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設計教學改革路徑探索

時間:2022-10-19 10:43:46

導語:品牌設計教學改革路徑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品牌設計教學改革路徑探索

摘要:探索推進高校品牌設計教學改革的具體路徑;方法:立足品牌設計教學實際,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結合課程教學改革發展趨勢,從教學理念、教學主體、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等層面對推動高校品牌設計教學改革路徑進行探索;學科交叉視域下,應建立交叉學科復合式教學理念、構建學生、教師、企業融合的復合教學主體、構建交叉學科的教學內容以及運用運用多元化符合教學手段等途徑推進品牌設計教學改革;有效地提升高校品牌設計教學質量,且對高校品牌設計人材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學科交叉;品牌設計課程;教學改革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融合,學科交叉已成為科學研究活動的主流趨勢之一[1]。傳統的人才能力培養模式已不能適應快速涌現的各類新興媒體發展要求。在高校教學活動中,學科交叉強調教學活動應注重多樣性和復合性,實現多領域、多學科的滲透與融合[2]。高校專業課程教學應深入挖掘不同學科之間的內在關聯,建構學科交叉的復合式教學體系,增強課程教學效果,提升課程教學質量,培育符合行業需求和社會發展要求的現代復合型人才[3]。本文將以高校品牌設計教學為例,對學科交叉視域下的品牌設計復合式教學改革路徑進行探索。

一、學科交叉視域下高校品牌設計課程教學的發展趨勢

當前愈發激烈的市場環境中,通過設計提升品牌美譽度,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企業進行品牌管理和經營的重要手段,強調品牌的設計應服務于市場,忠實于產品,應用于生產。包豪斯曾要求以車間為中心展開教學研究,讓學生以產品屬性為基礎,系統地去對其品牌理念、營銷思路進行分析,提出品牌策略,進行品牌設計和品牌執行。學生在一個個實際的綜合性案例過程中,逐步掌握品牌設計的各個能力因子。在目前互聯網大數據浪潮的沖擊之下,“大設計”逐漸成為被市場推崇的一種思維方式,“整合設計”、“集成設計”等詞語頻繁出現在設計領域。在其背景之下跨專業課程的開設也是本科設計教育弱化“專業性”以豐富學生掌握思維工具及方法的渠道[4]。無論是知識結構還是工作方法都對品牌設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樣在“大設計”背景下培養交叉型品牌設計人才,如何以人才培養模式設計為切入點,最大化地發揮出周邊學科資源優勢,如工藝技術、人文學科、市場營銷等,為提高設計針對性提供保障。綜合分析學科交叉視域下的高校品牌設計課程教學發展情況,呈現如下發展趨勢:一是注重多樣化、跨學科設置品牌設計課程體系。為了適應時展,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漸過渡到大眾教育,教育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最為顯著的是各設計院校的課程設置不斷地出現新的交叉學科領域,就品牌設計課程來講,一般開設于視覺傳達專業,目前數字媒體、工業造型、廣告學甚至傳播學等專業都紛紛開設了品牌設計課程,其內容也不斷地按照各自的學科特征呈多樣化發展趨勢。二是品牌設計課程內容注重學科交叉滲透。在“大設計”背景下,品牌設計的服務對象已滲透到各個市場領域,其設計活動呈現出多個新型學科的交叉態勢,設計理論的深度不斷發展,設計方法的廣度不斷拓展,要想更好地突破品牌形成和維護各個階段的設計難點,前提就是要了解并深入到品牌服務的領域,品牌形成的各個環節中,比如品牌承載的服務理念和人文價值觀,品牌依附的產品屬性及生產工藝等等,因此,品牌設計課程的內容必定要注重學科的交叉滲透,提高人才適應市場融合、學科交叉的創新能力。三是注重校內教育與校外實踐的有機結合。伴隨市場經濟的發展,行業的進步,社會對高校品牌設計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要求其既具備豐富的知識,也具備足夠的信息素養和實踐能力,更好地服務于市場。不能將品牌設計視為單一的美學或視覺傳達學科,而是要將其視為企業發展、品牌構建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企業參與度。把握市場模式、科技、經濟領域中的革新點,使企業與人才培養之間構建起互相依存的關系。綜上所述,品牌設計課程教學應立足品牌設計服務市場,服務產品,突出品牌美譽度,通過學科交叉的融合,強化學科交叉滲透,構建學科交叉教學體系,推進品牌設計教學改革深入,更好地順應泛媒體的發展需求。形成具有目的明確,科學、系統的課程體系,實現提高教學效率與學習成效,促進學生深層次學習。有效地提升高校品牌設計教學質量,對高校人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學科交叉視域下的品牌設計教學改革路徑

學科交叉視域下的品牌設計人才培養,能使學習者的知識體系、能力結構得以完善。當更多學科的理論知識得到融合以后,會使課程體系得以完善,為提高人才素質奠定基礎。本文將基于學科交叉視域下從教學理念、教學主體、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層面對品牌設計教學改革路徑進行探索。具體如下:(一)建立交叉學科復合式教學理念:對交叉學科復合式教學理念進行深入解讀,可以發現其同時具備三種傳統教學理念的優勢:一是突出了以知識為中心的重要意義;二是強調了社會教化的重要性;三是彰顯出人文主義教學的獨特魅力[5]。社會發展向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科滲透與融合已是發展的主流趨勢,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使高級復合型人才培養過程中的諸多問題都得到了有效解決。交叉學科教學最大的亮點,就是找到了學科理論突破口,不僅使學生掌握更為全面、系統的理論知識,同時還要拓寬學生的視野,幫助他們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使學生能靈活調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性問題。交叉學科教學賦予了學科教學新的生命力,能更好地發揮出學科教學體系的整體性功能,能更好地挖掘師生雙方的潛能。(二)構建學生、教師、企業融合的復合教學主體:伴隨著各個領域建設速度的加快,復合型人才、應用型人才等詞語頻繁出現在公眾視野,向高校人才培養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實施學科交叉教學,徹底顛覆傳統教學格局,除了教師以外,學生、企業管理者都將成為重要的教學參與主體,三者之間構建起新的教學復合體,保障品牌設計課程體系的科學完整性。“復合教學主體”使得師生之間構建起一種親密的合作伙伴關系,“引”與“學”、“啟”與"發”,聚焦主體間教學的共生價值,實現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深度融合,是師生關系和課堂重建的應然取向[6],三尺講臺、黑板、課本不再是課堂的唯一,師生雙方都扮演著多重角色,賦予了課堂無限的生機與活力。與傳統教學相比,除了師生以外,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家也會頻繁出現在教學活動中,在理論知識與實踐之間扮演了穿針引線的作用,在與學生積極互動的過程中,將他們引向更加廣闊的天地,幫助他們將學到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在指導2017年四川農業品牌創意設計金獎“樸食仁家”休閑農業品牌構建時(如圖1),多次/與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家深度交流。前期對品牌形象設計的體驗營造進行深入研究,根據農產品品牌化特征,確定了本設計的品牌視覺形態定位[7]。借以視覺形象表現樸食仁家農產品“情懷”的人性化定位,所傳達的“農耕精神”則通過設計語言體現在產品視覺上,通過產品視覺呈現讓人聯想到農產品背后的故事。在這種新型的課堂中,當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最大化的發揮,也會成為教師豐富教學方法、更新教學理念的動力源。課堂將成為思想碰撞、思維啟迪的重要載體,無形之中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技能。(三)構建交叉學科的教學內容:品牌設計課程強調學科交叉教學,從教學內容來看,交叉學科教學能最大限度地將多學科知識融合為一體,這就向課程體系設計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在多學科知識之間找到最好的契合點,打破學科壁壘,使不同學科知識建立起千絲萬縷的聯系。一是專業課程的相互交叉融合。如設計專業的一些應用性設計課程:廣告設計、產品設計、包裝設計、互動設計等課程應圍繞品牌設計課程展開。以課程板塊、課程群或者課程復合化等方式促進教學資源的整合和教學體系的形成。再如在廣告設計或包裝設計課程中,要求學生必須導入產品的品牌理念去指導設計。在這一過程中,遵循動態性、整體性、開放性等原則,不再單純地以某一學科的思路與方法來設置專業課程板塊。這種強調學科滲透與融合的教學思路,聚焦于品牌的總體規劃。二是行業領域的相互融合。要從其他學科的思想觀念、理論方法中提煉出有價值的信息,構建更為完善的課程體系。在指導“平遙古城”品牌構建中(如圖2),立足匯聚各種魅力景點、美食和文化,強調以游客為中心,打造“大美古城,健康平遙,國際旅游城市”的全新體驗。彰顯平遙旅游品牌對全球游客的吸引力。品牌構建涉及的專業領域不只限于文化、旅游、包裝材料、媒體平臺,還涉及生態農業、演藝甚至制造工藝等領域。這種新的知識體系獨具優勢,可幫助學生更好地夯實學習基礎,構建起穩固的金字塔式知識結構,為他們將來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發展做好準備。(四)運用多元化符合教學手段: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跨學科意識與能力,不僅要積極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還要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與理解,為學生提供仿真性情境,在解決具體問題、剖析案例過程中,使學生把握住潛藏于其中的知識點,積極進行思索,通過多種渠道獲取信息并對信息進行甄別、篩選,在極其自然的狀態下學得知識、完善人格。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可以集中小組討論、講授法的優勢,具體如下:第一,以講授與討論相結合的方式授課。讓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企業管理者與學生之間展開優秀品牌設計案例和實踐案例的互動式解析,實現不同思想的碰撞交流。第二,要求學生對每一個選題作好市場調研、匯總信息、整理資料、分析數據等。明確每個階段的實踐目標和執行手段。強調進行“一案多式”的品牌設計和內容創新。第三,以提案形式模擬實戰。并請相關領域的教師、企業管理者模擬評審,從不同的專業領域考量品牌設計的系統性。除了上述思路,在品牌設計教學過程中,還應充分發揮出每個學生的特長。并鼓勵學生相互質疑、相互建議,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他們進行指導,逐漸由扶到放,使學生的自我約束、自我學習、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

總之,構建高校品牌設計課程交叉學科復合式教學模式,應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提倡運用復合型、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充分利用高校教學資源,優化課程教學各項要素,有機融合多學科的知識,使學生的專業能力、專業思維以及創新能力均得到有效提升,切實提升高校品牌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實效,形成創新型、復合型的人才培養模式,為行業發展提供更多地寬口徑、重實踐、能力強的交叉人才。

作者:秦潔 單位:成都大學中國-東盟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