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校教師應加強教學反思

時間:2022-09-21 10:20:19

導語:黨校教師應加強教學反思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校教師應加強教學反思

黨校教師要講好新時代主業主課,重在不斷提升教學效果。其中深入開展教學成果的經驗交流和專題課程的聽講賽講,無疑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途徑和方式。最近,我通過參加兩年一次的全省黨校系統教學成果展示的盛會,深感受益很大、體會很多,尤其感到如何在黨校廣大教師中大力加強教學反思,對于提升教學質量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強化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要求

毋庸置疑,教師進行教學經驗總結交流和課堂教學成果競賽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是,對任何先進的做法、一切成功的經驗等優秀成果的學習、交流、借鑒,一定不能只是簡單地模仿、復制、照搬,而應進一步善于從好經驗、好做法、好課程中體悟出具有一般規律性的教學之“道”。對此,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講過一段非常精彩的話:“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只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他有幾十年的教學經驗,也只相當于一年的經驗,其余為年復一年的重復。”這就告誡我們,只有對經驗加以深入的思考,而且能夠作出深刻的教學反思,才是教師總結教學經驗、提升教學成果和促成專業成長的最佳方式和途徑。

但遺憾的是,不少教師在對待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時,卻常常以教學經驗的直接移植和拿來所用為基礎,沒有能夠對教學過程及其成果進行具有普遍規律的深入研究和符合科學范式的深入探討。為了改變這一不良狀況,深入研究教學理念、分析教學案例、總結教學規律,進而形成教研成果,以及促進科學研究成果、決策建議報告向教學講題的轉化,就成為擺在黨校教師面前一個十分重要的教研課題。當前,面對新時代教師專業發展規律和干部教育培訓規律的基本要求,有必要在全面開展用學術講政治的過程中,高度重視并牢固樹立教學反思理念,切實在增強反思意識、明晰反思內容、掌握反思方法、提高反思能力和取得反思實效等方面下功夫。

二、深化教學反思是提升教學實效的重要基礎

著名哲學家黑格爾認為,哲學本質上是一種反思的智慧。這種智慧往往體現為一種沉思的理性,表現為“對認識的認識”和“對思想的思想”。這里,只要揭開黑格爾“絕對精神”的神秘外衣,即可看到他所講的作為哲學本質的所謂反思,其實不過是對客觀事物存在和發展所進行的一種內在的理性思考。當代美國哲學家、教育學家杜威在《我們怎樣思維》一書中更加明確地提出了兩種思維——經驗思維和反省思維。在杜威看來,經驗思維是基于個人或他人已有的經驗進行判斷、推理而下結論的思維方式,往往會造成迷信和教條主義;而反省思維則突出表現為對個人或他人已有的經驗,必須通過多角度地尋求事實論據進行判斷、推理而下結論的思維方式,最終會形成分析和綜合相結合的理性思考和科學總結。

基于上述認知,有助于加深對教學反思的理解。質言之,所謂教學反思,就是教師為了實現有效的教學實踐,以自己的教學活動和專業成長過程為對象,對教學觀念、教學行為以及教學結果進行深刻審視和辯證分析的一種思維方式。其根本特質主要表現為針對教學的高度主體性和深刻批判性。開展教學反思,堅持自覺自主的自我研修行為,不僅要求教師必須超越對教學實踐的簡單化回顧和模式化總結,更倡導教師能夠作為研究者用批判的眼光去思考、分析和把握教學實踐中取得的新經驗、暴露出的新問題和改進的新舉措。具體而言,教師在開展每一項教學活動時,都應自覺地對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從理性的層面上進行必要的追問,并通過一系列的深度追問,實現對有效經驗的理性化分析與規律性總結。

常言說得好,“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實際上,對于一名教師來說,課堂就是需要認真對待的“表演舞臺”。為上好一堂課應付出的“十年功”,具體則體現在教師課前的扎實積累、課上的有效把控和課后的深刻反思等方面。要做好對一堂課的自我評價,教師應深入開展以下“五個方面教學反思”:一要反思教學的成功之處。諸如教學設計合理、教學組織有效、教學目標達成以及教學效果良好等值得肯定或“出彩”的地方。二要反思教學的不足之處。主要存在哪些內容處理不當、哪個重點不夠突出、哪處互動并不充分、哪句表達還不得體等需要改進的地方。三要反思教學的存疑之處。這里所存之“疑”,主要包括教和學兩個方面,既有教師在講授過程中的疑點,也有學員在聽講過程中的疑惑。這也是堅持問題導向深化教學的根本要求。四要反思教學的困難之處。這是教學反思的要害所在。尤其在課堂教學中,對難點的突破是教者實現自我提升和讓聽者得以“解渴”“過癮”的關鍵,也事關整個教學的成敗。五要反思教學的出新之處。進行任何一項教學活動,都需要教師在發揚“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的基礎上力求創新。要努力探求并達成理論觀點上的新概括、內容講授上的新教法、思想智慧上的新啟迪以及思維方式上的新訓練等。

三、教學反思的靈魂在于革新教學理念

開展深刻的教學反思,首先要求教師必須敢于對習以為常的教學理念進行質疑,進而應善于持有先進的教學理念構思新的教學實踐。當前,一個亟待深化的教學理念體現在如何實現從“知識傳授”到“價值引導”的轉變。其重中之重在于強化教學內容和講授方式上的價值考量,努力實現知識、能力、智慧、信念和價值的有機統一。也就是說,面對知識經濟時代和人工智能社會的到來,實現知識觀層面的深度變革則要求從根本上超越“知識就是力量”的局限性,確立“良知才是方向”的重要性。可以肯定的是,對于社會或個人而言,在獲取知識、技能之外,還存在向真、向善、向美等更為寶貴的價值取向,也需要理想、信念和本心等最為崇高的價值追求。

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講到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時曾強調指出:“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這就要求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既要反對缺乏科學知識支撐的空洞價值觀說教,又要防止只注重知識點、熟記知識教條而忽視價值觀引領的機械知識觀傳授。需要明白的是,知識只是教學的載體,價值才是教學的目的。現實中,富有實效的思政課必然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之中。

這里,其實提出了一個如何對待和把握知識與技能及其價值問題。結合干部學員到黨校學習培訓,不難理解這一問題的重要意義和實質所在。同志早在延安時期兼任中央黨校校長時曾明確指出:“我們辦黨校,就是要使我們同志的政治水平和理論水平提高一步,使我們黨更加團結。”實際上,中央黨校自建校以來,一以貫之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中國共產黨黨性教育為主業主課,重點培養領導干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信仰和共產黨員理想信念。也就是說,干部學員到黨校參加學習的最為根本的要求,不僅要看獲得了多少黨的理論知識和黨性知識,以及掌握了多少認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專業技能,而且要看在多大程度上真正提高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素質和中國共產黨人的黨性修養,在多大程度上更加堅定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信仰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與此相一致,也要求黨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黨的重要理論、中國共產黨史和新中國史等知識能夠作出系統介紹和精準講授,更為重要的是應深刻闡釋其蘊含的歷史、邏輯、實踐、時代等多方面的價值或意義。

總而言之,當好一名新時代的黨校教師,必須自覺順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干部教育規律和干部成長規律,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反思能力,真正養成良好的教學反思習慣,積極探索“教學理念為綱、教學內容為王、教學方式為要、教學效果為上”的教學實踐,努力為提高我省干部教育培訓質量作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薛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