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師論文:教師在語文課的作用透析

時間:2022-01-15 08:59:55

導語:語文教師論文:教師在語文課的作用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教師論文:教師在語文課的作用透析

本文作者:趙寶森工作單位:遼寧省阜新市阜新蒙古自治縣王府蒙古族學校

要引導學生閱讀文本

自主高效課堂自主學習旨在“主”,貴在“效”,自主取“魚”,掌握“漁”技。這一點就是要求我們教師課堂上導“學法”。語文的特點是語言文字的運用,而閱讀,是我們獲取知識最好的方法。為此,我就從語言文字入手———“導讀”。引導學生入情入理入境的讀書。當然也要做到適當的引導。如:外國作品的文本,歷史題材的文本,名人題材的文本,筆者都要制作課件,課上展示課件,用生動形象的畫面激發學生閱讀文本的熱情,通過聲情并茂的課件烘托,渲染閱讀的氛圍,誘發讀書欲望,再配以標準的文本范讀,消除學生讀書中的疑難顧慮。使學生觀有“視”,品有所“物”,讀有所“效”,思有所“感”。有的放矢地導讀。再如: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的現代文題材的文本,我通常才用的是抓重點詞句的引導法。因為批、畫、圈、點、評是學語文的最基本的閱讀方法。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就得有所得,怎么得?就得動手寫、動嘴說、動腦想。而以上的方法就是它的最好體現。記得在指導《落花生》一課的讀書時,筆者就引導學生畫出了“父親的話”,讓大家反復去讀,去品味。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讀的基礎上,“花生的品格”自然而然地顯現出來了。學生明其意的同時也悟出了“人要做有用的人,而不要做只將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對于那些寫作技巧較強的散文類文本,筆者經常引導學生關注“修辭方法的運用”。由于學生到了四五六年級這個中高年段,已有了一定的修辭基礎,所以,只要我們教師引到他們懂得這些修辭方法運用的好處,就可以警示學生的閱讀行為了。例如: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把春天里的紅松、白樺等樹木比作“綠色的海洋”,無意表明樹多而長勢好,只有用這樣的寫法才會更吸引讀者,才會突出“小興安嶺的美麗”,而一般的敘述是達不到這個效果的。所以,引導學生掌握寫法的同時感悟景色美。這樣的導讀導向,能把學生的閱讀意識引上積極的、興奮的、高效的路子上來。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迅速提升,利于學生的寫作能力的迅速提升。利于學生的自學能力的迅速提升。

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主動質疑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本質。特別是語文學科,更應該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明辨是非,提高素養,增強審美情趣。那么,就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發現問題,沒有問題的學習,是無效學習。一個沒有問題需要探討的課堂,一定不是好課堂,因為“成功往往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特別是我們的自主高效課堂經常離不開“自主探究學習”,試問,沒有問題,探究什么。沒有問題,探究還有意義嗎?正是由于這一點,筆者在課堂上經常給學生創設問題的情景,引導他們發問。如:學習《釣魚的啟示》一課時,筆者讓學生把道德與釣魚連線。學生都說老師你錯了。筆者問為什么錯了?學生說:“它們兩風馬牛不相宜”。那我們就用通過一個故事來看一看它們到底有沒有聯系吧。這時,大家都帶著“釣魚與道德有什么關系”呢?這樣的疑問進入到文本中去了。等到把這個問題弄明白之后,大家走出文本的時候,真正意識到了“道理很簡單,實踐起來卻很難”。也明確了“守規則,要從小事做起,要從小做起。”的道理。“我的課堂我做主”教師把課堂這片土地分給學生去耕種,學生真正實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愿望。但是,教師不是放任自流,不是置之不理,而是更智慧的調控,更智慧的引導,更快樂的收獲。因此,我們教師更要重視課堂上的“向導”作用的發揮。有個好的向導,我們的自主高效課堂才會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