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游戲中找尋科學的身影

時間:2022-03-12 09:04:34

導語:淺談游戲中找尋科學的身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游戲中找尋科學的身影

摘要:學前教育的改革發展生機勃勃,我們要為幼兒的生存能力、自主自信、人際交往、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樂學、好學、巧學等能力培養提供寬松的施展空間,而科學活動能讓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情感、想法、意愿,做一個學習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社會的主人。

關鍵詞:幼兒游戲;找尋科學的身影案例:游戲中找尋學的身影

科學活動《紙繩力量大》才剛開始,小朋友就被我的話驚呆了,我說:“昨天我的手被一張紙給割傷了,流了好多血,真的好疼。”小朋友覺得不可思議:“怎么可能,我都不需要用多大的力,就能把一張紙撕得粉碎。”大家有點半信半疑,我順勢拿出一卷衛生紙,讓兩個小朋友來試試,衛生紙的力量是不是很大?他們輕輕一撕就成了粉碎,我就提議說要不我們就把這卷衛生紙揉成紙繩,來進行拔河比賽怎么樣?

“我不敢,簡直太可怕了,我覺得不需要使出多少力,紙繩絕對被我們拉壞掉。”墩墩說,“真的嗎?要不你來試試?”墩墩接受了我的邀請,并且叫上了他的好朋友瑞瑞和依依,按照我一開始的示范,將一整卷衛生紙擰成了一股紙繩,紙繩擰好了,墩墩卻打了退堂鼓,覺得一整卷衛生紙在他的手中毀掉,有點于心不忍,我笑而不語,美悠和小蔡蔡舉手要求進行拔河比賽,兩人使出了吃奶的勁,可是紙繩絲毫沒有損壞,大家的膽子越來越大了,提議在紙繩中間掛水桶,大家派出了班級里的“有力氣擔當”,小趙和小周周,水桶掛上去,輕而易舉,強烈要求增加水桶的重量,于是龔老師把我們生活區里的水果一點一點的投放到水桶內,直到所有的水果都投放到水桶中,紙繩還是沒有任何損壞,大伙都樂壞了,更多的還是不可思議,但是更瘋狂的提議還在后面,俊宇居然提出讓小朋友懸掛在紙繩中間,大家紛紛報上了自己的體重,從最輕的美悠開始,紙繩挑戰成功,再逐個讓體重稍重些的孩子進行挑戰,紙繩都挑戰成功了,大伙起哄要讓70多斤的小趙來挑戰,我們兩個老師嘗試著把他拉起來,但實在是無能為力,紙繩力量大,從害怕嘗試的不愿相信,當更大膽地實際嘗試,孩子們在不斷挑戰的氛圍下,一次次見證了奇跡。在剛才的案例中,我們的科學活動中,自由地談論探索,大膽地進行嘗試和通過語言來表達出自己所發現的奧秘,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發現與討論使孩子的興趣點不斷地被激發,在體驗的過程當中,不斷觀察、比較、操作和實驗等方法,來自我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地積累經驗。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老師充當了一個傾聽者,聽從孩子內心真正的求知需求。

一、注重自由性,做孩子游戲的“旁邊者”

科學探索活動是自主性的體現,讓孩子們一起去研究,就是要以這種主體性活動為中心,保證幼兒的自由探索空間,同時要將活動中的主體性、積極性、創造性的特征擴展與放射到教育教學體系的所有活動上去,按照主體性活動的特征來設計與組織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使其成為幼兒在園所有學習活動的特征,從而為幼兒提供與他們年齡特點相適宜的幼兒園生活,讓幼兒在活動中和游戲化的活動中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學習和發展。首先要保證幼兒的自由探索時間;其次幼兒園教學活動必須游戲化。我們提出要從宏觀上、從一日活動、幼兒的游戲和游戲化活動的合理、科學的設置上去探索,這充分體現了我們在幼兒園游戲實踐領域率先向綜合性、整體性、超前性方向努力。在科學活動中,孩子能更好地按照自己興趣、能力來進行活動,使孩子體驗成功、愉快的快樂,從而激起他們對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不等于老師在一旁做一個旁觀者,如果這樣,不僅不能發揮孩子潛在的能力,反而會讓孩子盲目地探索、無目的地操作。在活動中教師的任務不光停留在材料的提供上,還要適時給予孩子適當的啟發、引導、激勵,讓孩子積極主動的活動,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自己去發現、總結,促進幼兒自主性的發展、積極性的提高。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科學活動中,教師應留意觀察每個孩子的興趣操作情況和交往能力。針對出現的問題,選擇恰當的時機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與孩子們一起探索、操作、發現、討論、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孩子們的主導地位,而不是在發現問題時,把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強加于孩子,讓他們被迫接受你所認為的,那樣幼兒的積極性就會大大下降或者出現厭煩的情緒。新《綱要》中指出:關注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地以適應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師生互動。在活動中,教師要給孩子充分的活動時間和空間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孩子在自我嘗試、探索和大家交流、討論中學習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促進自主學習,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對他們一生的發展有重大的意義。

二、注重自由性,做孩子游戲的“支持者”

在科學活動中,教師的角色定位面臨著新的思考,教師的教育技能面臨著新的挑戰。它要求教師與幼兒之間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在這種關系中,教師身上所承載的文化、經驗,不是居高臨下的“傾瀉”,而是平等的對話,不是“灌輸”,而是分享。活動成為師生共同探索新知和相互作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充滿了自然與和諧,充滿了創造與快樂。在這里,幼兒不再作為知識的接受者,被動地聽從教師的指令,而是帶著各自的興趣、需要,直接與周圍事物與現象進行對話,直接與教師進行對話。在這里,幼兒可以分享教師豐富的經驗,教師可以分享幼兒獨特的經驗,幼兒還可以分享同伴的共同經驗。在分享中激勵探索,在探索中分享彼此的經驗與成果。

三、注重自由性,做孩子游戲的“發現者”

科學活動關注的不是知識本身的價值,而是幼兒在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過程中個性品質的發展。科學活動應該是一種幼兒自主性的探索活動,活動內容可以由幼兒自己選擇,幼兒可以按自己的興趣、需要選擇活動;在活動中操作擺弄的時間、速度、都由幼兒自己決定;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盡量不作直接指導,讓幼兒通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去發現、思考、解決面臨的各種問題,積累各種經驗,既包括成功的經驗,也包括失敗的經驗。

作者:常春紅 單位:張家港市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