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影視交叉學科課程思政化教學思考
時間:2022-11-25 06:09:57
導語:媒體影視交叉學科課程思政化教學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專業課程的思政化建設是思想品德教育與專業知識教育相結合的重要教學改革。在新媒體文化盛行的當下,培養具有主流價值觀與高尚愛國情操的新媒體人是高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因此,亟需對該專業下的媒體影視課程進行思政化建設。本文以具有學科交叉特點的《影視經典作品鑒賞》為例,分別從該課程的思政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方法等三個方向出發,對媒體影視課程的思政化教學改革提出思考。
【關鍵詞】思政建設;影視經典作品鑒賞;媒體影視;教學改革;交叉學科
影視是現代藝術的綜合表現形式之一。在新媒體文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具有思想性與教育性的影視片段大量作為案例應用于大學教學當中,獲得了積極的效果和良好的反饋。媒體影視專業的畢業生大量供職于新媒體、影視創作和互聯網行業,是中國精神深入影視創作,“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營造清風正氣的網絡空間”的核心力量。因而,在本科學習階段正確引導該專業學生建立崇高的主流價值觀、培養高尚的愛國情操、激發強烈的文化自信是專業課程思政化教學改革的重點,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與意義。
一、研究背景
《影視經典作品鑒賞》是江南大學數字媒體藝術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課程,綜合了影視藝術美學鑒賞理論和影視媒體技術解析兩方面內容。作為承接專業理論向實踐過渡的關鍵課程,對于幫助學生掌握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影視創作的正確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將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相結合,深入挖掘影視作品中的主流思想精髓,將蘊含于其中的深刻哲理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有效傳遞給大學生,是該課程教師需要持續探索的關鍵課題。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7年2月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意見指出“要發揮哲學社會科學育人功能”,“育人不只是思想政治教育一門學科具有的功能,要鼓勵其他學科和思想政治教育交叉融合”。同年12月,在《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的通知》中提出“要加強課程育人質量提升體系,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優化課程設置、修訂專業教材、完善教學設計、加強教學管理、梳理各門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在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是高校思想政治課多學科交叉教研的基礎”,以及“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的號召下,《影視經典作品鑒賞》課程的思政化建設和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本文將以該課程為例,針對具有交叉學科特點的課程的思政化建設做出思考。通過從課程理論與實踐并重的特點分析出發,分別就該課程思政化建設中的目標、教學改革內容與方案進行論述,并對媒體影視專業具有學科交叉特點課程的思政教學改革提出思考。期望通過多方位、立體化地思政建設與專業課程改革緊密結合,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
二、交叉學科課程思政化建設的思考與目標
思政教育吸收并繼承了心理學、管理學和社會學等多學科優秀成果,統一并發展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知識體系,本身具有開放的視野,以及交叉學科包容、創新的特點。以新媒體影視為主體的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同樣具有藝術與技術、理論與實踐的學科交叉特性。將均具有交叉特點的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教學相結合,既有其特性匹配的優勢,也存在多學科完美融合的難點,有機結合兩者的方式與方法是需要思考的問題之一。其次,不僅將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融合,同時要讓思政教育服務于專業課程教學。利用思政教育建立的多學科研究理論和方法,梳理專業課程群的知識脈絡,使互相之間形成關聯更加緊密的知識網絡,強化學生對專業知識的體系理解。這也是將現代教育思政化建設與專業課程體系緊密融合所需要進行的思考之二。最后,思政教育與本課程教學內容的有效結合需找到更加適合的教學方法。思政教育注重提升學生精神素養,致力于啟迪思想、溫潤心靈,幫助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目前針對專業課程目標和內容設定的流行教學方法大多來源于西方,難以完全滿足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有效結合的教學思路。因而,建立更加適用的教學方法,將思政的精髓深入貫徹到日常的教學和學生學習當中,是需要進行的思考之三。脫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知識傳授是沒有靈魂的教育,課程思政化建設的目的及本質仍是教書育人。首先,應加強對教師思想政治素養的培育與提升,促進專業教師積極研究、主動實踐、突破知識體系局限性,在職業修養上切實提高自身思政教育的意識與能力。明確專業課程思政化建設的要點及有效方式,在廣泛的社會思潮中積極弘揚主旋律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專業課教師的情感與素養引導培養學生建立愛國主義熱情與高尚的思想品德。其次,遵循課程建設的基本規律,針對培養目標與課程內容進行思政融合的課程建設,這也是實現“課程思政”目標的基本途徑。為牢固樹立“課程思政”先進理念,除了在人才培養方案上緊抓學科特點,還應凝練德育元素,立足學科優勢,深入挖掘專業課程的思政教育資源。以“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相結合”作為重要的課程目標。針對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對教學內容和影視案例重新整理、分類并加以調整、規劃。以課程培養目標為切入點,節選緊跟時代潮流,極具代表性又易受大學生接受的主流影視作品為案例,將思政內容融入到專業課程教學中。根據學生能力、課程內容和專業建設目標與思政教育目標進行多模態結合,探索與之相匹配的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效果。最后,結合專業課程已有的評價體系,從多角度出發,建立適合思政化建設課程的評價機制和方法。有意識地圍繞價值引領與知識傳授的辯證關系,設計監測點,切實提升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教學實效。
三、教學改革內容與方案
1.課程思政化建設中心小組。專業課程群思政化建設的重點之一是圍繞專業教師建立課程思政化建設中心小組。不僅邀請《影視經典作品鑒賞》相關基礎課程(如:設計色彩課程)以及延伸理論與實踐課程(如:數字短片創作)的教師參加,還邀請優秀思政教師共同組成中心小組。研究課程思政教育與課程體系的結合點,同時促進專業教師提升思政素養、掌握思政教育前沿理念與內容,從而在教學活動中更好地開展思政教育實踐。課程思政化建設中心小組的教師成員可在課程開始前、進行中、結束后等三個階段分不同重點,組織開展研討學習。課程開始前,應集中學習思政教育前沿理念及內容,交流課程思政化建設的建議和意見,整理《影視經典作品鑒賞》前序與后續相關課程的知識點,以課程思政化影視案例規劃為主要內容開展研討。通過小組研討,在思政教師的參與和指導下學習并掌握最新思想政治綱要,制定適宜的課程思政教學主題和計劃,統籌規劃思政建設內容,力求提升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教學聯系的緊密性。課程進行中,以學生反饋信息中體現的接受度問題、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完成度及其它實際問題出發,以課程思政化建設方式與方法為主要內容開展研討。分析課程教學實踐中獲得的反饋信息,對已完成教學課程部分獲得的經驗進行總結,并在未開展課程部分及時調整,提升課程思政教育的效果。課程結束后,以學生學習反饋和教師教學反思為主要研討內容,適時總結、整理后續課程計劃和安排,起到有益的銜接與補充作用。通過評估學生的考核結果和課程思政教學效果,尋找預期目標與實際結果之間的差異并總結規律,調整并優化課程思政化建設方案。同時,后續課程的專業教師還可根據實際情況,對原先的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并根據已完成課程和學生的反饋調整教學方法。中心小組同時可形成系列反饋報告,服務于課程群的思政化建設,為其它專業課程的思政化建設提供有價值的信息。2.貼近思政教育的教學內容改革。《影視經典作品鑒賞》具有學科交叉、理論與實踐并重的特點。對于該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改革,需分析該課程與思政教育的結合點,尋找其中包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承載的思政教育功能,牢牢把握時代特征。從思政教育與課程專業特點相結合的視角開展分析與討論,保證教學內容和效果能夠體現時展的特征,應選擇代表性和新穎性兼顧的主流影視作品或片段作為教學素材。以影視學習素材為著眼點,從思政視角對課程專業問題進行深入淺出的詮釋與解答。通過教學內容中所選取的主流影視案例,串聯專業基礎課程和后續實踐部分的知識點。從不同專業知識角度對影視案例進行講解,使相互獨立、缺乏聯系的專業知識點以思政教育為線索,加以重組、更新并相互貫通。在此基礎上,從思政育人的角度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匠人精神等高尚品德和良好的價值觀念。通過思政與專業結合的角度對影視案例的講解,潛移默化地加強思政內容和專業知識點之間的關聯,讓思政教育深入專業課堂,也幫助學生更好地建立專業課程知識體系,提高思政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與地位。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改革,增強思政教育和專業教育二者交叉的內生動力,形成二者相互促進、良性循環、長久發展的大好格局。3.促進課程與思政融合的教學方法改革。思政教育致力于人格的塑造和品格的提升,專業課程專注于對學生專業能力及素養的培養,兩者的切入點不同,但兩者的培養目標則具有互補性。《影視經典作品鑒賞》的課程思政化建設,除了根據其內容特性開展相關教學內容改革之外,建立相匹配的教學方法也是其中的重點。交叉學科興起于西方,現有的主流教學方法也多源于西方。這些教學未考慮我國課程思政化建設與教學的特點,直接運用難以完全滿足思政教育要求,教學效果也難以評價。因此,需要對教學的方法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探索和調整。首先,可參考成熟的教學法,對課程思政化建設的教學方法進行探究。參考已有交叉學科課程教學體系及其相關的教學方法,如:STEAM體系提出的“6步教學流程”,結合先進的BOPPPS課程計劃法,對課程思政建設的教學方法展開研究。然后,針對《影視經典作品鑒賞》的課程內容、特點和教學目標,在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教育的融合內容、方式和效度分析的基礎上,發展出更適合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方面,以主導價值理論的影視作品與課程專業知識理論相融合為主體;教學方式方面,以顯性方式講解與隱性感染途徑相融合為主體;教學效度方面,以主體認知傳授與對象認同接受相融合為主體。最終,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交叉課程思政教學方法。對于《影視經典作品鑒賞》理論與實踐交叉并重的特點,傳統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方法已難以契合課程群以及學生特性。除了將“研究型學習”、“實踐型學習”和“案例教學”三種方式引入課堂以外,還可通過以學生為主體,通過翻轉課堂的形式,將一些思政與專業相結合的開放性問題交給學生,并在教師的引導下鼓勵學生自己尋求解答。通過這樣的過程和方式,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對思政內容的思考,不僅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思維能力,更加深學生對主流價值觀的理解和認同。4.以實現課程思政效果進行反饋評價改革。專業課程常規的反饋和評價著重于學生對專業知識技能的掌握,主要從專業技能角度,通過作業、考試來完成對學生的反饋與評估。對課程思政化建設的反饋與評價而言,主要是從思想上培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理念,其反饋評價的內容設定具有一定難度。《影視經典作品鑒賞》具有從專業基礎到理論實踐的完整知識路線,因此對于思政建設的反饋評估方式的建立需要契合專業課程邏輯走向。課程思政建設的反饋和評價可首先明確評價內容。結合原有的專業課程評價內容設計獲取思政建設的評價指標,即在原有專業課反饋評價內容的基礎上,添加思政教育為主題的反饋評價指標。其次,在專業課程學習過程中,可以設置以思政熱點為題的作業、作品展和課堂問答等環節,直接對于課程思政效果進行評估。《影視經典作品鑒賞》課程的專業基礎知識與理論實踐環環相扣,可遵循教學流程,將課程思政建設反饋單獨設置于該課程的不同階段,也可多個環節相結合,從后續的實踐課程部分進行最終的反饋評價,如圖1。
四、結論
媒體影視交叉課程的思政教學改革需注意著眼并發揮專業的內容優勢。通過思政化教學改革,加強課程中理論與實踐內容的關聯,使思政教育在指導學生建立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同時,服務于課程建設,強化課程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實現多維立體化的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思政化教學改革需從專業教師本身的思政素養培養著手,同時通過建立課程群建設中心小組來促進相關前序與后續課程之間的聯系,使課程之間的專業知識體系關聯更加緊密。針對專業知識點,在教學中選取與知識點相契合的主流經典案例,傳授知識的同時開展思政教育,使思政“潤物”于課堂。通過教師對案例的專業與思政雙向解讀,同時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和思想覺悟,實現對媒體影視專業學生在創作中做好作品、發好聲音、講好故事的綜合能力與素質培養。
【參考文獻】
[1]成全民.影劇源頭初探[J].當代戲劇,2008,(2):36-38.
[2]馮剛,曾永平.學科交叉視野下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特點與趨勢——基于2017年學科交叉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的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1):18-23.
[3]陳顯平,陳紫薇,陶璐琪.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半導體物理》跨學科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高教學刊,2020,(22):126-128.
[4]羅宇,付紹靜,李暾.從BOPPPS教學模型看課堂教學改革[J].計算機教育,2015,(6):16-18.
作者:王濛濛 李棟寧 江琳娜 李劍 章立 盛歆漪 單位:江南大學設計學院
- 上一篇:新聞編輯角色的嬗變及對教學的要求
- 下一篇:農村學校體育保健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