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表演教師教學策略之研究
時間:2022-05-05 03:19:19
導語:聲樂表演教師教學策略之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研究方法
根據研究性質,以質性研究為取向,借由直接觀察個案中教師教學策略對學習者學習成效的影響,探究個案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及應對方法。
2、研究情境與對象
個案教師背景為綜合性大學音樂學院聲樂教師,具有多年從教經歷,個人業務水平良好,上課學生為本科三年級聲樂表演專業,學習聲樂四年。上課地點為其學校琴房,琴房周圍噪音小,環境良好。
3、研究步驟
本研究利用Phillips評估量表對聲樂教師教學策略的效果進行客觀評估,筆者以觀察員的身份全程進行觀察,并針對具體情況勾選量表相關項目,在爭得教師和學生的一致同意下全程錄像,并與授課教師探討每堂課之教學目標及如何運用教學策略達到目標,之后形成觀察日志(本研究之觀察日志主要記錄教師針對學生問題給出的指導性語句,例如:第一個音很重要,找找咬蘋果的感覺),為「研究結果與發現」部分提供依據。同時,為增加研究的信度與效度,邀請另外一位非觀察員觀看錄像對量表相關項目進行勾選。整個研究歷時一年(去除寒暑假),每隔四星期進行一次。
4、研究結果與發現
現針對量表結果結合觀察日志對四個主要面向和部分具體考察項目具體說明。
4.1呼吸。此面向截取5個考察項目:自然吸氣、深呼吸、呼吸浮淺、呼吸節奏、呼吸控制能力。根據量表結果顯示:研究者和觀察者認為學生在呼吸方面整體看表現良好,但在「呼吸節奏」研究者和觀察者有意見不同,觀察者勾選“沒有達到”一項五次,研究者為兩次。分析其原因,很有可能在于觀察者是以錄像的形式進行觀察,沒有親臨現場,導致對「呼吸節奏」這一考察項目在量表上的結果有分歧。為此,可重點考量觀察日志結果,根據課堂觀察日志顯示:授課教師在解決學生呼吸方面問題時,多采取比喻的教學法,例如在解決深呼吸時提示學生采取聞花的感覺,常提及“采用慢慢吸入花香”,使學生領會深呼吸的感覺,但學生程度尚淺,授課教師并未對其呼吸的靈活性和強度有所要求,因此導致其「呼吸節奏」表現不十分理想。
4.2發聲。此面向8個考察項目:高位置、低位置、喉音、滑音、支撐、咽部開啟、舌頭置前和舌頭收縮。根據量表結果顯示:研究者和觀察者都認為學生的發聲位置較高,十分理想,喉音較輕,打開良好,咽部開啟和支撐能力尚可。可以說發聲狀態較健康理想。根據課堂觀察日志顯示:教師在指導學生處理發聲高低位置時,要求學生把所有作用力都集中到額頭上的一點,越高的音整身的作用力方向都是向下的。根據心理學家巴普洛夫的觀點,此種教學法十分明顯的融入了心理學當中的心理暗示,從觀察量表的結果來看,教師采用此種心理教學法收到了較好成效。教師在針對喉嚨問題和咽部問題時,采用“打哈欠”的比喻教學法,并針對具體情況,打哈欠的程度有不同要求,當學生出現打開過大而造成的僵硬時,授課教師便要求學生半打哈欠。
4.3共鳴。此面向選取6個考察項目:顫音、自然顫音、中聲區平衡性、胸聲、頭聲、鼻腔。根據量表結果顯示:研究者和觀察者意見略有分歧,在考察項目「自然顫音」上,研究者勾選“沒有達到”一項7次,在這一考察項目上根據課堂觀察日志顯示,有關自然顫音部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多采用示范教學法,收效略差。同時,該生共鳴情況整體看不夠理想,研究者和觀察者勾選“大致達到”一項過半。授課教師并未對共鳴有過多的要求,除范唱外,未變換教學方法。也未對胸腔、頭腔和鼻腔共鳴做過多的強調。該授課教師個人認為,良好共鳴的產生,要建立在咽部機能、腹部機能以及整個共鳴肌肉群的機能成熟的前提下,同時還要伴有良好的放松狀態和積極正向的歌唱信念。
4.4歌唱發音。此面向選取6個考察項目:母音(aou)、母音(ie)、輔音、圓滑音、卷舌音、尾音根據量表結果顯示:對于母音(aou)一項,研究者和觀察者勾選“達到”一項9次,說明該生母音發音情況良好,根據觀察日志顯示,授課教師在選取發生練習時,多選取母音“a”。經訪談,授課教師認為a母音有利于學生口咽腔的打開和放低喉位,且示范較多。其它輔音,圓滑音,和尾音的處理,教師未作過多要求。
本文作者:譚靜欣工作單位:齊齊哈爾大學
- 上一篇:小學語文教師教學語言的特點
- 下一篇:中職教師教學素養的構建和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