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工技能課程教學內容及方法設計
時間:2022-09-27 11:25:21
導語:電工技能課程教學內容及方法設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電工技能實訓》課程是一門操作性較強的課程,本文主要分析了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設計,更利于教師通過有限的學時的授課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掌握其中所包含的理論知識,具有很強的實踐性。
關鍵詞:電工技能實訓;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電工技能實訓》課程的總體目標是使學生通過20學時的培訓掌握電路分析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培養其認知能力及儀表操作能力,增強動手能力,加強思維訓練,提高科學素質,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我們應該緊緊圍繞這個總體目標,以該目標為核心,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設計要為實現目標服務。
一、教學內容設計
(一)教學內容設計思路
在實踐教學中重點放在常用儀器儀表的使用、常用電路的連接、檢測、維修,弱化理論教學,將一些重點的知識融入實踐操作中,邊學邊練,注重基本知識和基本分析方法的掌握、基本實驗的操作,充分體現出“教、學、操作”統一的教學特色。
(二)采用實驗項目式教學
本課程全部在實驗室中開展,將教學內容分成六個實驗科目,采用實驗項目式的教學,“科目一”基本儀器、儀表的使用,涵蓋電工中的基本物理量以及數字萬用表、直流穩壓電源的使用;“科目二”直流電路的測量,包含歐姆定律、電阻串并聯、基爾霍夫定律等知識點,提高學員線路連接,直流電路電流、電壓測量能力;“科目三”日光燈電路的組裝,涉及到交流電的相關知識,通過日光燈電路的組裝融入交流電的基本概念、有功功率、無功功率、視在功率、功率因數等知識,加強學員使用萬用表和鉗形表的能力;“科目四”三相交流電路的連接在科目三的基礎上學習三相交流電的電源的連接方式、負載的連接方式及各自的特點;“科目五”低壓照明線路的制作,融合了電工中常用器件的安裝及電路設計,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項目。“科目六”電動機控制線路的制作學習常見電動機的基本結構及機械特性,并在此基礎上學會常用低壓電器的判別和使用方法,完成電動機點動、自鎖、反轉三種形式電路連接,提高學員的理論分析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三)各知識點之間有邏輯主軸聯系
通過各知識點之間的邏輯主軸聯系,讓學員在學習中能承前啟后,讓先前面所學的章節內容能對以后學習的章節內容能有所啟發和促進,各知識點之間有具體邏輯關聯。教學內容形成知識點以后,對每個知識點要進行框架化設計,也就是聯系本課程的主要知識點具體設計出一個教學模式。同一門課程,涉及到不同的知識點,而在傳授這些知識時不能選擇千篇一律的方法,針對不同的課程內容,我們選取合適它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種類很多,比如講授式、啟發式、研究式、問題式、討論式、案例式等等。針對本課程相關內容,除了采用以上教學方式,還能夠體現本課程特點的教學方法設計如下。
二、教學方法設計
(一)“任務驅動式”教學法
主要出發點是通過一個實際任務貫穿整堂課的知識點,通過對任務的層層剖析,從而掌握相關理論知識,既提高了學員的理論水平,還能提高學員實際操作能力。以“提高功率因數”為例。由實際操作任務引入課程學習,“提高功率因數”在理論上可以化簡為RL串聯電路,而日光燈電路剛好能很好的體現這一點,教員引導學員分析實際電路的各個部件,并現場實驗演示。根據實際現象及實測數據反推理論,通過觀察實測數據顯示功率因數不高,那是什么導致了功率因數不高呢?理論驗證實驗引導學員層層剖析理論,得出原因。根據理實結合,得出結論。理論推導可以提高功率因數,實際是否真能實現,實現了該功能又有什么意義?一步一步將貫穿相關知識點的學習。《電工技術技能實訓》中可以采用該方法的授課內容有三相電、電動機等應用性較強的授課內容。
(二)采用倒序的教學法
傳統的一些教學方式一般采用正序方式,一步一步從定義、特點、應用等進行講解,有時學員聽著提不起興趣,那我們可以反常態思維,采用倒序的方式,比如“電路的基本組成和作用”,可以讓學員觀察電路,看這個電路具有怎樣的作用,在從作用著手分析需要哪些組成結構才具有這樣的作用。
(三)采用理論實踐研究教學法
有些理論知識非常抽象,比如疊加原理、戴維南定理等,純粹講授容易使學員厭倦,可以讓學員在實驗室首先進行操作,得出實驗數據,在通過實驗數據自己發現規律,從而得到該原理的存在。
(四)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
講授式、啟發式、研究式、問題式、討論式、案例式等這些教學方法我們可以在講授知識時將其融合在一起,既能活躍課堂氣氛,還能讓知識更易被接受。
三、總結
教學內容是一門課程的核心,在內容的編排上要遵循一定的認知規律,依托培養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的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將必要的知識點進行串聯,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的選擇教學方法,注重教學環節的組織與實施,提高學生能力的同時,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但無論是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技術的不斷推進,課程的內容和方法要能滿足實際需求,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加強自身能力,拓寬視野,更好的為教育事業服務.
作者:方潔 張珊 孫寧 單位:陸軍工程大學軍械士官學校
- 上一篇:消費者網絡購物的影響因素
- 下一篇:智慧城市建設與區域產業經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