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會計人才培養體系構建
時間:2022-03-01 10:13:32
導語:共享經濟會計人才培養體系構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經濟發展要求會計進步,從而帶動會計教育事業繁榮。共享經濟模式具有估值方式的模糊性、信息技術的顛覆性及會計處理的不確定性等特點,對會計人才的培養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高校在確定會計人才培養目標時,要以共享經濟等新經濟環境需求為導向,通過提高會計學科層次、推動管理會計學科建設、實踐環節倡導雙導師制度等手段,培養具有扎實的現代會計理論知識、熟練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具有創新能力的復合型管理會計人才。
【關鍵詞】共享經濟模式;會計人才培養問題;對策
一、引言
會計作為一門商業語言,能夠記錄企業的各項業務流程,為企業的管理和決策提供信息支撐,在提升企業管理效率、降低風險方面也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2017年全國共有630余所高校開設會計專業,會計人才在國家實現經濟轉型升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伴隨著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和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發展,以創新、可持續、綠色為主題的共享經濟成為經濟發展的新方向,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共享經濟市場規模已達52850億元,會計行業受其影響也發展出云會計、財務共享服務等新方向,共享經濟模式同時也促進了傳統會計人才的轉型,對我國高校會計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共享經濟模式對會計行業的挑戰
(一)共享經濟模式。美國學者馬科斯•費爾遜和和瓊•斯潘思在1978年提出共享經濟的概念,認為共享經濟的本質是以共享使用權為目的的消費模式,包含三要素:共享資源、網絡平臺及廣大參與者。得益于近年來移動互聯技術的快速發展,公眾對過剩產能的共享更加便捷,共享經濟模式開始興起。在我國,以滴滴出行和ofo單車為代表的公司取得了巨大成功,這些公司改變了公眾的出行方式并顛覆了諸多相關傳統行業,帶動了我國其他行業共享經濟的發展,共享經濟模式迅速擴展到住宿、教育、餐飲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二)共享經濟模式對會計行業的挑戰。共享經濟突破了傳統經濟發展的瓶頸,與傳統經濟相比,具有一些顯著特點,這些特點不僅引發了商業模式與經營活動的深刻變革,同時也直接影響了會計行業及會計從業人員,并對會計從業人員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1.估值方式的模糊性?!肮蚕韱诬嚒薄熬W約車”及“共享房屋”等新的出行及住宿方式正在快速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經營這些項目的企業從項目啟動,到獲得多輪風險融資,直到上市可能都沒有實現盈利,這與傳統產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傳統產業里,一個企業需要逐步地從小變大,會計人員憑借企業良好的盈利能力以及優越的現金流來向潛在的投資人傳達“這是一家優秀企業”的信號。然而,如今再按傳統的估值方式,待企業盈利后再進行投資,有可能就失去了最佳投資時機。在共享經濟模式相關企業盈利前景模糊的情況下,財務人員需要用會計的語言對其進行估值,這給會計人員帶來了較大的挑戰。2.信息技術的顛覆性。共享經濟環境下,絕大部分新興產業的出現和興起是建立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之上,特別是以移動互聯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更是直接改變了原有行業的格局,行業間的壁壘不再牢不可破,如滴滴出行公司沒有一輛自有運營車,世界上最大的酒店公司(Airbnb)沒有一間自有房間。共享企業會計數據信息量巨大,對會計人員的核算、管理和預測能力要求大大提高,與此同時,隨著各類數據處理軟件和人工智能的引入,曾經從事簡單核算、數據錄入等瑣碎工作的一般會計從業人員將逐漸減少,促使會計人員向更有創造性、非規律性的管理會計崗位轉型。3.組織變革的激烈性。在傳統企業管理中,企業通過逐步改良來達到優化管理的目標,然而在共享經濟環境下,企業組織變革的頻率和幅度都較傳統企業大。一方面,企業內部組織變革的激烈程度遠高于傳統產業,近年來,以華為、中興等為代表的大型企業經歷了深刻的財務組織變革,從分散賬務處理到財務共享中心再到“財務云”,背后都是對原有財務組織及流程重構的變革過程;另一方面,企業間重組合并的頻率也遠遠高于傳統企業。共享經濟的高速發展帶來的激烈競爭導致無論在組織內部還是組織之間,資源的流動遠高于傳統行業,這也使得組織內部變革和組織間邊界的重新劃分都異常頻繁。組織變革的激烈性對會計人員的判斷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會計處理的不確定性。由于業務的新興性及相應會計準則的缺失,共享模式相關企業在顛覆傳統行業的同時,在資產、成本及收入確認等方面的會計處理都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如共享單車企業為了提高市場占有率,投放的大量單車應確認為何種資產?其商業模式專利權是進行費用化還是資本化處理?混雜大量的贈券等促銷手段,按照會計的權責發生制如何確認企業真實收入?押金投資收益如何分配及如何進行會計處理等。會計處理的不確定性對相關企業會計人員的政策、法律理解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三、共享經濟模式下我國高校會計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隨著共享經濟的不斷發展,傳統財務會計已經很難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會計人才培養存在著諸多問題,如不及時進行解決,將對未來會計人才培養造成不利影響。(一)會計從業人員普遍學歷層次低。雖然我國有一支龐大的會計隊伍,但隊伍學歷層次結構失衡,呈現金字塔形結構,會計從業人員中的基層核算人員數量已經飽和,而學歷層次較高的財務管理人才比較稀缺甚至供不應求。以江蘇省為例,從學歷結構上看,會計人才隊伍中碩士和博士所占比例僅為0.89%,中?;驅?茖W歷會計人才所占比重最大,這一現狀與共享經濟環境下市場的需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這種差距必然影響會計人員對新技術的適應能力,影響會計人員管理能力的提升和國際化視野的拓展,限制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二)研究內容與當前經濟發展脫節。目前我國高校一般將會計研究劃分為實證研究和規范研究兩種類型,受英美會計實證研究模式的影響,基本上將實證研究等同于會計學術研究,但受研究目的及定量研究方法及條件的限制,會計實證研究往往熱衷于資本市場等比較狹窄的領域,對不太適合實證研究的會計學的許多新領域則缺乏應有的關注。另外,目前我國高校開設的會計課程偏重于基礎的財務會計方向,管理會計方向課程體系和師資隊伍建設尚不成熟,導致我國管理會計人才匱乏,難以有效支持企業管理層的經營決策,以上原因造成目前我國會計專業研究內容與當前共享經濟發展脫節嚴重,研究成果也不太被社會所重視。(三)會計實踐教學流于形式。目前我國大多數學校的會計教學忽視對實踐環節的考核,很多教師也專注于課堂教學及學術研究,缺乏相關實踐經驗,在教學過程中照本宣科,而且案例教學往往忽視國情的差異性、案例的時效性及會計規章制度的變更,導致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在復雜多變的共享經濟環境下不能很好地將所學的會計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無法滿足市場對會計人才的需求。特別是共享經濟環境下企業各要素的核算與傳統經濟差別較大,畢業生如缺乏實踐經驗將很難用傳統會計語言進行描述。(四)會計課程缺乏信息化內容。共享經濟環境下,企業的客戶群體變得更加寬泛化、虛擬化,業務內容更加復雜,傳統的手工做賬甚至局域網電算化系統已不能滿足企業財務管理的要求。隨著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數據的精確化和共享化程度不斷提高,為提高會計信息處理的效率性和準確性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撐,推動了會計信息化進程。共享經濟環境下掌握信息技術是會計人才必不可少的技能,但當前會計從業人員的信息化管理能力總體水平不高,這與目前我國各學校開設的會計課程缺乏信息化內容有較大關系,很多學校在建設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時主要開設會計學、統計學、稅法和財務管理等必修課程,很少將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內容納入會計課程體系,會計專業學生普遍缺乏互聯網思維,學校很難培養出具備扎實基礎的計算機能力的會計復合型人才。
四、共享經濟模式下我國高校會計人才培養對策
高校會計學科設置的時效性及合理性,會直接影響到會計教育的水平,進而影響會計人才培養的質量,共享經濟環境下要求會計從業人員的主要工作由單純的事后核算轉向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全面管理,高校應擔負起相關會計人才培養重任。(一)提升會計學科為一級學科。會計在教育學科設置中被長期置于管理學門類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之下的二級學科,如今會計學的學科地位遠超二級學科甚至其上級學科工商管理,具有很強的基礎性特征,既運用了管理學、經濟學、法學等基本理論,也超越了上述理論范疇,并且能自成體系。中外許多著名大學會計學院都獨立于管理學院和經濟學院而存在,且被設置為一級學科,因此,建議我國教育主管部門將會計學提升為一級學科,綜合院校設立獨立的會計院系,并提高會計碩士、博士等高學歷會計學生的招生規模,將會計學科建設提高到與其社會地位及貢獻度相匹配的地位。?。ǘ┩苿庸芾頃媽W科建設。管理會計是將企業的業務和財務進行融合的最有效工具,它利用財務會計提供的資料及其他資料進行加工和整理,使企業管理人員能據以對各項經營活動進行規劃與控制,并幫助其做出各種專門決策。在共享經濟發展相對成熟的美國,從事基礎會計工作的人員占比僅為10%,大部分會計從業者從事的都是為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工作的管理會計。由于管理會計具備創造性、非規律性的特點,不但很難被現代科技所取代,而且還能夠有效地利用現代科技的高效與準確,更好地為企業創造價值。共享經濟環境下組織變革激烈,會計人員需要面臨復雜多變的業務,且核算型會計人員供給遠超過需要,具備數據挖掘能力、創新能力、多技能切換能力的“管理型”會計人才仍存在較大缺口,高校應以共享經濟環境背景下的社會需求為導向,樹立正確合理的培養目標,依照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打造理論聯系實際的管理會計師資隊伍,設計能夠培養管理會計人才的課程體系,為社會培養更多管理會計人才。(三)實踐環節倡導雙導師制度。共享經濟環境下的會計人才培養必須要具備實踐教學環節,筆者建議學校實行校內外雙導師制度,邀請共享模式相關企業財務總監、總會計師或其他高層次會計人才到學校兼職,聯合指導會計專業學生,校內導師進行理論知識的教授,校外導師進行實踐環節的指導,校外導師還可以為會計專業學生尋找合適的實習機會,確保學生能夠在理論知識學習之后獲得實際應用鍛煉的過程。另外,高校應積極邀請會計行業相關協會等在學校舉辦專題講座、研討會及論壇等活動,邀請校外人士就“互聯網+”、風險管理、稅務籌劃、預算分析等應用案例和經驗進行分享,進一步豐富會計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應用技能。(四)培養會計學生信息化能力。共享經濟環境下云計算、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的發展,為會計工具的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技術環境,使得數據分析、數據挖掘、管理決策更加便捷,同時也對會計人員向信息化轉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企業的財務共享中心信息系統不僅需要會計人才具備會計知識、管理知識,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賴會計人員的信息化能力,學校會計教育作為培養會計人才的主要途徑,應根據共享經濟模式需求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在設置會計課程體系時統籌全局,加大開設會計信息化課程的比例,將信息化相關知識(如電子商務、網絡安全、數據庫和軟件開發與維護等)納入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使會計和信息化內容齊頭并進,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信息化能力。(五)加強會計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共享經濟環境下,會計業務復雜多變,高校應研究制定會計從業人員與實際職業發展的貫通辦法,開發在線學習會計視頻課程,推行互聯網教育及“雙元制”等多種形式的教育,構建從???、本科到研究生乃至社會繼續教育等各個層次的會計人才培養體系,建立伴隨會計從業人員職業發展的教育-就業-再教育順暢的終身教育體系。會計從業人員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等技術手段在線學習會計視頻課程,快速更新自身會計知識、靈活掌握學習時間并降低學習成本。高校也可以通過互聯網教學平臺,利用大數據分析方法,收集、整理教與學中各個環節的數據,更好地掌握會計人才培養的規律,滿足會計從業人員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全面提升會計職業教育水平及層次。
五、結束語
經濟要發展,人才需先行,在共享經濟環境下,會計人員逐漸地從傳統的“賬房先生”向“財務信息處理者”轉化,企業的信息質量以及信息傳播效率越來越依靠會計人員的參與和引導。高校應創新會計人才培養理念和方向,培養會計人才在資本運作、風險控制、戰略規劃和信息技術等方面的進階技能,同時,政府也應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提高會計學科地位,形成育才、用才的良好環境和政策優勢。高校和政府應共同努力,為我國經濟轉型培養一批高質量的管理會計人才,進而為實現民族復興提供充足的人才儲備和強大的智力支持。
作者:張善飛 徐光華 倪軍 單位:南京理工大學
- 上一篇:會計信息化教學改革創新研究
- 下一篇: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