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統教學法研究

時間:2022-02-01 10:27:18

導語:呼吸系統教學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呼吸系統教學法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呼吸系統整合課程中應用行為引導型教學法的效果。方法隨機選取臨床醫學專業2012級專科5班學生為教學班,2013級臨床醫學專科5班學生為教改班。在呼吸系統整合課程教學中,教學班采用傳統教學法,教改班采用行為引導型教學法,授課完成后,對兩組進行教學效果分析。結果教改班學生理論考試和技能考試成績均顯著高于教學班(P<0.05或P<0.01);教改班對呼吸系統整合課程非常感興趣的學生占比高于教學班(P<0.05),教改班學習目的為更好地從事臨床工作的學生占比高于教學班(P<0.01),教改班學習方法為聯系實際理解掌握的學生占比高于教學班(P<0.01)。結論呼吸系統整合課程采用行為引導型教學法,能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并提高學習成績。

關鍵詞:呼吸系統整合課程;行為引導型教學法;呼吸系統疾病診療技術

近年來,國家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日益重視,在我國教育教學改革中各種新的教育技術手段和教育理念不斷涌現。行為引導型教學強調“以教學對象為中心”,使教學對象經歷從“嘗試行動”“自覺行動”到“自發行動”的過程,從而提高教學對象的行為能力[1]。本課題研究了醫學基礎課程與臨床課程的整合以及整合課程教學中行為引導型教學法的運用,為臨床醫學專科教育教學改革進行有益的探索,現介紹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隨機選取臨床醫學專業2012級專科5班作為教學班,其中男生17人,女生27人。選取臨床醫學專業2013級專科5班作為教改班,其中男生11人,女生39人。1.2方法。1.2.1授課方法。將與呼吸系統疾病有關的基礎醫學知識和臨床醫學知識通過課程整合形成一門新的課程,即呼吸系統疾病診療技術,在教學班、教改班開設該課程,并建立課程組,進行聯合教學,共90學時,于學生入學第二學期開始授課。教學班學生采用傳統教學法進行授課;教改班采用行為引導型教學法進行授課,具體包括案例教學法、模擬教學法、角色扮演法、項目教學法等[2]。1.2.2考核方法。對呼吸系統整合課程的考核分為理論考試和技能考試,考試總分均為100分。1.2.3問卷調查法。通過問卷調查掌握兩班學生對呼吸系統整合課程情感參與和認知參與的變化情況,具體內容包括學生對呼吸系統整合課程的興趣、學習該課程的目的和方法。呼吸系統整合課程授課完成后,向教學班發放調查問卷44份,回收有效問卷44份;向教改班發放調查問卷50份,回收有效問卷5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100%。1.3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顯著檢驗水準α=0.05。所有統計學處理均采用SAS6.12軟件包進行。

2結果

2.1兩班學生理論考試和技能考試成績比較。教改班的理論考試和技能考試成績均顯著高于教學班(P<0.05或P<0.01),見表1。2.2兩班學生對呼吸系統整合課程的情感參與和認知參與。調查結果顯示,教改班對呼吸系統整合課程非常感興趣的學生占比顯著高于教學班(P<0.05);教改班學習目的為更好地從事臨床工作的學生占比顯著高于教學班(P<0.01);教改班學習方法為聯系實際理解掌握的學生占比顯著高于教學班(P<0.01),見表2。

3討論

行為引導型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的根本不同是,其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而是一種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既是引導者,也是主持人[3-4]。行為引導型教學不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一種教學理念,教師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如項目教學法等。行為引導型教學往往應用于跨學科的綜合課程教學中,因此我們將行為引導型教學法運用于呼吸系統疾病診療技術課程教學中。20世紀50年代,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開始了“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改革[5-6],國內一些醫學院校也結合自身特點對該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索和實踐[7]。從2012年起,我校在臨床醫學專科班中開始進行跨學科的綜合課程模式教學改革,把臨床醫學專業基礎課程與臨床課程進行整合,例如將生理學、人體解剖學、外科學、內科學等11門課程整合形成呼吸系統疾病診療技術等9門新課程。在本次教改班呼吸系統疾病診療技術課程教學中,我們采用行為引導型教學法,研究結果顯示,教改班學生理論考試成績、技能考試成績均高于教學班(P<0.05或P<0.01),說明行為引導型教學法能提高學生理論和技能考試成績。學生課程參與包括認知參與和情感參與等,認知參與是指學生在課堂中開展認知活動,情感參與是指學生在進行認知活動的過程中伴隨的對教師、同學、學習及學校的積極反應[8]。對于呼吸系統疾病診療技術課程,課程參與具體體現為對課程的興趣、學習該課程的目的和方法。

本研究結果顯示,教改班對呼吸系統整合課程非常感興趣的學生占比顯著高于教學班(P<0.05);教改班學習目的為更好地從事臨床工作的學生占比顯著高于教學班(P<0.01);教改班學習方法為聯系實際理解掌握的學生占比顯著高于教學班(P<0.01)。行為引導型教學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9]。

本研究顯示,在醫學整合課程中采用行為引導型教學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促進了高職高專醫學教育水平的提高。但在行為引導型教學法實施過程中,要注意教師角色的轉換、教師指導工作要恰當、注重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等問題。

作者:羅彬 周源 單位: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