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思政課程生活化策略運用
時間:2022-06-04 08:23:59
導語:中職思政課程生活化策略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思政課程教學“生活化”主要是指思政課教學的社會化,也就是讓思政課教學逐步成為學生們學到社會中的各類行為規范的過程,不僅要讓學生們適應政治社會與具體環境對于個人所提出的要求,而且還要擴展到中職生們的生活空間之中,不斷提升思政課程內容的現實感、親近感,從而增強中職生參與各類活動的積極性,提升教學的效果。中職生們即將步入到社會中承擔國家建設之重任,通過思政教育課程,能夠幫助其領會到人生中的許多哲理,提升自身修養,更加正確地認識、分析與評價自己,真正地熱愛自身所學的專業,并且樹立為之不懈努力的信念與勇氣,真正地在專業領域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中職思政課程教學“生活化”的必要性
教育和生活具有密切的聯系,生活無處不蘊含著教育,而教育也難以脫離生活而單獨存在。然而,在現今的教育教學中,教育脫離于生活的現象卻相當普遍。在當前的中職思政課堂中,教師所講解的課程內容經常與實際生活脫節,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教育的內容脫離生活實際。目前的教育太注重于書本中理論知識的傳授,甚至出現了以書本教育為中心的教育形式,導致課堂教學的內容缺乏撲面而來的時代氣息,所學的內容無法緊貼當前的形勢變化,和生活之間出現嚴重的脫離,學生們學習只是為應對考試,而未能發揮出思政教育之核心作用。二是教育目標脫離生活實際。中職畢業生去向主要有兩個,一是進入社會正式就業,這是最主要去向;二是繼續升學。對此,中職思政課教育目標最直接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和行為習慣,最終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理念和能力。而傳統的中職思政教學仍較側重知識內容的傳授,忽視學生行為習慣和職業道德的培養,忽視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探求知識的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也就是說,當前中職思政課實踐在某些方面與教育目標有所偏離,與中職生實際生活需求有所脫節。根據以上這兩個原因,實施中職思政課程教學“生活化”策略十分有必要。
三、中職思政課程教學“生活化”的具體策略
(一)教學內容“生活化”策略。要在教學內容中加入更多的生活常識。就教材編寫而言,教材的內容不可能完全由生活常識組成,思政課的教材內容必然會具備一定的抽象性與理論性,而理論來源于實踐,抽象的或理論的東西在一定程度上都蘊含著生活的因素。為了讓思政課教學變得更為“生活化”,應當加入一些更加生活化、更有必要的相關教學內容,這能豐富現有的知識內容,還能幫助學生們更好地掌握與理解知識,引導其在生活當中應用所學到的理論知識。例如,在進行《職業道德與法律》的有關不良行為部分教學時,教師先讓學生列舉學生中存在的曠課、夜不歸宿、吸煙、酗酒、打架等事例,然后對這些生活事例進行仔細剖析,使學生領悟到“小時偷摘瓠、長大偷牽牛”的事物惡性發展的危害性,增強防微杜漸意識,做到遵紀守法、謹小慎微,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近年來,中職思政課教材已經加入了一部分生活化的知識,但是還不夠多,這就需要思政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有意識地融入更多的生活性內容。
(二)教學過程“生活化”策略。實施思政課程生活化教學,就是要把學生生活實際、社會實際與課程聯系緊密的生活情境引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之中,使學生形成認知沖突,引發出一系列的相應問題,進而進行思考和解決問題,真正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受教育。在這一過程中,課堂教學主旨或目標應該是思政教材確定的、符合學生當前學習狀態和接受能力的,而引入的教學情境和事物最好是學生親身體驗或者耳熟能詳的,并且通過教師的引導和教學情境的逐步推進,讓學生在自身活動中自然而然地向著預定的學習方向和目標前進。例如,教師在講解《職業道德與法律》一課有關個人禮儀中的形體姿態時,先請幾位學生現場表演坐、立、行、走,并讓其他學生評價,挑出其中的毛病,進而探討人的形體姿態問題,并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要注重自己的形體姿態,養成良好的習慣,在舉手投足之間展現自己的修養。學生的現實生活世界是豐富多彩和不斷發展的,而生活化教學怎樣從無限廣闊的現實生活中選取恰當、合理的生活情景或事物,教師又怎樣通過循循善誘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學生生活實際與學習領域的統一,這是對我們思政教師教學素質能力的一個挑戰和考驗。
(三)教學作業“生活化”策略。學以致用是中職思政課程的教學目的,但是現狀卻往往是學而不用。中職生們早已經習慣于把學習目的簡單地歸結到回答問題和應付考試上。為培養其學以致用之方法與能力,教師可布置生活化作業,引導其應用知識來培養能力。生活化作業依據資料獲取方式可劃分為直接運用與資料收集等兩類。前者是指思政教師直接給學生社會現象相關資料,要求其自行運用所學知識作出分析。教師可結合學生實際設計出引導性問題,讓學生們加以回答,以引導學生們運用已學知識來分析社會現象。后者是指中職生們走入現實社會開展問卷調查和親身實踐等,從而直接獲取相關資料,并通過小論文或者調查報告等形式提交給教師。例如,教師在講授完《職業道德與法律》之“交往禮儀營造和諧人際關系”一課后,可以向學生布置問候短信創作作業,要求學生遵循交往禮儀,以父母長輩、老師同學、親戚朋友等為問候對象,創作5條語言生動、文字精煉、富有創意、每條字數不超過50個字的問候短信。短信是學生日常生活中與他人溝通信息、聯絡感情、辦理事情的常用聯系方式。這項作業利用學生寫短信這種使用頻繁、體驗深刻的生活經歷,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繼承傳統美德,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營造與他人和諧的人際關系,實現課堂教學與生活實踐的統一。
(四)教學評價“生活化”策略。一直以來,中職思政教學評價的內容以理論為主,主要形式為考試,評價主體一般都是教師。生活化教學評價所關注的是學生在學習與生活當中的發展,教學評價的形式多樣化且貼近學生生活,評價的主體主要是學習、生活之中的全體參與者。評價目的并不只是為升學、就業提供一定的參考,更是為了讓中職生更好地了解與發展自我。就評價的內容而言,思政課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習者的認知情況,也應當高度關注學生在實踐中所表現出來的思政素質;不僅要注重于靜態結果,也應當注重于動態過程;不僅要注重于課堂教學,也應當關注課外的實踐。在評價的過程中,應當把結果與過程相互結合起來作出總體性評價,應當考察學生在學習中所體現出來的學習態度以及在此過程之中所取得的進步、態度與價值觀提升上。為此,教師應當結合課程實際,對學生們的日常實際行為表現進行考察,這就需要教師、學生、家長等均積極參與到評價的過程之中。例如,為了使教學評價生活化,讓每個人都可以感受到教學評價,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資料,并設定一個主題,由學生進行自由評價,然后教師再組織學生對他人的評價進行點評,在這多重的評價中教師就可以了解到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以及對課程掌握的程度。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中職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中職思政課程教學“生活化”策略已經在實踐中得到了積極的運用,并且受到越來越多中職師生的接受與認可。因此,我們要在分析“生活化”策略有效性的基礎上,充分運用“生活化”策略開展思政課程教學,不斷提升教學成效,努力提升中職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與道德水平。
作者:黃一萍工作單位:福建省漳州工業學校
- 上一篇:少數民族研究生英語教改實踐
- 下一篇:幼教繼續教育教學方法創建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