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護理學教學方法論文
時間:2022-06-05 11:39:47
導語:基礎護理學教學方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中對《護理學基礎》來講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的學科,所以在日常的護理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的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具體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不斷的加強自身教師的學習和充電,改善教學方式與方法,使教學質量提升一個新的高度。教學過程是一個錯綜復雜的過程,因此,教師要因人施教,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靈活地掌握教學方法和恰當的應用教學手段,為祖國培養更多適應新世紀發展需要的高素質的、優秀專業護理人才。
二、基礎護理學教學方法分析
《護理學基礎》在護理學科課程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隨著現代護理學科教育的多樣化、專業化發展,傳統的護理觀念也在進行著一定的轉變,傳統的以教師為首的教學模式在現今的新環境在那個已經不能使用,因此,不斷的進行模式改善,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逐步適應新的發展方向,這也是促進《護理學基礎》課程科學發展的重要基礎。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必須結合教學現狀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確保教學模式和質量由單純的傳授知識技能,逐步向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能力、職業道德水平和勝任能力的方向轉型。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經過護理學科教育界的不斷研究與探索,目前應用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比如情景模擬、多媒體、角色扮演等等數不勝數,雖然每一種教學方式都有其自身的優缺點,但每種都有適合其運用的空間,屬于實用性與局限性相結合的矛盾體,因此在應用中必須進行綜合的評定,不能單純的只看表面。筆者在本次研究中根據《護理學基礎》的課程特點與教學現狀,對教學模式、方法與考核制度等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改革,實施《護理學基礎》教學改革后,學生在學習該課程理論與實驗知識的基礎上,逐步養成了獨立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綜合能力素質得分明顯高于之前的成績。學生也普遍認為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并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與素質,對于總體教學效果的反映較好,這對于今后的職業發展也是十分有利的。教師作為教學改革的設計者與具體執行者,在《護理學基礎》教學改革中,雖然學生是主體,但教師的自身素質與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水平的發揮,對于學生而言從他們的角度考慮,教師素質能力的提高直接關系到教學改革成效的成敗,學生作為受教者是不具備獨立學習和掌握全部知識能力的人群,這就需要教師給予一定的引導和幫助,只有不斷的利用這些外界因素使自己多學習一些知識來充實自己。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教師不但要注重對于教學經驗的總結與分析,更要關注《護理學基礎》相關課程的最新動態,及時對學生的教學方法進行調整,使教育質量達到最大化。
三、關于新時期基礎護理學教師隊伍建設分析
(一)更新教育新觀念,適應教師專業化的需要
護理學科發展日新月異,新理論、新觀點、新技術層出不窮。為保證課堂教學不與臨床應用脫節,及時跟上護理學前進的步伐,教師做好課前備課和學習是十分有必要的,這樣不僅可以及時的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同時還可以隨時改進教學方式與方法,與學生做好進一步的了解與溝通,實現教師教育觀念轉變,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教學觀。
(二)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尊重學生的差異性
同樣的教學內容,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生的智力特點、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同時教師也不能一味的單純從自身角度教育學生,也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進行一定的換位思考,去理解學生所思、所想,然后對癥下藥,總之,教師要使自己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富有創意的學習應用的指導者和組織者,使學生的個性和多彩生命力在受教過程中得到完美的展現。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新時期基礎護理學是一門理論聯系實際的課程。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定更要注意該項課程的這一特點,以培養學生基本的動手能力為最終目標來具體構建基礎護理學的相應教學體系。新時期,社會對護理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這其中護理人才需要具備的是知識、能力、綜合素質三方面的特質。在今后的教學生涯中,筆者也會針對這些特質的培養進行系統性教學,努力為社會培養全方位多層次的實用型護理人才。
作者:肖勤 單位: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 上一篇:高職信息安全專業課程建設研究
- 下一篇:基于區域管理學的戰略實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