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教師閱覽室服務功能

時間:2022-12-26 04:36:24

導語:芻議教師閱覽室服務功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芻議教師閱覽室服務功能

1)在技術創新和逐步實現數字化圖書館發展的新時期,如何提高讀者的滿意度和服務效率,是每一個圖書館人都必須面對的永恒的話題,特別是數字化網絡技術高速發展時期,高校教研室如何高效率地開展對教師和研究生等高層次讀者群的文獻信息服務,向時間和效率要服務已經成為每個圖書館員的必須考慮的問題。因此,建立讀者服務的“績效”理念尤其顯得重要。我們必須圍繞如何用新手段和新技術為讀者服務的問題來展開工作。來教研室閱覽的大多數讀者大都根據自己對閱覽室期望值和閱覽效率的滿足程度,來評價服務績效的。當服務績效大于讀者的預期,讀者一般會很滿意;當等于讀者期望值時,讀者會感到滿意;當服務績效小于讀者的期望值時,讀者則會不滿意;如果服務績效全部不能滿足讀者對閱讀的期望值,讀者會很不滿意。對讀者服務工作滿意度的調研,實際上對提升圖書館讀者服務效率起到了極好的指導和推動作用。據此現實,圖書館員要深入院系定期發放讀者調查表,進行真實有效的雙向互動的調查研究,建立讀者文獻信息閱讀的反饋機制,及時了解和研究教師研究生對文獻信息的有效需求,實現文獻信息完全開放性的全方位服務。努力提升文獻信息服務的效率和績效。

2)調整服務結構,配備復合型的圖書館員。由于教研室要實現多視角、多功能的有效管理,實現全方位的完全開放型服務。所以,對在崗館員要求有較強的服務意識,有一專多能的業務服務能力,在性別,年齡,身體健康狀況和知識結構等多項因素上進行合理搭配。對于信息資源集中度較高,知識點眾多的教研室而言,由于入藏的典藏量在15萬冊以上,并且新入藏的文獻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因此,對入藏的文獻信息進行日常維護和管理,不僅要求圖書館員具備扎實的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還需要有很強的責任心和健康的身體做保障。同時圖書館員還必須提高自身的外語水平和計算機應用的能力,具備二三次文獻信息編制能力和檢索咨詢能力。因此,教研室需要配備具有復合型素質的館員人才,其人員的服務結構應該向年輕化,技術化,學科化,知識化的高素質化方向拓展。

3)對教師研究生實現針對性的效率服務。圖書館員要普遍的了解讀者的閱讀心理,閱讀興趣,閱讀理念。建立和健全圖書館讀者服務的學科理念,以學科和專業理念為指導,研究讀者,熟悉館藏。對學科的專業課題和專業研究人員實現不間斷的跟蹤服務,根據跟蹤服務的調研數據做好二,三次文獻的編制和數字化處理,實時的有效的為本校教師研究生讀者提供個性化特色服務。充分利用圖書館現有的網絡電子設備,增強信息服務功能,最大限度地以新穎,快捷和方便的形式讓讀者用最短的時間獲取最大的收益。使得圖書館教研室這塊“前沿陣地”上檔次,上水平。

4)順應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學科館員制度。學科館員制度是指高校圖書館根據館員具備的專業知識和實際工作能力,指定館員約定與對口院系實現有效的業務溝通,適時展開文獻信息服務的一種服務模式。它的建立最早產生于美國和加拿大研究型圖書館。后來在港臺大學圖書館推行。內地最早試行的圖書館有北大,清華和武漢大學等。這一制度的建立,在促進館藏資源利用和為用戶服務等方面的確起到了良好作用。近年來,師范院校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打破了學校教輔單位引進人才,從學校重點學科引進人才的家屬中優先考慮的怪圈。圖書館引進的人員大都來自全國各地,人才趨于年輕化,學科專業分布廣泛,學識水平較高。碩士以上學歷占引進人才的80%。從人員的配置上為建立學科館員制度打下了堅實的人才基礎。接下來要做的工作就是穩定職工隊伍,按圖書館不同的功能和信息資源環境設立崗位,建立等級體系的效益津貼制度。制定學科館員的定期培訓制度。為學科館員的培養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物資基礎。建立和培養具有師范院校學科特點的完全開放型的學科館員,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深入學校各院系開展文獻信息服務調研,培養圖書館員的信息超前意識,適時掌控教學科研領域的文獻信息動態,從技術和人才兩方面為逐步建立符合師范院校人才特點的學科館員制度做鋪墊。

5)逐步建立師范院校圖書館的閱覽集成管理服務。所謂圖書館的集成化管理,包括文獻信息資源,現代信息技術,閱覽機構,館員素質的協同管理。它是一個整體的中和協調運行概念。它區別于傳統的以解決某一現狀問題為出發點的傳統管理模式。它追求的是全面,協同和效率。傳統圖書館管理具有明顯的邊界效應,,而圖書館集成管理服務則包含圖書館所有服務的內涵和外延。打破傳統的邊界效應是一種模糊概念。這種管理模式需要內外整合,“協同作戰”。圖書館的閱覽服務應當建立“協同作戰”的服務理念。首先是建立圖書館崗位津貼等級制度,使得圖書館員的責,權,利明晰。其次,除做好本職工作以外,應與館內其他職能部門相互協調配合,彌補本部門文獻信息資源的部分缺失。逐步實現基本服務與特殊服務相結合,虛擬服務與實體服務相結合,館內資源與館外資源服務相結合,學科信息分工與學科邊緣化信息服務相結合。實現原始文獻與二三次文獻的組合服務模式。實現特色學科與一般學科的文獻信息聚散性服務。

作者:李秀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