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學想象力的培養

時間:2022-03-22 08:39:58

導語:小學美術教學想象力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美術教學想象力的培養

摘要:想象是美術創作的前提條件,獨特新穎的作品來自于大膽的想象,想象在美術活動中是不可替代的。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愈來愈顯得重要。

關鍵詞:美術教學;想象力;小學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科學研究認為:有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就是人的想象力。想象能自然的激發學生學習的強烈興趣與敏捷思維,孩子們的奇思妙想往往是孕育促成奇妙的創新。作為美術教師,我們應發展美術學科的特色,努力挖掘教材中,生活中的各種有利因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想象力

兒童思維主要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而美術的教學內容有時是比較抽象的,通過創設生動活潑的情境,將抽象變為具體形象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1.營造多媒體情境。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與課堂教學的整合在教育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它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夠化靜為動,化無聲為有聲,化抽象為形象,將遙遠抽象的美術形象演變過程再現于學生眼前,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上《美麗的盤子》這一課時,盤子的演變過程是比較復雜的,從古時候的人使用的盤子到現代人使用的盤子,如果靠老師單調的講,既抽象乏味又讓學生覺得空口無憑。若用多媒體播放一段半坡氏族人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具視頻,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而且能更直接明了地看到古代人使用的盤子。通過視頻,學生可以看到:盤子最初是用陶土經過高溫燒制而成的,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把這樣一些死板抽象的知識轉變成豐富多彩的感性材料,直觀想象地再現出來。2.創設生活情境。洞悉學生的興趣愛好,了解他們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并針對他們的興趣愛好找準教學的切入口,滲入學生的生活情境,因勢利導學生就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在《春天的色彩》這課中,更是將學生的生活聯系到課堂中來。春天是我們每個人都度過的季節,在春天里同學們肯定會有各種活動,讓學生嘗試回想,把課堂搬到了學生的生活情境中,創設生活情境來感受春天的景象,春天的氣息,春天里的色彩。很多同學在這節課上都踴躍舉手說出自己感受到的春天的色彩,以自己生活為藍本,用自己純真的眼睛看世界看生活,用自己純真的畫筆勾勒出生活,勾勒出春天的色彩,流露出的是樸實、自然、鮮活。

二、注重創新意識,發展想象力

1.巧設問題,營造一個創新性的學習氛圍。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完整的個體,都是具有巨大潛能的人,因此在教學中要讓學生不為書、不為我,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充分尊重他們的感受,這樣有利于創新思維的觸發。例如在上《染紙》這一課時,讓學生欣賞大量美麗的染紙作品,然后提問怎樣染才能染出這樣看似有規律的效果呢。讓學生自己來嘗試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老師直接教他們怎么來染。學生在自己動手嘗試的過程中發現了許多折紙的方法染出了那些有規律花紋的效果。通過自己動手嘗試練習,再讓學生想象設計一些其它花紋的染紙效果就非常輕松容易了。2.自主學習,引發創新意識。在美術課堂中學習的主體應該是學生,美術學習中沒有對與錯,以學生為主體要有獨立思維的時間和空間。例如在上《石頭中的生命》這一課,是一節美術欣賞課。可以先讓同學們自己收集相關圖片、視頻等資料,了解中國傳統石刻藝術,從雕刻背景到內容再到方法,讓學生先自主獨立的學習后,老師再結合學生了解的程度來一步步的引導后開始由學生自己來談一談對石刻的認識。師生間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關系使課堂更加自由開放,更利于學生主動參與,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也只有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探索觀察,才能獲得真正屬于自己的知識,從而發展想象力。

三、情景交融,激發情感培養想象力

心理學認為: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所持的態度,它反映著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系。兒童的想象往往需要借助實物的表象或情景的再現作為想象地契機。1.音樂相融,陶冶情感。音樂作為一種情感藝術,他的魅力是能給人們一個馳騁想象地空間。因此在美術教學中,如果能借助音樂這種感性與理性有機結合的藝術表現形式來幫助繪畫,將放飛學生的思緒,打開學生想象地閘門。如《樹葉片片》這一課,我在教學中是這樣安排的:首先欣賞表現秋天的樂曲,再配上各種鳥兒的叫聲的錄音,同時播放課件,出示秋天的各種樹木、花兒、葉子,讓學生逐個認識,并要求學生嘗試說出每種花草樹木的名字、顏色、形狀等。當然,還會有許多種花草樹木及其它景物是課件里沒有的,它們是什么樣的?它們的顏色什么樣?啟發學生根據想象,自己組織畫面,畫出自己喜歡的表現秋天的樹葉,拓展學生的思維與想象力,看誰畫的內容多,畫面豐富、顏色漂亮。結果學生想象力特別豐富,都能較好地用圖畫表現出秋天的勃勃生機。2.學習成果互評,交流情感。當學生作品完成以后,請他們各自帶著自己的作品貼到黑板上展示,然后來說說畫面的內容,及在創作時的感受和依據。接著由其它學生來談談。這樣的目的是要把學生畫在畫面的內容用語言文字清晰地表達出來,在說的時候學生可以自主或在教師的指導下借鑒別人。也可以抓住瞬間迸出的火花進行分析理解再組合,形成嶄新的畫面。同時學生在交流作品的時候也是在交流情感,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激活想象思維。新編的美術教材,改變了從前那種以畫種體系知識和技法教學為主線的傳統美術教材結構,側重于美術知識的應用及審美感受與藝術觀念的表現和表達。因此,教師只有潛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繪畫想象能力。

作者:邵娟娟 單位:南京市秦淮區第一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