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參與學校創新創業的可行性研究

時間:2022-04-22 11:17:18

導語:企業參與學校創新創業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參與學校創新創業的可行性研究

企業參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途徑

(一)政府大力支持,進一步提供稅收、融資等政策支持,設立協調企業參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公共組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參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企業出臺一系列包括財政、金融、稅收、工商、以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優惠政策,能夠為企業參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提供有效的外部動力,有利于調動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政府應探討設立能夠組織協調企業參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公共組織。這一方面能夠為高校獲取企業界的相關資源提供渠道;另一方面也為企業參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組織保障。從各國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情況來看,設立能夠組織協調企業參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公共組織是普遍做法。為有效推動本國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英國的教育與技能部(theDepartmentforEducationandSkills)與小企業服務中心(theSmallBusinessServ-ice)聯合成立了畢業生創業委員會(CouncilforGraduateEntrepreneurship),以加強大學與地方商業協會的聯系,促進大學創業教育的發展[1]。法國研究與工業部成立了創業教育實踐觀察站(OPPE),這一機構已經成了為大學教師及學生創業進行服務并提供資源的重要機構[2]。美國政府專門設立了國家創業教學基金來推動創業教育的發展。印度科技部成立了“國家科技創業人才開發委員會”,并實施了長期的科技創業人才開發計劃[3]。(二)企業積極參與,將企業辦進校園,積極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提供實戰平臺企業要充分認識參與高校創新與創業教育的重要意義:一是可以為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二是可以在大學生中間樹立良好的口碑,為未來的創新型人才儲備打下堅實基礎;三是可以與高校建立緊密聯系,為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參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企業可以選派優秀人才長期擔任學生的創新創業導師,也可以設立創業基金,更可以進一步密切與高校的關系,深入開展校企合作,依托學校專業平臺,以科研成果、技術和人才為資本,將企業辦進校園,在校內為學生提供創業實戰平臺,讓學生在校內就可以參與、體驗實際的創業過程,進一步提高其創業參與度,激發其創業熱情。英國企業積極參與支持大學生創業,提供創業咨詢、指導、資金贊助和創業實習。商業組織,如英國工業聯邦、英國商業議會、小企業聯盟和全國創業聯盟等都發揮了作用。貿工部下屬的“小企業服務”和“商業連接”已成為大學生創業的主要支持服務機構[4]。企業是創新創業活動的主體,也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受益者。企業只有以更加主動的姿態參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才能更好地培養人才、發現人才和儲備人才。(三)高校全面推進,進一步完善創新創業教育機制,積極創建創業型大學,深入開展校企合作,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制度保障和平臺支持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指出“高等學校要把創新創業實踐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延伸,通過舉辦創新創業大賽、講座、論壇、模擬實踐等方式,豐富學生的創新創業知識和體驗,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高校作為創新與創業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應進一步探討建立有效的創新創業教育機制,積極協調,多方溝通,既要努力獲得政府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又要爭取參與企業的觀念認同,積極創辦創業型大學,將創新與創業教育落到實處,取得實效。一方面,高校要實事求是,開展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創新創業教育;另一方面,高校又要解放思想,大膽創新,不斷探索新的創新創業教育形式。在將企業引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高校一是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與企業建立深層次的合作,積極將企業引進校園,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提供實戰及平臺;二是要選派優秀師資進企業鍛煉,積累創業實戰經驗,彌補自身不足;三是要改革課程體系,因材施教,探索組建多種形式的創新創業實驗班,承認學生參加創業實踐和在企業實習的課程學分,解決學生的后顧之憂。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每年招收4個創業“淘寶班”,在既定的戰略目標下開展各種創業技能學習。通過市場化運行機制引入多家物流公司入駐該院,為大學生創業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務,取得明顯效果[5]。

企業參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企業參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不應只停留在做報告、提供實戰平臺的層面,還應通過多種途徑開展理論教育。這里的理論教育不是指高校需要傳授的純理論知識,而是指企業對自身經營歷史的系統理論總結。通過對自身成敗經驗的理論概括,讓學生對創業的歷程既有直觀的感受又能得到理論的升華。目前,高校開展的創業論壇、創業報告主講人普遍停留在講授自身創業史的事實層面,未能對自身的成敗得失進行系統的梳理,以致聽取報告的學生只能了解報告人的創業史,難以看到其成功背后的共性規律。高校應與參與企業加強溝通協調,一方面高校充分發揮其理論水平,主動幫助主講人提煉創業歷程,進行理論升華;另一方面企業主講人應放下身段虛心向學校教師學習一些授課方法。雙方共同提高,將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做到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切實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實際效果。(二)物質回報與精神滿足相結合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益是企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能夠獲得物質回報是吸引企業積極參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必要前提。一方面,政府可以在稅收、工商等多方面對參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企業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另一方面,高校應對那些愿意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在技術開發、成果轉讓等方面提供優先支持。政府、高校共同努力,探索建立有效的回報機制,是吸引企業參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物質基礎。愿意參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企業家大多是熱心公益、具有遠見卓識的成功人士,要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除了可以給予一定的物質回報,精神滿足也是吸引其積極參與的重要動力。政府、高??梢酝ㄟ^評選本地區最具影響力創業導師、創新創業教育十佳企業,授予企業家兼職教授、名譽教授、創業導師榮譽稱號等多種方式,對企業給予精神上的認可,鼓勵企業積極參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三)短期效果與長遠效果相結合短期效果與長遠效果相輔相成,短期效果是長遠效果的前提,長遠效果是短期效果不斷發展的必然結果。創新與創業教育是一項長期工程,政府、高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認識短期效果與長期效果的辯證關系,切不可急于求成,簡單地以畢業生創業人數、創業報告的場次、孵化園的數量等具體、短期的效果作為評價企業參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唯一標準。創新創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更多的是長期影響,很多效果可能要在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之后才能顯現。在與企業合作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政府、企業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本質目的及長遠效果要有充分的認識,避免短視行為,切忌急于求成。積極引進企業力量參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是大勢所趨,也是解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際問題的有效途徑。從各國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歷程來看,離開了企業的參與和支持,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不會取得突破性進展。在符合國家有關政策的前提下,建立一套政府支持、高校主導、企業認可的長效共贏機制,是吸引企業積極參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基本前提。

本文作者:王長恒工作單位:山東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