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復學實驗教學方法探索

時間:2022-10-23 11:44:27

導語:口腔修復學實驗教學方法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口腔修復學實驗教學方法探索

摘要:目的:通過將數字化3D虛擬在線教學、直播教學等運用于目前的口腔修復實驗教學中,探討在特殊時期更為優化有效的口腔實驗教學方法,方法:選擇我校2016級學生,疫情前采用口腔修復傳統教學方法,疫情后采用3D虛擬教學+直播教學,通過問卷調查和技能考核考察兩種教學方法的差異。結果:技能考核中兩種教學方法的實驗成績無明顯統計學差異,問卷調查中學生對兩種教學方法的滿意度相似。結論:3D虛擬教學+直播教學不影響特殊時期口腔修復實驗課的教學效果,如果開展較好可能能更好地促進教學效果,應綜合傳統教學的優勢,利用3D虛擬教學、直播教學等多層面教學更好地開展特殊時期的口腔修復實驗教學。

關鍵詞:數字化教學;網絡直播;口腔實驗教學

大數據時代,如何利用網絡組織整合資源,有機組合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口腔實驗教學成為我們不得不思考并探索的問題。我們采用了口腔修復學數字化3D虛擬教學,結合線上直播教學,多層面教學對學生的口腔修復實驗可進行了改革,探討更為高效的實驗教學方法

一、教學對象

研究對象為我校2016級口腔專業本科五年制的學生,共81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60人,年齡分布范圍20-23歲;2019年9月-12月,2016級學生進行了可摘局部義齒和固定義齒的口腔實驗學習,采用了傳統實驗課的講授示教方法;因為防控原因,學生延遲兩個月于2020年5月初開學后,進行了口腔修復全口義齒的實驗課學習,因為學習時間的減少,無法按正常課時進行教學,采用了口腔修復3D虛擬化教學+線上直播+多層面教學,最后通過臨床技能考核和調查問卷考察學生學習效果從而對比兩種教學方法的優缺點,探討更為有效的實驗課教學方法。

二、方法

(一)準備3D虛擬教學+直播教學的內容。傳統全口義齒的內容包括觀看錄像,無牙合印模的制取及個別托盤的制作,頜位關系的確定和轉移,人工牙的排列,全口蠟型的制作;實驗課是在每次理論課后對應的學習,分別對應了全口義齒的修復基礎,取模、確定頜位關系,轉移頜位關系,排牙,平衡合,全口義齒的完成和其他制作方法,CBL討論,種植支持式全口義齒;傳統教學方法基本上是環環相扣,理論和實踐相對應;但疫情導致實驗課的時間被壓縮了一半,在有限的時間內,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所有示教均通過3D虛擬教學,電腦觀看具體的示教方法。(二)教師培訓。選擇8位講師以上職稱的教師統一培訓,熟悉3D虛擬教學的教學設備的操作系統,確保教學時能熟練應用,同時熟悉直播教學的操作方法;同時關于全口義齒的實驗教學內容進行集體備課,統一規范示教的要求以及考核評分標準。(三)教學實施。將2019年的傳統教學作為對照組,其教學方法為:一般傳統課將學生分為四組,每組20人,由兩名老師同時代教,先統一講授實驗目的、器材、步驟、操作要點細節及注意事項等;然后由兩名老師分別帶10名學生進行示教,按照統一要求對實驗課學生的操作進行打分。將2020年5月的實驗教學方案作為實驗組,根據全口義齒制作程序,應用數字化3D虛擬技術歸納搜集全口義齒常見或典型病例,進行全口義齒的個性化設計制作方案,利用直播教學分組進行印模制取、個別托盤制作、確定和轉移頜位關系等的示教,有機融合理論知識及臨床病例,設定3D虛擬情境,為學生提供直觀、清晰的畫面;同時可在線提問討論。(四)考核方式。技能考試:按照大綱要求和集體備課制定的標準,對實驗課學生完成的作業進行照相和統一的打分,評分比例占實驗課總成績的60%。問卷調查: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評分比例占實驗課總成績的20%(見表1)。

三、結果

(1)技能考核成績用計量資料`X+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的T檢驗對比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平均成績為(87.6±2.5)分,對照組平均成績為(83.2±3.6)分,統計結果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問卷調查中可以看出學生對實驗組的教學方法不反感,且在某些方面可能更優于對照組的傳統教學。

四、討論

(一)目前全球化口腔醫學教育的目標。主要涵蓋3個方面[1]:1扎實過硬的理論基礎;2相關的操作技能;3終身專業學習能力。口腔實驗教學的目標是利用實驗教學資源提升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最終達到全球化口腔醫學教育目標的標準。國內口腔實驗教學一直在討論如何深化口腔實驗教學改革[2],構建教與學、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以及課內課外教學有機結合為特點的口腔醫學實驗教學模式,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其創新潛能,培養其創新能力,強化各種臨床技能,提出網絡教學、CBL,PBL,多層面教學等,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相對于傳統教學中教師講授示教,學生機械化練習的模式,無疑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論聯系實際,整合素質和能力。(二)關于口腔修復學數字化。3D虛擬教學1.口腔修復數字化3D虛擬教學的實踐虛擬仿真教學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基于數字化軟件技術以虛擬3D視覺效果和觸覺技術平臺的教學模式,能夠實現可視化的標準教學演示,一對一的即時指導以及客觀統一的實時考核評估。例如,利用數字化口腔虛擬教學評估系統指導牙體預備,通過三維醫學影像的虛擬可視化及精準的紅外定位技術實時定位器械及牙模的空間位置,可規范化指導學生牙體預備的學習。除此之外,虛擬教學系統具備儲存記錄及回放功能,可查看分析牙體任意軸面的切削情況及扣分原因,使得教師可對學生進行個性化一對一地指導,根據自身的問題進行自主化練習,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口腔修復教學利用虛擬化仿真技術可實現數字化義齒教學,其中包括數字化印模和模型,修復體計算機輔助設計、修復體快速成型;和數字化教學平臺,通常是指利用虛擬仿真技術實現口腔種植修復設計方案的虛擬三維圖像模擬,通過計算機軟件分析評估力學和生物學設計的合理性。2.數字化3D教學與在線教學結合在線教學的最大優勢在于真正打破了跨越了時空和資源的限制;溝通更便捷,學習形式交互化、個性化;教學過程更具互動性和自由性;節約了時間、人力物力,使得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學到更多需要的專業。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虛擬教學可進一步深入發展,通過互聯網遠程教學平臺,運用視頻、語音等教學軟件,模擬接近于真實的虛擬教室,利用學生個體化終端鏈接進行遠程學習和交流,除了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外,最重要的是避免了疫情的傳播,提問、探討方式靈活多樣,交互性、實效性強,具有集成討論社區功能。(三)直播教學。在學生的個體操作部分和實驗結果評價部分,其過程可以參考直播教學的方式,老師同學互相不接觸但能“面對面”地讓學生更為清晰地觀摩老師的示教,可利用軟件對示教過程進行錄制回播,掌握要點和精髓,同時,老師可隨機查看每一位同學的操作過程,使得師生的溝通更為簡便快捷。(四)關于實驗組與對照組無統計學差異的問題。本實驗中,實驗結果傳統教學與實驗組教學無統計學差異,可能由于特殊時期,實驗組時間有限,無法有效地開展,且關于活動義齒部分,虛擬教學尚無可行的方案實施無法真正體現3D虛擬數字化教學的優勢,且學生在短時間內無法適應并利用其優勢。文章并不因為實驗結果就否認3D虛擬教學和直播教學的優勢,相反,可綜合傳統教學的優勢同時利用網絡大數據及互聯網進行多層面教學,教師集體備課、組織學生集體查閱相關文獻,做實驗做相關科研設計和分析,啟發學生思維,組織學生網上觀摩義齒加工流程,提供鼓勵學生多看、多想、多問、多溝通,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自主學習興趣。其次,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案例教學法或問題教學法貫穿整個學習過程,通過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并通過案例教學法建立臨床思維的標準流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終生學習的能力和素質,邏輯思維更加清晰有條理。CBL通過典型病例的收集,對疾病作出診斷、提出治療方案,并詳細剖析臨床過程,對此加深對修復體的適應癥、優缺點以及制作重難點等問題的理解和掌握。PBL讓學生在尋求問題答案的過程中自主思考,查閱相關文獻等來學習掌握知識、發展認知、培養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建立自主學習的邏輯思維能力。"問題教學"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探索、自學、交流的平臺,使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學會創造。

五、結語

應綜3D虛擬教學+直播教學不影響特殊時期口腔修復實驗課的教學效果,如果開展較好可能能更好地促進教學效果,應綜合傳統教學的優勢,利用3D虛擬教學、直播教學等多層面教學更好地開展特殊時期的口腔修復實驗教學。

參考文獻:

[1]王春燕,周洪,高歌.基于全球化口腔醫學教育目標的實驗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2,26(001).

[2]江千舟,樊明文,葛林虎.荷蘭口腔醫學教育及口腔醫學人才的培養模式[J].口腔醫學研究,2015,31(006).

作者:張 玲 李汪陽 郭 玲 單位:西南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