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生本教育的教師特色
時間:2022-01-13 10:43:46
導語:簡析生本教育的教師特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劉立華工作單位: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附屬高級中學
生本教育希望實現的理想,套用夸美紐斯的話說:“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閑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2]生本教育秉承這樣的教育理念,在價值觀上,一切為了學生;在倫理觀上,高度尊重學生;在行為觀上,全面依靠學生。這些教育教學理念要求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把自由還給學生,把探索的鑰匙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屬于自己的舞臺上盡情綻放。為此,我們教師應該及時轉變自己的角色,而這不是說教師把一切權力都交給學生,讓他們自行管理,自由發展,而是說教師要以學定教,成為一個適宜學習環境的創設者,課堂討論的主動參與者,人生智慧的積極引導者,關注學生成長的真情鼓勵者。首先,教師必須成為一個適宜學習環境的創設者。教師是連接學生和教材的媒介,我們的教材編寫都有先進理念,譬如高中政治:“教材應該是適合中學生自己學習的‘學本’,而不是只適合教師教的‘教本’。要努力讓我們的教材學生愛讀,最好是一拿到手就想讀,等不到上課自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師的角色探析———以高中政治教師為例劉立華現象透視59己就看上了,發生了興趣。”[3]教材的編寫者力求用有生動的實例、翔實的資料、豐富的知識和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吸引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我們的學生一個個又都是“天生的學習者”,具有很強的獨立性和無限的創造性,因此,教師應該做一個良好教學環境的創設者。學生不是教師手中牽制的木偶,我們不能低估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我們要相信學生可以在自己的舞臺成功扮演屬于自己的角色,因此,教師更多的精力應該是精心去布置學生渴望的舞臺,讓學生在自己的舞臺上盡情綻放青春光彩。郭教授說得好:“生本教育的一個含義,是原來在教育教學范疇中的事情大都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由學生自己來做———本體在行動。”[4]我在講《經濟生活》第五課“公司的經營和發展”時,我不是長篇累牘講述,而是創設一個情景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我的做法是學生分成三大組,每一組視為一個公司,每組選出一位學生代表作為“董事長”,現在假設公司要到經濟發達競爭激烈的美國去謀求成功發展,去之前,每個公司的“董事長”需要到下面去征求意見和建議形成發展策略。我給學生10分鐘,讓“董事長”去收集意見和建議,然后給他們每位“董事長”5分鐘上講臺發表各自的發展策略,最后我給予評點和總結。這節課熱鬧非凡,學生興趣盎然,給出的策略既體現了課文精神又豐富了課文內容。學生在自己的舞臺上用自己的能力掌握了知識,我想,這節課學生得到的絕不僅僅是課本上的簡單知識。其次,教師必須是一個課堂討論的主動參與者。生本教育強調和鼓勵學生自主討論,主張“討論是學習的常規”,認為“在生本教育中,幾乎天天有討論,堂堂有討論,人人進行討論,只要是學習需要的,沒有什么不可以討論”。
因為通過討論可以激發熱情、發現問題、探尋知識、總結經驗、引發創新,因此,教師應該想方設法創造條件吸引學生積極討論,讓他們在討論的過程中尋找學習的樂趣和知識的源泉。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我們教師不能做一個無動于衷的旁觀者,必須想方設法參與到學生的課堂討論中去,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識引領學生有序進入精神家園。且不說教學相長,單單教師主動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無形中就會增添學生討論的積極性和樂趣,再加之教師用自己深厚的知識去參與討論,更能擦出學生的思想火花。有次上公開課,我講的課題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我先給學生播放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然后要學生談談體會。學生談論得很熱鬧,可是總是講不到我要求的觀點上。我心急之中直接給出結論:“這說明共產黨好啊!”整個教室一片哄堂大笑。由于時間的原因,我沒有對他們的笑進行必要的批判和引導,這是一節失敗的課。在另外班級再一次上這節課的時候,我不給任何結論,我把學生分甲、乙兩組,就一些具體的歷史材料,兩組分別梳理共產黨的成功與失誤,相互討論,我時不時在旁邊給每個組造勢和引導。這節課學生爭論臉紅耳赤,最終是通過翔實的歷史事實的辨析,甲、乙兩組的學生心服口服接受了我的觀點。我們認為,有討論,學生才有激情,老師參與討論,學生更有動力。在思想政治課本里,大量的探究材料都是學生可以討論的話題,老師借助這些材料與學生共同探討和爭辯,其樂無窮,其得亦豐!再次,教師還得做學生人生智慧的積極引導者。人的生存,得有智慧。所謂智慧,乃心智的和諧統一,心智的相生向榮。還未真正涉足社會的高中學生,為人處事之儀、待人接物之法、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還沒有真正成熟,因此,教師應該時時關注學生的情感價值態度的變化,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材料用合理方式的方法給予學生更為理性、更為全面、更為客觀的人生智慧教育和引導。《思想政治•生活與哲學•教師教學用書》在選擇知識、原理和素材時牢牢把握和遵循一個基本的原則,那就是“選取的標準就是看是否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體地說,就是要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終身發展,有利于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我們認為,思想政治課程是進行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教育最有利的陣地。失此陣地,失其根基!故而,思想政治教師必須善于運用課本知識,積極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觀點和看法,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佼佼者。最后,教師還須做一個關注學生成長的真情鼓勵者。生本教育要求我們教師多給予學生尊重和激勵。學生是有思想感情和巨大發展潛能的個體,當學生的思想感情得不到教師的尊重時,他們會在內心深處產生對教師以及學習的抵觸情緒,學生就會漸漸喪失學習興趣和動力,學生的巨大潛力必將處于壓抑狀態或消磨趨勢。居于這樣的狀態和趨勢,縱使教師嘔心瀝血,我們的教學收效也必甚微。因此,我們教師必須關注、關愛和鼓勵每一個學生,采取有效的方法開發學生的潛能,給予每個具有不同能力、興趣、特長的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支持,為每一個學生的每一點滴進步給予真情的祝賀和鼓勵。郭教授說得好:“不是兒童沒有潛能,而在于我們有沒有給出時間、空間和氛圍去激勵它。而最嚴重的問題,還在于我們實際上是受到了一種忽視兒童潛能理念的局限。”[6]為了學生的前途,為了民族的未來,教師必須轉變角色,切實把自己從僵化的知識灌輸者和死板的“衛道士”轉化為關注學生成長的真情鼓勵者。我們堅信,學生會在教師的祝賀和鼓勵中繼續張揚飛翔的翅膀,會越飛越高!我一直有個觀點,即政治老師應該是一個善于演說的“傳道士”。這樣的老師既能把基礎知識傳下去,又能激勵學生對這些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強大的探求欲望。我知道,我目前還不是一個真正的“傳道士”,但我會努力朝這個方向發展。譬如,我上課有幾個“口頭禪”:聰明、漂亮、英雄所見略同;我改作業既要更正學生的錯誤還要給學生一段激勵的批語;我課后喜歡給學生談心,對學生的進步給予鼓勵,對學生的問題給予破解……或許,我一句微不足道的溫馨之語會影響學生整個學期。不難理解,生本教育是對師本教育的一種揚棄而非完全否定,師本教育中合理的東西和做法還需要繼續援引和發展。生本教育不是削弱教師的作用,而是要求教師轉變角色,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 上一篇:當代教師的表達能力綜述
- 下一篇:教師教學論文:教師在教學的意識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