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方法

時間:2022-02-01 10:08:55

導語: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方法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學生的學習需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和體驗。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優化教學方法,讓小學科學的課堂更加活躍,更加具有靈動性。本文將針對小學科學教學方法展開簡單的探究。

【關鍵詞】教學方法;小學科學;小學生

在新的教學理念下,我們對于小學生有了不同的要求。以前的課堂上,教師更加注重的是學生是否能夠接受教師所講解的知識。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教育教學對于小學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要求,比如說小學生應當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水平,形成探究、創新以及合作等精神。為了順應小學生的發展規律,全面培養出學習態度良好、學習能力俱佳的學生,我們可以從如下幾方面對教學方法進行優化。

一、重視新課導入,實現完美開端

俗話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學過程中,新課導入環節可以稱得上是整體過程的開端,并且這個環節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教師能夠在導入環節,快速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那么就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積極、飽滿的情感狀態。新課導入方式有很多種,針對小學生來說,最好的導入方式一定是能夠符合他們發展規律的,并且是他們所感興趣的。例如在學習云和雨這一課的時候,我在課堂上利用談話的方式,進行新課導入,這種方式更能夠體現出課堂中師生之間的互動。首先我利用課件,展示出以云和雨為主要內容的圖片,比如說藍天白云、毛毛細雨等等。然后我問學生:請大家說一說你們看到了什么景象?學生用自己的話來描述圖片中的天氣現象。緊接著我又引導學生討論天氣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有什么樣的影響,在學生與我的互動下,已經對天氣有了想要了解的欲望。隨后我讓學生共同討論如何觀察天氣情況,引導學生體會觀察天氣變化要從觀察云開始。比如說天空中萬里無云,就說明是晴天;烏云密布,就說明可能要下雨了;白云片片,則是多云天氣。談話進行到這里,學生已經對云和雨有了簡單的認知,對這節課也有了探究的興趣。通過對導入環節教學方法的優化,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快速進入狀態,從而省去一些不必要浪費的時間和精力。導入環節的工作做得好,就相當于為接下來的教學,順利地拉開了帷幕,并引導學生去迎接新的知識。

二、注重小組討論,強化互動效率

小學科學本來就是一門以探究為基礎的學科,因此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這門學科的時候,應當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探究。很多時候小學生并不愿意一個人去鉆研某些科學知識,但是如果此時教師能夠注重小組討論,為學生營造出和諧的互動氣氛,那么相信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小組討論活動當中去,加強對科學知識的理解與思考,強化活動效率。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在讓他們進行小組討論的時候,教師需要注意提供及時的指導。在帶領學生設計種子發芽實驗的時候,為了能夠體現出互動在整體教學過程中的價值,我在課堂中引導學生進行合作討論。第一個討論的內容是綠豆種子發芽所需要的條件,我將學生分為學習小組,并引導他們在小組內進行積極的討論,討論結束之后,將所得到的結果反饋給我。最終學生總結出綠豆種子發芽需要澆水,需要種到土里并且要有合適的溫度。經過討論,學生對于這節課的重點內容之一有了準確的把握。其次我引出了第二部分討論的內容:如果改變其中的一個條件會有怎樣的結果?可以改變哪些條件?如何用實驗證明?第二部分的討論內容提出之后,小組里的成員立刻對問題進行了記錄,并且通過合作與交流來共同探討問題,比如說在綠豆種子發芽過程中不同的澆水量、光照程度會對發芽產生哪些影響等等。教師通過有效的小組討論,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表現出更加濃厚的積極性,同時也能夠引導他們發揮自己的學習主體作用,對科學知識進行合理的探究。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適用于小學科學教學,更適用于處于發展中的學生。

三、完善教學過程,讓課堂更豐盈

一般來說,優化教學方法要從整體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著手。綜合起來,就是要完善教學過程,讓課堂變得更加豐盈。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很多教師都會將教學作為一種任務,把課本中的知識講解給學生之后,就覺得任務已經完成。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以及教育理念的發展,我們越來越注重對教學過程的完善以及為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在開展各種各樣的巖石這一課的教學時,將課堂結構分為了不同的層次。首先我利用精美的課件,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激發學生對巖石的興趣。其次我引導學生們對巖石與非巖石進行辨別,通過辨別,引出學生對巖石的科學觀察。然后我又指導學生觀察巖石的方法以及特征,比如說敲一敲巖石的軟硬,看一看巖石的顏色等,讓學生在小組之中互相合作,用放大鏡、鑰匙等物體,對巖石進行仔細的觀察。最后我為每一個學生小組都發放了一個觀察記錄,在這個記錄中有一份表格,表格中需要填寫巖石的顏色、結構特點以及軟硬度等等,由于在小組合作中,每個人分別觀察不同的巖石,那么在記錄的時候也應當合作記錄,共同完成這份表格。通過對課堂的每一個環節進行豐富,讓教學方法更加適合循序漸進的教學理念,可以為學生帶來更好的體會,與此同時,還能夠有效地促進課堂和諧氛圍的形成,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優化教學方法,應當是教學過程中每時每刻的任務。無論是在任何一個環節的教學,教師都應當盡可能地追求更加富有成效的教學方法,盡可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自身的引導以及科學的指導,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李全林.小議如何提高小學科學教學實效性[J].學周刊,2014(17)

[2]李君.精心策劃,促進有效交流———小學科學教學中交流有效性模式構建初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05)

作者:吳錫嬌 單位:張家港市大新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