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語言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淺析

時間:2022-06-18 02:59:08

導語:C語言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淺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C語言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淺析

摘要:《C語言程序設計》是一門理工類專業必修的基礎課程,該課程實用性強,但學習過程較為枯燥。本文根據汽車專業學生的具體情況,結合實際教學過程,分析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就教學方法進行改革與創新,以提高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課程教學質量。

關鍵詞: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改革;汽車專業

一、引言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是計算機專業的基礎課程,對于非計算機專業的其他理工類專業而言,它也是一門很重要的技術工具課程。在應用型本科汽車專業的教學體系中,對編程能力的需求越來越明顯,尤其是隨著新型汽車產業的發展,電動汽車和無人駕駛已經是研究熱門,傳統汽車產業對從業人員的能力需求主要在機械方面,對具有編程能力的人員的需求主要表現在儀表等電子模塊,相對于新型汽車產業,對從業人員的能力要求越來越偏向于電子和編程等。《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又是一門理論性強、知識點多、理解困難的課程,尤其對于汽車專業的學生,學習《計算機基礎》課程之后,直接進入《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學習,相關專業基礎課程少之又少,學習起來困難重重,對于以上問題,作為汽車專業的任課教師,應該抓住問題,積極尋找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成果。

二、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1.知識點多而復雜,學生學習事倍功半。C語言是目前使用比較廣泛的一門面向過程的高級語言,相對于面向對象的高級語言而言,C語言的學習相對簡單,但對于對計算機了解不夠深入的學生來說,C語言概念多、語法多、規則多、使用靈活、容易出錯、學習起來很是吃力。首先,C語言中有很多類似于自增自減運算、取地址取數據操作、結構體函數嵌套等概念及操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透徹理解、熟練應用;其次,C語言編程過程中,程序設計思路多樣,設計自由度大,學生在編程過程中容易思路雜亂。2.基礎課程少,專業結合類教材亦少。對于我系汽車專業學生而言,他們的專業基礎課程中與C語言學習相關的課程少之又少,導致他們沒有良好的學習基礎。而在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使用的教材與計算機系的教材一般相同,導致教學過程中C語言的學習與專業脫節,學生學來不知道怎么用,用到哪,而教師在教的過程中布置如何尋找與專業相關的案例,市場上C語言與汽車專業相結合的教材少之又少,這也給教師備課造成了一定困難。3.理論與實踐脫節,講授與實驗配合不夠。在非計算機專業的C語言課程教學過程中容易發現,很多任課教師并不是本專業的任課教師,他們可能是計算機專業跨系過來上課,由于教師和學生不在統一管理機構,容易導致實驗課程或實踐項目不好開展的情況,所以很多老師在講C語言課程時,大部分時間是在理論講課,動手操作少之又少,這就造成學生學習難、教師講課難的現狀。

三、教學改革思路

針對《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存在的以上問題,結合實際教學經驗,作者提出以下幾點教學思路,并對教學改革過程所取得的效果進行了分析。1.針對繁雜的知識點,應用學生碎片化時間。《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具有知識點繁雜、概念多、規則多、語法多等特點,結合本課程特點,可以采用短視頻教學法,合理利用學生的碎片化時間。教師可以將課程中的知識點拍攝成3—5分鐘的短視頻,直接拿來讓學生在空閑的時間觀看學習,3—5分鐘的時間足夠講清楚一個小的知識點。例如可以在C語言課程中提煉出小知識點:字符集的概念、標識符的命名規則、整形數據、浮點型數據、字符常量、變量定義、變量初始化、算術運算、邏輯運算、格式輸入輸出函數、選擇結構案例講解、數組初始化等,可以將C語言內的知識點碎片化,然后讓學生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學習。尤其是目前市場上視頻制作軟件繁多,使用方法越來越傻瓜式,視頻制作的成本越來越低,況且只要形成視頻,就可以重復循環給多屆學生使用,易于實現且有效。2.采用新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1)問題啟發,趣聞引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問題啟發式教學,在C語言中,雞兔同籠、冒泡排序、百錢白雞、隨機點名等案例,都結合了實際生活,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在第一堂課上,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安排提出若干問題,在課程講授過程中,教師帶領學生不斷去解決第一堂課提出的問題,教學過程有趣,既能吸引學生深入鉆研,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充滿成就感。(2)使用雨課堂,提高課堂活躍度。目前市場上有越來越多的課堂教學輔助工具,像水墨云班課、超星平臺、雨課堂等,作者在教學過程中選用的是雨課堂。雨課堂可以將教師的PPT存在平臺上,供學生隨時翻閱,學生可以在PPT上標記自己沒有掌握的內容,教師通過平臺查看后,可以在平臺上講解或者在課堂上重新回顧講解;雨課堂也可以上傳一些課前預習資料、習題、課程輔導資料等,教師可以隨時查看學生進度,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雨課堂還有一個隨機點名的功能,教師在課堂上應用該功能發現學生充滿了新奇感和緊迫感,既擔心自己被點到名字提問,又期待這種新奇的點名方式,有利于迫使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聽講,以便能夠回答出老師的問題。3.采用32+32的課堂安排,學練結合。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理論與技能訓練同步進行,既掌握理論知識點,又能動手操作訓練,在C語言教學和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踏入只進行理論教學和學習的誤區,作者在《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采用32+32的課堂安排,32學時的理論教學,配合32學時的實驗上機,根據32學時的理論教學進度,合理安排32學時的實驗上機時間,并合理安排實驗內容,真正做到學練結合、學以致用。同時申請固定時間段機房的C語言學習開放時間,給有興趣、有時間學習的同學提供便利的學習場所。

四、結束語

以上就《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特點及改革方法進行了介紹,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明顯改善了《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效果,增加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師的教學難度。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但可以熟練掌握繁多的知識點,還能學以致用,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學能力。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為專業服務方面仍有欠缺,在后期教學改革過程中,仍要隨時創新教學內容、調整教案,引用新的教學方法,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

作者:范 嘉 劉 夢 單位: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