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教學理念創新論文
時間:2022-11-12 11:09:47
導語:民族舞蹈教學理念創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民族舞蹈又稱為“土風舞”“民俗舞蹈”“國際民俗舞蹈”等,主要起源于人們日常生活中,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肢體動作語言進行表現的一種形式,主要包含傳統舞、現代土風舞等諸多類型。但是,目前,學生在進行民族舞蹈學習過程中還缺乏對民族舞蹈的理解,導致學習興趣普遍較低。因此,加強民族舞蹈教學理念的創新工作至關重要,可以有效提高民族舞蹈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時期;民族舞蹈;教學理念;創新研究
眾所周知,中國是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歷史悠久的東方古國,包含五十六個民族,且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習慣、文化背景,組成不同形式的舞蹈,如祭祀性舞蹈、自娛性舞蹈、禮儀性舞蹈等,構成了我國獨特的藝術魅力。基于此,本文對高校民族舞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新時期民族舞蹈教學理念創新的對策,以期為民族舞蹈教學提供參考依據。
一、新時期民族舞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新時期民族舞蹈教學種類單一。我國由56個民族組成,每一個民族都有自身獨特的舞蹈類型,如傣族舞蹈、蒙古舞蹈、壯族舞蹈、新疆舞蹈、朝族舞蹈、苗族舞蹈、秧歌舞、祭孔樂舞等。但是,現階段,高校在開展民族舞蹈授課過程中受到師資力量、教學基礎設施等諸多條件的制約,所教授的舞蹈類型單一,無法滿足學生對民族舞的學習欲望,且學生對民族舞學習要點掌握不精,只是了解皮毛,嚴重降低了民族舞蹈授課質量。(二)新時期民族舞蹈課程設置缺乏合理性。學生通過學習民族舞蹈不僅可以用肢體姿態來抒發、表達情感,從中領略到各民族的領土風情,還可以保持身材,實現減肥養生目標。但是,目前,高校在開展民族舞蹈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舞蹈課程設置不合理的問題,讓舞蹈課程成為選修課,學生兩周才能上一節舞蹈課,缺乏對舞蹈課程的重視,導致學生對民族舞蹈只能簡單了解,無法學到精髓,與民族舞蹈教學初衷嚴重相背。(三)新時期民族舞蹈教學中忽略民族文化。在我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現代舞應運而生,如《紅綢舞》《小車舞》《花鼓舞》《采茶舞》《綢舞》《茉莉茶舞》等,但是高校在講解現代舞蹈時忽略民族文化,只是讓學生簡單地對舞蹈動作進行學習。此種情況下,學生所表演的現代舞蹈缺乏靈魂,更缺乏感情,無法深入了解民族舞蹈精髓,掌握民族舞蹈要點和民族舞蹈技巧,導致民族舞蹈教學質量嚴重下降,對民族舞蹈的傳承發揚工作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二、新時期民族舞蹈教學理念創新研究
(一)新時期民族舞蹈教學進行教學體系的創新。在新時期背景下,高校在民族舞蹈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如教學理念落后、教學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在此種情況下,教師要想順利提高民族舞蹈教學質量,就需要加強民族舞蹈教學體系的創新工作,具體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一方面,各個高校要加強民族舞蹈教學資金的投入力度,積極向教育部門申請資金,保證高校有充足的資金完善民族舞蹈教學的基礎設施和聘請民族舞蹈專業教師,為民族舞蹈教學的展開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各個高校需要對民族舞蹈教學體系進行創新,在民族舞蹈教學體系中融入民族舞蹈師資隊伍建設、民族舞蹈基礎設施建設等,保證民族舞蹈在教學過程中服裝道具、樂器道具都完善,能夠順利展開民族舞蹈教學。(二)新時期民族舞蹈教學實施“情技結合”理念。眾所周知,我國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而各個民族分布的地理位置、所擁有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都存在一定差異性,所以,各個民族舞蹈的技能也不同。針對此種情況,各個高校在民族舞蹈教學中就需要創新教學理念,在民族舞蹈教學中實施“情技結合”理念,具體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一方面,各個高校需要對民族舞蹈授課教師進行培訓教育,讓民族舞蹈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將舞蹈技術培養和舞蹈感情培養放在同一位置,讓學生在民族舞蹈表演中可以順利實現舞蹈感情和舞蹈技能的控制;另一方面,民族舞蹈教師在授課前期需要對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歷史文化、民族精神等內容進行了解,然后根據這些內容準確展開學生的民族舞蹈情感教育,讓學生在民族舞蹈學習過程中可以順利掌握情感,提高民族舞蹈表演能力。(三)新時期民族舞蹈教學實施“民舞育人”理念。民族舞蹈類型豐富,每一種類型的民族舞蹈所展現的情感也有著一定的差異性,如蒙古族舞蹈剽悍、豪爽、自由灑脫;朝族舞蹈給人以高貴、素雅之感;哈薩克舞蹈宣傳集體意識等。針對此種情況,民族舞蹈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就需要實施“民舞育人”的理念,通過這些民族舞蹈向學生傳遞不同的情感,讓學生通過學習不同類型的民族舞蹈,在潛移默化中可以提高集體意識、愛國情懷等,從而真正實現用民族舞蹈傳遞感情,提高民族舞蹈演出效果。(四)新時期民族舞蹈教學實施“人才培養”理念。舞蹈人才直接關系到高校是否能夠順利展開民族舞蹈教學,因此,各個高校要想順利展開民族舞蹈教學,就需要創新民族舞蹈教學理念,在民族舞蹈教學中實施“人才培養”理念,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各個高校要緊跟時展步伐,掌握民族舞蹈發展歷史,并正確理解民族舞蹈教學的重要意義,在本校內設置民族舞蹈這一課程。第二,由于不同民族舞蹈所傳遞的精神、舞蹈演出技巧都有一定的差異性,此種情況下,高校要想通過民族舞蹈教學順利傳遞出民族舞蹈藝術魅力,就要在教學中嚴格遵循“人格培養”理念,注重民族舞蹈教師的選拔工作,保證高校所聘用的舞蹈教師都是最優秀的。第三,高校民族舞蹈教師在展開民族舞蹈教學中,要注重對有潛力學生的挖掘工作,可以根據每一位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針對性地制定民族舞蹈教學訓練方案,對每一位學生進行針對性訓練,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接受到高質量的民族舞蹈教學,提高學生民族舞蹈技能,保證民族舞蹈學習質量。(五)新時期民族舞蹈教學實施“創新發展”理念。創新是發展的基石,針對此種情況,高校要想做到民族舞蹈教學的與時俱進,就要在民族舞蹈教學中創新教學理念,教學中實施“創新發展”理念,具體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在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高校在民族舞蹈教學中要引入互聯網技術,借助互聯網技術下載各個民族的舞蹈表演視頻,然后在民族舞蹈課堂上為學生播放,讓學生提前觀看,通過觀看民族舞蹈表演視頻提高動作技能的了解,為后續民族舞蹈教學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對民族舞蹈有關知識自主搜索,然后在線觀看,充分做到在課下對民族舞蹈動作進行溫故知新,提高學生對民族舞蹈技術的掌握,從而提高學生民主舞蹈課程的學習質量。(六)新時期民族舞蹈教學實施“快樂舞蹈”理念。高校設置民族舞蹈課程主要目的是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身心得到放松,與素質教育目標相吻合。針對此種情況,高校在民族舞蹈教學中要創新教學理念,實施“快樂舞蹈”教學理念,注重學生身心放松,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具體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教學:一方面,教師在民族舞蹈授課時要根據民族舞蹈的優美音樂,結合不同民族的地域性特征,合理制定民族舞蹈教學計劃,保證民族舞蹈教學計劃與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相吻合,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民族舞蹈學習;另一方面,民族舞蹈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民族舞蹈課堂上始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對民族情懷、愛國主義精神、民族文化等內容進行學習,并從舞蹈形式、動作技巧、服飾道具等內容出發,了解這些內容,準確掌握民族舞蹈的精髓,順利實現“快樂舞蹈”的教學理念。
三、總結語
總而言之,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各個高校為學生們開設了音樂課程、美術課程、舞蹈課程,力求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讓學生全面發展。但是,目前,我國高校在民族舞蹈教學中還存在教學理念落后等諸多問題,因此,高校要緊跟時展步伐,在新時期創新民族舞蹈教學理念,大力培養民族舞蹈的師資隊伍,并對高校內部舞蹈教室等基礎設施進行完善,從而保證民族舞蹈教學質量,為民族舞蹈傳承工作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愛笛.談談民族舞蹈教學中地域文化特色的融入[J].大眾文藝,2016(7).
[2]祁麗.民族舞蹈教學中的優化策略[J].戲劇之家,2016(2).
[3]額爾登其木格.民族舞蹈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藝術科技,2017(2).
[4]張瓊.淺議高校民族舞蹈教學與傳統文化的傳承[J].科技展望,2016(29).
作者:潘東升 劉謨楠 單位:吉林藝術學院
- 上一篇:高中生物“理實一體”教學分析
- 下一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理念新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