,在高中生物課前預習指導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并不完整的思維導圖,學生們可以通過這個不完整的思維導圖明確預習的重點內容以及預習的思路,并且在填寫與補充內容中,整理了預習中了解到的知識點.如在“種群的數量特征”一課教學中,教師給學生所提供的預習導圖是以“種群的數量特征”為中心詞,并且向外延伸出了五個二級分支,分別為“種群密度”、“年齡結構”、“性別比例”、“出生率與死亡率”、“遷入率與遷出率”,要求學生在二級分支的引領下進一步地填寫出三級分支中的內容,將預習中整理出的知識點分類填寫其中.這樣的預習指導方式,可以避免出現盲目性閱讀的情況,提升學生的預習效率,幫助學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到預習中掌握了哪些知識,有哪些知識點是沒有在預習中找到的,為學生接下來的課堂學習奠定了基礎.

2.將思維導圖運用于知識整合中

生物學科的知識點抽象且零散,由生物課程的特點決定了學生在生物知識的學習與記憶中較為困難,若是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不僅學生的知識理解不透徹,所記憶的知識點也容易被學生遺忘.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指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將原本零散的知識點整合起來,盡可能地將抽象的生物知識點以具體化的形式表現在思維導圖中,以降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難度.如在“激素調節的過程”一課的教學中,涉及到的知識點較多,其中包含了激素產生的部分、各種激素的名稱、不同激素產生與調整的化學本質以及生理作用等,想要讓學生清晰地梳理出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就需要教師指導學生發現激素及其產生部分、化學本質、生理作用之間存在的關系,利用思維導圖繪制的方式整合各知識點,如下丘腦中可以分泌出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抗利尿激素,其中前兩者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后者的化學本質是多肽,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對人的生理所產生的作用為促進垂體合成并分泌出促甲狀腺激素,以幫助學生在知識整合中深化對激素調節定義的理解以及調整過程的掌握.

3.將思維導圖運用于課堂討論中

小組合作學習是當前較為熱門的一種教學方式,被廣泛地運用于各學科的教學中,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同樣如此,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可以促進高中生在生物學習中的思維碰撞,并且鍛煉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那么,教師應積極地探究思維導圖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融合點,以此促進學生在合作學習模式下通過小組形式的思維導圖繪制、分析與探討,學會從不同的視角看待問題,在發表個人意見的同時,也能夠看到他人身上的優點,以發揮學生之間的相互促進作用.如在“神經系統的產生和傳導”一課的教學中,首先教師應組織學生們以小組的形式進入到生物學習活動中,要求各小組成員完成工作的分配,之后要求學習小組通過實驗的方式搜集信息,并將所搜集到的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在討論與分析后完成思維導圖的繪制.在“神經系統的產生和傳導”一課中,將思維導圖運用于合作討論學習活動中,有助于小組成員在同一問題的探討中理解神經纖維的興奮與傳導過程、特點,以及神經元的結構、功能,促使學生們在相互的討論中進一步理清思路,構建邏輯清晰的導圖,提升高中生在生物課程學習中的討論質量.

4.將思維導圖運用于課后復習中

課后復習的作用主要有兩點,一點是鞏固知識,另一點是查缺補漏,將思維導圖運用于課后復習環節中,不僅可以為學生的知識復習提供明確的方向,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思維導圖的補充與完善中查缺補漏,構建更加完成的知識框架.如在對“免疫系統的組成”這一知識點復習中,教師只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空白的思維導圖,要求學生回憶所學知識點,也可重新翻閱課本內容,填寫思維導圖中的內容,然后學生之間相互分享與展示復習的成果,在復習成果的分享與展示中,可以發現自身知識點復習中存在的漏洞.譬如,一名學生在復習學習的思維導圖繪制中,只想到了淋巴細胞,而沒有聯想到吞噬細胞,通過復習成果的分享讓學生發現了自己知識學習的漏洞,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大大地提升了學生的生物學習效果.綜上所述可知,思維導圖在我國教育領域中的運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想要有效地提升高中生物教學的質量,就需要教師充分地了解思維導圖的定義與基本特征,并能夠將思維導圖合理地引入到生物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善于利用思維導圖助力學生發散思維,在思維導圖的繪制、分析與完善中鍛煉思維品質與學習能力,以促進高中生的生物核心素養形成,推動高中生在生物學習中的全方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燕.思維導圖助力高中生物教學[J].知識窗(教師版),2021(05):27.

[2]趙強.思維導圖在高中生物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農村科技,2021(05):82.

[3]黃良娟.高中生物教學指向核心素養的思維導圖運用[J].新課程,2021(18):57.

[4]吳琳.高中生物教學中通過思維導圖進行教學策略構建與應用[J].文理導航(中旬),2021(05):78-79.

[5]趙禮儀.高中生物教學中思維導圖教學策略構建與應用的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1(10):123-124.

作者:于平祥 單位:安徽省臨泉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