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發展對策建議
時間:2022-02-11 02:55:20
導語:教師發展對策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闡明了應用技術型院校教師發展的重要意義,以上海電機學院為例,運用PEST與SWOT工具,分析了應用技術型院校教師發展的宏觀環境和競爭態勢,并提出了教師發展的應對策略與建議。
關鍵詞:應用技術;上海電機學院;教師發展;SWOT;PEST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新時代,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必須要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質、專業化的優秀教師隊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對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以服務地方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的應用技術型院校的教師來講,如何順應時代要求,實現國家、社會、學校發展需要和教師個人發展的和諧統一,是首先要面臨并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以上海電機學院為例,運用PEST與SWOT分析工具,分析應用技術型院校教師發展的宏觀環境和競爭態勢,對教師發展提供了應對策略與建議。
一、應用技術型院校教師發展的重要意義
(一)應用技術型院校教師發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青年強則國強。中國制造要由大變強,成為技術高、精、尖的代名詞,成為產品品質、品位、品牌的代名詞,進而支撐國力日益強盛,實現富國強民的中國夢,需要依靠廣大青年。支撐中國制造的升級,不僅要依靠綜合性大學、科研型院校所培養的高端學術科研型人才,更要依靠廣大應用技術型院校培養的大量一線應用技術型人才。國家也逐步明確了應用技術型人才在國家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作用,明確提出要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技術型高等學校轉型發展。有需求必須有供給。大量一線應用技術型人才如何才能培養出來,就需要依靠眾多轉型的應用技術型地方本科院校,就需要依靠應用技術型院校的廣大教師。中國制造由大變強,對應用技術型人才的素質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必然對擔負培養人才重擔的教師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這些新的、更高的要求的內化落實就必然需要依靠教師發展。(二)應用技術型院校教師發展的緊迫性。高等教育質量是當前國家和社會關注的重要問題。高等教育培養人的任務,主要是通過教學活動來實現的,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人才質量和培養目標的實現。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其將知識傳遞并轉化給學生的教學過程也是一項需要專業化發展的技能。培養高質量的應用技術型人才,需要高質量的教師。但是,應用技術型地方本科院校所引進的,按照學術型人才標準和知識結構體系培養出來的“985”、“211”、“雙一流”院校的博士畢業生,沒有知識技能雙結構,并不具備“雙師雙能”,能否“無縫對接”地承擔起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重任呢?或者,占比很小的一部分直接從企業引進學校從教的高級技術人員又能否直接從事教學工作,順利實現知識技能向學生的傳遞轉化呢?答案均是否定的。這就必然產生“學術型”教師來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和“非專業”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問題。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將嚴重影響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質量,應用技術型人才的能力和素質也將無法支撐產業升級和制造業的持續發展。綜上所述,國家發展對應用技術型院校和應用技術型院校的教師發展提出了必須的、必要的和緊迫的要求,需要學校和教師加以重視并予以解決。
二、應用技術型院校教師發展的環境與態勢分析———以上海電機學院為例
如上所述,應用技術型院校教師發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我們已經明確,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發展什么?如何發展?即發展內容和路徑的問題。上海電機學院是一所典型的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首先我們上海電機學院為例,要運用PEST工具,對應用技術型院校教師發展的宏觀環境進行分析,了解外部環境,以便為我們的教師發展決策提供參考依據。(一)應用技術型院校教師發展的宏觀環境。如表1所述,我們從政治、經濟、社會、技術四個層面對應用技術型院校教師發展所面臨的宏觀環境進行了分析描述。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的要求,決定了對一線應用技術型人才數量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從教育政策和經費制度層面對應用技術型院校發展進行了加大力度地扶持,社會文化也對工匠精神和應用技術型人才重要地位的宣傳引導提升了新高度。這些宏觀環境對應用技術型院校和教師來講是機遇也是挑戰。機遇就是國家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就可以實現學校和教師實力和地位的提升。挑戰就是轉型發展過程中的困難,學校如何轉型,教師如何發展以適應轉型,如何在轉型發展的同時凝練特色,形成自身獨有的支撐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這些都是需要教師面對并解決的問題。(二)應用技術型院校教師發展的競爭態勢。在對應用技術型院校教師發展的宏觀環境進行了大體了解以后,我們還是以上海電機學院為例,運用SWOT工具對學校所擁有的資源優勢、資源劣勢和外部機會和和外部威脅等各種影響教師發展的因素進行羅列綜合,以便為我們的教師發展決策提供直接依據。資源的有限性決定了競爭的必然性。獲取資源的多少將決定學校和教師發展的速度和水平。如表2所述,國家和地方對應用技術型院校加大了扶持的力度,例如根據《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結構與發展規劃(2015-2030年)》上海高校將按照“二維”分類進行管理,引導不同類型的高校錯位發展,在各自領域追求一流,這樣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出現應用技術型院校因綜合實力較低而在各類項目和經費的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的問題,確保經費資源的持續投入。但是,根據分類體系,上海有17所應用技術型院校,全國來說更是多達數百所應用技術型院校,難免出現同質化辦學的傾向,在國家級和地方重要平臺、項目和成果的競爭中,如何才能凸顯自身的優勢和競爭力呢?學校不能憑借“應用技術型”院校的“標簽”而獲取項目和資源支持,學校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最終落腳點還是需要依靠教師實力的提升。學校所引進的大批學術型博士青年教師與其它高校教師在知識體系和能力結構上并無本質差異,要形成教師人力資源的核心競爭力、凝練出學校的辦學特色就需要從教師隊伍的建設和成長發展上做好文章,解決好教師發展什么的問題。要發展什么才能凝練出學校的辦學特色,形成應用技術型院校教師的核心競爭力?我們認為必須要進行聚焦,要定位準確。眾所周知,大學的功能主要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等,大學功能的多樣化,決定了教師發展方向的多樣性。但是,應用技術型院校生存和發展必須牢牢抓住服務地方和區域經濟發展的中心任務,培養人才主要輸送到區域經濟和產業,科學研究主要面向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才能更好地與區域企業聯動發展,獲得區域優勢資源的支持。大學的功能需要教師人力資源去實現,去落實。因此應用技術型院校的教師的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和服務社會能力就必須圍繞“應用技術”這一關鍵要素而構建,發展目標就是讓教師具備能夠培養企業所需應用技術型人才和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素質能力和知識技能結構,也就意味著應用技術型院校教師專業化發展目標必然為“雙結構”型教師,即需要完成從學科學術型知識能力體系到知識技能雙結構型知識能力體系的轉化。
三、應用技術型院校教師發展的應對策略與建議
應用技術型院校教師專業化發展目標為“雙結構”型教師。如何發展,路徑和策略是什么?應用技術型院校如何才能在教師發展過程中發揮資源優勢,扭轉資源劣勢,利用潛在機會,化解外部威脅?對照上表中的SWOT分析,以上海電機學院為例,我們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如表3所示:(一)成長策略與建議:發揮優勢,利用機會。學校最大的優勢就是區位優勢,地處經濟發達產業集聚的上海,毗鄰自貿區和制造業產業園區。因此,學校辦學特色和辦學實力增強,離不開發揮區位優勢,必須要加強與區域、產業區、自貿區、企業的聯系合作,為教師企業掛職鍛煉、承接企業技術課題提供平臺渠道支持,讓教師在企業實踐中掌握理論轉化為技術能力,提高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而推動教師向知識技能雙結構型轉變。同時,學校要為教師向“雙師雙能”轉變提供政策支持,在崗位聘任、職稱晉升、績效考核等方面進行政策傾斜。只有教師成長為應用技術型教師,才能培養出高質量的應用技術型學生。(二)扭轉策略與建議:利用機會,扭轉劣勢。學校最大的劣勢在于本科新建發展歷史短、綜合實力較弱,是學院而未升格為大學,碩士點、博士點、國家級成果和平臺缺乏,領軍人才缺乏。這些資源的劣勢是學校發展的瓶頸,將極大制約學校資源獲取和教師的發展空間拓展,因而必須扭轉這些劣勢。學校需要利用上海分類發展政策,在應用技術型高校中爭創一流,升格大學,建設碩士點、國家級實驗室;利用臨港地區特殊的區域人才政策,引進高水平領軍人才,同時支持青年教師落戶留校;與產業區內的大型制造企業合作共同申報國家級項目及成果,提高成功率。只有將學校的資源劣勢一一扭轉攻克,才能讓學校的發展提升一個層級,為支撐教師發展提供更多資源和更大平臺。(三)內生策略與建議:發揮優勢,化解威脅。學校自上世紀50年代建校以來,長期定位與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學校工廠合一,教學生產并重”的辦學模式和蔡德泰教學法,在全國職業教育領域久負盛譽。學校升本以后,也一直強調“技術立校,應用為本”辦學方針,在與企業校企合作,引進企業技術人員兼職,選送教師企業掛職等方面的創新改革方面走在上海高校前列。大學的中心任務始終是育人。育人是一項系統工程。要順應國家和社會需要培養合格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學校要繼承和發揚辦學傳統優勢,在培養目標、專業設置、教學過程等全方位等與企業職業崗位做好銜接,推動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堅持走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辦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將專業鏈與產業鏈、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三對接落到實處,實現全員全過程育人模式的順暢銜接,才能培養出更高質量的應用技術型人才,才能在全國眾多應用技術型院校中脫穎而出。(四)防御策略與建議:化解威脅,扭轉劣勢。教師是一所學校主要的人力資源,是學校辦學的主體,也是人才培養的主體。因此,教師是學校綜合實力和發展潛力的決定者。教師專業化能力提升將會推動學校實力增強,學校實力增強就會獲得更多的成果,成果積累就會促進學校平臺的提升,平臺提升就會給老師提供更多的資源和機會,促進教師進一步發展提升,循環往復,無限發展。化解威脅,扭轉劣勢,實施防御策略,最關鍵的就是要保持“穩”定:保持辦學目標及學校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制定支持教師持續發展的政策與激勵措施,穩步提升教師職業能力素養,為教師爭取一切可用資源,提高教師實力,讓教師有職業獲得感,進而促進學校整體實力和辦學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夏建國,周太軍.中國制造2025和應用型大學發展[J].中國高等教育,2015(09):24-27.
[2]周太軍.企業所屬院校培養工程碩士競爭力與發展策略分析——基于SWOT方法[J].煤炭高等教育,2012(02):65-71.
作者:周太軍 單位:上海電機學院
- 上一篇:教師分類發展及能力提升策略
- 下一篇:幼兒教師教學評價現狀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