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院校課堂教學方式探索

時間:2022-07-23 09:34:24

導語:職業院校課堂教學方式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業院校課堂教學方式探索

1職業院校信息化課堂教學現狀

信息化教學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加強情景學習模式,強調學習環境的設計,強調探索各種信息手段來滿足學生的“學”。以通過情景設計、問題探究、協商學習等信息手段,由傳統的講解說明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各職業院校加大投入了財力、物力與人力,但是做為教育者在教學方面的采納應用,顯得重視不足,有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的嫌疑,出現口號和招牌的成份較多,無異于被束之高閣。截至目前,教育者借助信息化技術媒介來展示教學課件的現象比較常見,由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塊黑板的傳統教學模式,轉變成幻燈片式切換放映,可謂穿新鞋沒有邁好步,信息化建設有違初衷目地。

2信息化技術在教育教學方面的體現

2.1課堂教學中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情況。針對職業教育院校信息化教學應用的狀況,在職業院校信息化課堂教學環境中,課堂上教與學中采用信息化技術,對學生“學”的主體與教師的“教”之間發生了什么變化?對課堂教學實施效果產生了哪些影響?如何提升職業院校教師應用信息化技術實施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深度反思。基于職業院校課堂教學情景分析,信息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素主要四個因素,分別是教師、學生、專業及環境等四大因素。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學生的學習觀念、學習任務、活動特征之間的過程主要是認識與情感教育的結果。首先應對傳統教學進行評估,形成應用比較,對有必要、沒必要和必須要、一定需要界定清楚;其次是在實施過程中采用信息化技術,其功能應做為一種工具、媒體和教學方法深度融入到實際課堂教學中的各個環節。2.2信息化課堂教學的特點。1)引導為主的自主學習信息化在日常教學中的應用,促使教師與學生的身份互換,在現階段的信息時代,學生所能接觸到的媒介比較多,網絡信息便捷,在教師的帶動和引導下,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能以媒介為手段充分發揮學習的自主性,進行主動的思考和學習,以便開發學生更大的學習潛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2)理論聯系實際依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要點》中提到:充分發揮教育信息化對教育改革發展的引領作用,啟動實施智慧教育創新引領行動和百區千校萬課示范行動。在跟進時代步伐的基礎上,把社會中的先進因素充分融入到信息化課堂中來進行教學,日常教學中案例不再局限于教材中的陳舊文案,教師可以將相關專業職業崗位中發生的真實案例直接應用于教學,讓學生體會到教學的實際應用價值,從而起到到理論聯系實際的作用。3)教學模式的轉變根據《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要點》中提到: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提升數字教育資源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全面開展網絡學習空間普及行動,基于國家在信息化教學的推廣,教師無需在書本教材的參考資料下進行教學,也不再是單一且枯燥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更好的師生互動,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效果。4)根據課程特點,融合信息化技術一是課程不同,其結構特點不同,不能僅僅要求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技巧化,而忽視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認知特點。用好現有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從而開發適合本專業本課程教學特色的教學資源,以便滿足學生對個性化學習的需求;二是信息化教學資源的開發,資源本身應具有一定的交互性,在課堂中實現基本互動功能,適應啟發式教學的需要。給學生設計問題、思考題、討論題,滿足拓展知識學習的需要,在設計過程中教師對課堂教學應具備充分的感性資料進行形象直觀教學,如圖片、視頻、案例、動畫及音響等,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的感官,在身臨其境中掌握知識點。2.3基于信息化教學資源,充分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學生如何有效地用好信息化資源,是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職業院校教師基于專業、課程的相關要求,應首先深刻認識相應專業的難點和課程的信息化教學資源的特點,把解惑難點的義務分解到信息化手段中,嘗試于優選的信息化資源唱主角,老師退位唱配角,把握好角色主體的轉移也是信息化下的為師之道,總之能合理采用的信息化教學方法,優勢互補,做好教學內容和信息化資源的深度融合。1)把握課程體系,做好教學設計課程體系是指同一專業不同課程門類按照門類順序排列,是教學內容和進程的總和,課程門類排列順序決定了學生通過學習將獲得怎樣的知識結構。課程體系是育人活動的指導思想,是培養目標的具體化和依托,它規定了培養目標實施的規劃方案。課程體系主要由特定的課程觀、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結構和課程活動方式所組成,其中課程觀起著主宰作用。因此,要滿足教學需求,能很好地解決教學任務重點、難點,達成最終教學目標。正確把握好信息技術在職業院校專業教學中應用的方向,做好教學設計,真正發揮好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優勢,達到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要求,必須把握好課程體系,不同課程門類施教進度在信息化模式下的相互配合,才具很好的現實意義。2)要準確有效的把握信息化資源功能和教學目標信息化資源功能定位,按教學中的作用可以分為:助教型、助學型、輔教輔學型;按教學內容可以分為:突破重難點型、案例式啟發引導型、貫穿全課程型;按教學中的目的可以分為:測驗型、教學型、模擬型及開放型;針對不同的用戶身份、不同的專業課程選擇合適的類型?;谛畔⒒瘯r代的發展,學生運用網絡的便利,學生查閱信息化資源并不難,但是職業院校學生結構的特殊性,其自控能力和基礎較差,目前實際培養效果并不理想。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準確把握信息化資源和教學目標,有針對性的做好教學設計,牛頓在果園發現了地球引力,我們也可以把學生引到“果園”,抓住學生網絡操控能力強的特點,利用網絡和信息化的相同之處,把學生的興趣轉移到信息化下的學習中來,使學生有目標性的查閱相關信息,可以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3)把握時機,樹立正確的信息化教學理念教學理念是對認識的集中體現,同時也是人們對教學活動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態度和觀念,是人們從事教學活動的信念。教學理念有理論層面、操作層面和學科層面之分。表明了教學理念在教學活動的全程指導意義。信息教育技術具備新的教學環境、新的教育理念,對于職業院校教師來說,需要去適應和樹立新的教學理念,適時實現師生角色互動。但是大多數職業院校,僅僅是實現了從單純的翻書變成投影,其他信息化教學資源在日常教學中體現不多,有廣度沒有深度。只有教師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手段,樹立信息化教學理念,才能有效性地提升教育教學。4)建立健全信息化教學評價體系職業院校教育教學不僅要評價教師的教,還要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更要綜合評價學生在知識、技能、素質等方面的提升。建立健全信息化教學實施評價體系,評價要為達到教學目標提供參考,為提高課堂教育教學效率服務。因此,對于采用信息化教學資源,不僅需要評價資源本身,還需要評價資源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最終達到以評促改,不斷更新完善。這樣才可以更好地發揮評價體系的作用,在實際應用中也要力求評價結果客觀、公正中不失水準。2.4小結與思考?;谛畔⒒夹g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教學課堂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已經成為一種趨勢。職業院校教師運用信息化教學能力水平及教育理念、教學觀念、教育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急待提高,如何更好地適應信息化技術背景下的職業教育發展,是職業教學隨著時代變化改革的研究問題。職業院校課堂教學要真正實現信息化改革,不僅僅體現在課堂的信息化資源整合,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的素質。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將同步于時代的發展,惠及職業院校的學生,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職業院校教師仍須努力,才能不辱使命。

參考文獻:

[1]王自強.從學生感知覺特點的角度探討體育課堂教學環境設計[J].運動.2010(10):96-97.

[2]沈翔,劉建進.信息化時代下大學課堂教學改革[J].科教導刊(下旬).2015(6):109-110.

[3]譚方勇,李金祥,張晶,胡壯壯.基于020高職信息化教學背景下的課程評價模式研究[J].信息記錄材料2017,18(3):143-145.

[4]蔡振興,潘紅娜.影響高職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效性因素探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4(7):66.

[5]申曉改.高職院校信息技術教學應用[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33-34.

[6]張巖.“互聯網+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6(2):70-73.

[7]梁云真,蔣玲,等.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6(4):107-109.

作者:王士軍 單位:鶴壁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