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導學式教學法探索

時間:2022-01-18 03:13:42

導語:小學數學導學式教學法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數學導學式教學法探索

摘要: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使得教育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人們對教育的要求也不斷提升,數學課程作為小學的基礎課程,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本文主要介紹了導學式教學法的基本內涵,導學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意義,并進一步導學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教育改革;數學;小學;導學式教學法;應用策略

1導學式教學法的基本內涵

我國教育事業在不斷前進的同時,新一輪的教學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學校的教育需要邁向一個新的階段,在此過程中,實現對學生的積極引導與啟發,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習慣,提升學生對待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課堂上,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促進生生之間的合作學習。由于小學生的天賦各異,且接受知識的水平有所不同,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合理、有效的引導,就需要拓寬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利用導學式教學法,在具體的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的理解和實踐能力,讓教育走向一個新的臺階。

2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導學式教學法的作用

2.1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能力: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基礎階段,它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而學習習慣,通過其黨的引導,讓小學生在理解課本知識的基礎上,有更深刻的認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習慣,這也是今后教育改革的重點內容。

2.2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想要實現質的飛躍,就需要有充足的創新精神融入其中。隨著市場競爭不斷加劇,人們逐漸認識到創新的重要性。創新在于培養人的精神,我們從小就對學生進行有關的培養,但是過去的教學模式大多以教師為主導,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滿堂灌的授課方式,事實上,并不利于學生實現創新精神。導學式教學法隨著新課改的要求應運而生,它可以有效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幫助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與習慣,并將抽象的知識內容具體化,這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2.3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當下的教育改革重點在于將學生從傳統的書堆里拉出來,面向生活,利用導學式的教學法,不僅可以讓學生有效地掌握理論知識,同時也有助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實踐能力。學生在導學式的教育過程中,可以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以提升。

3導學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3.1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小學生正處于一個好玩的階段,且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他們對新事物往往有較強的探究意識,這也是他們能夠主動去觀察事物、發現事物的源泉。但是,學生的求知欲并不是憑空產生的,需要有效的激發策略。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去發現教育的途徑。所以,提出具體的情景,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問題設置合理的情況下,為學生提供新的知識,促進學生積極有效的思考,是引導學生的有效途徑。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教師要恰當地選擇教育的內容,利用情景設置,優化數學問題,讓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例如教師可以設置一個“追及”的情景,一名小紅在前面走,小花在后面想告訴小紅她的東西拉在了教室,將兩個人的速度用固定的數額限定,然后讓學生去計算,小花在多少分鐘后可以追上小紅。這樣的情景是學生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教師以這樣的情景激發學生的思考,幫助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最后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

3.2鼓勵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具體的教學活動,教師要善于利用實踐幫助學生去理解和發現問題。通過組織一些有益的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空間。在學生掌握了相關的知識之后,教師設置一些綜合性加強的題目,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動手實踐能力。教育要秉承著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特點,否則光說不練,只能是紙上談兵。例如在講軸對稱圖形這個知識點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一張紙進行對折,然后再按照教師的指引去勾畫,最后剪下來會得到一個小樹,這樣的小樹就是一個軸對稱圖形。這就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完全重合。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就會發現這兩邊的內容是完全相同的。然后學生從這個出發點進一步發現,就明白了什么是對稱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好學生的認知基礎以及知識的內在規律,找到其中的重點和難點。

3.3重視課后的復習環節:在課堂中,要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以學生為本,利用先進的教學思想指導教學行為。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數學知識掌握能力,同時也要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一定的基礎上可以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的課堂需要以學生為主體構建課堂,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的思維模式,為提升課堂的有效性做準備。由于當下小學生缺乏一定的自律性,如果課后的知識不進行及時的鞏固,那么小學生很容易遺忘。所以,教師要把握好復習環節,對學生所學的知識進行有效的鞏固。在復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不同的學生在掌握知識的程度上也有所不同。所以教育工作者要選擇因材施教,根據學生掌握的不同階段合理、有效地安排教育過程,讓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都能有所收獲。

4結語

在當下的小學數學教育中,我們需要更加關注學生的成長特點,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基礎去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只有這樣,教學才能夠更加順暢,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總的來說,以往的教學方式只是關注對學生知識的傳授,但是缺乏對學生綜合能力以及價值觀念的影響教育,所以這樣的教學模式在當下教育不斷向前發展的潮流下,顯得格格不入。顯然它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當下教育的需求。導入教學法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方法,有效地彌補了傳統教學中的不足,教學方法的優化也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提升。

作者:郭新玲 單位:新泰市新汶實驗學校

參考文獻:

[1]張國強.對導學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研究[J].求知導刊,2015(14):57-57.

[2]周雪,孫穎.當代中外小學教學法[M].吉林教育出版社,2012:32.

[3]賴南燕,方燕妮,謝祎.《小學數學教學法》案例教學模式的實踐與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