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樂教學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

時間:2022-09-21 08:33:04

導語:初中音樂教學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音樂教學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不同的民族在長期的發展歷程中,誕生了風格各異的民族音樂,民族音樂文化是以民族音樂為內涵的文化體系,在民族文化中有著非常獨特的地位與作用,承載著民族的社會生活、審美情趣與精神思想,傳承民族音樂文化是民族精神賡續與發展的必然要求。教育是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初中音樂課程在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中更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本文就如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傳承民族文化做了相應的探究。

一、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必要性分析

(一)拓展教學內容的必要要求。在初中音樂課程教學中,教材內容是最為主要的教學內容,也是學生學習的重點所在。教材內容盡管具有系統性、嚴謹性的特征,但在編寫中缺乏區域民族特色,且有一定的滯后性,越來越難以滿足學生音樂學習的實際需要,拓展教學內容成為當前音樂教學的重要趨勢,而區域民族音樂資源的發掘是拓展音樂教學內容的必然要求。不同民族在長期的發展歷程中,誕生了大量的音樂資源,不少民族更是以能歌善舞而著稱,如維吾爾族、苗族、侗族等,在教學內容上增加民族音樂內容,傳承民族音樂文化自然也就是拓展教學內容的必然要求。(二)傳承民族文化的客觀需要。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只有民族文化得到了傳承,民族才能更好地生存和發展下去。當前,受城市化解進程與全球化進程不斷加速的影響,民族文化生存的土壤越來越小,不少民族文化瀕臨滅絕,這對中華民族而言,無疑是巨大的精神損失,傳承民族文化刻不容緩。初中音樂課程教學是基礎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在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中有著非常不錯的作用,在其中納入民族音樂的內容,可以為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創造機會,提供平臺。而民族音樂文化正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音樂教學中的傳承自然也有助于民族文化的傳承。(三)促進學生發展的主動追求。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以及素質教育理念的日益深化,初中音樂教學的目標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逐漸從傳統的音樂知識傳授與音樂技能培養發展為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換言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已然成為當前音樂課程教學的必然要求。音樂教育兼有智育、美育、德育等多重功能,既肩負著學生審美能力提升的重任,同時也要兼顧學生的文化素養提升,民族音樂文化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滲透可以為學生的音樂學習注入更多的內容,對其全面發展大有裨益。

二、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策略探究

音樂文化作為民族文化的重要范疇,其在音樂教學中的傳承,無論對課程教學,還是對學生發展都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因此,強化教育教學活動的文化傳承功能也就成為現階段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渠道,對此,學??梢詮囊韵聨c出發:(一)以教學理念更新為先導。教學理念是教師教學活動中所秉持的基本理想、信念,是教師采取教學手段,構建教學模式的先決條件,教學理念的更新是教學活動改革的前提條件和必然要求。以往,教師對音樂課程的認知較為單一,以為音樂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傳授音樂知識,訓練音樂技巧,其實不然,音樂課程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課程之一,在區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中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有效手段,教師要認知到音樂課程在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中的地位與重要性,在原有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增加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內容,為接下來的教學活動打好基礎。當然,教學理念的更新除了體現在課程界定上,也體現在師生的關系上,傳統的教學理念以教師為核心,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凸顯,因而,教師要徹底轉變此思想,將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中心,將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視作學生全面成長與發展的必然要求,這樣對民族音樂文化與初中音樂課程教學融合有著更為突出的效果。(二)以本土資源發掘為關鍵?!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指出中小學課程需要同時涵蓋國家、地區、學校三級課程管理,也就是說,在國家課程資源的基礎上,地方和學校要自主研發一定的課程資源。《音樂課程標準》中也說“地方和學校應當結合當地人文地理環境和民族文化傳統,并開發具有地區、民族和學校特色的音樂課程資源”,這就需要學校、教師在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中,以本土資源的發掘作為關鍵所在。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不同民族的民族音樂資源極為豐富,且有著相當鮮明的音樂特色和民族風格,它們是基礎教育階段音樂教學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開發好這些寶庫對音樂教學與文化傳承都有著非常不錯的作用。就以寧夏地區的音樂資源開發為例,花兒是最為典型的回族民族音樂,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多元的形式,在回族文化中地位極為重要。教師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可以從寧夏本土的花兒音樂資源中,如在山花兒或者河湟花兒中選擇一些曲調優美、內容健康向上的歌曲,納入教學范疇。(三)以教學方法創新為重點。教學方法是教學活動中最為活躍的元素,對教學效果的影響也最大,教學方法的創新是改革教學活動,優化教學質量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在今天初中音樂教學肩負起更多的教學職責的基礎上,從學生的學習心理出發,創新教學方法更成為大勢所趨。小組教學是當前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之一,既能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也能夠發揮小組間的合作作用。就以寧夏花兒為例,教師可以將學生按男女分組,兩兩一組,讓學生在“你一句,我一句”的對唱中感受民族音樂的魅力,傳承民族音樂文化。(花兒也稱少年,是回族民間對唱形式,女的稱花兒,男的稱少年),當然,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行創編相應的歌舞表演?;▋簽榛▋簞〉恼Q生提供了基礎,而花兒劇中的舞蹈動作以民間舞蹈動作為主,同時又吸收了東鄉族、維吾爾族等民族的舞蹈風格,民族文化氣息濃厚,在民族文化的傳承中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舞蹈創編與表演自然也就成為主要教學手段之一。(四)以教師隊伍培訓為保障。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充當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不僅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同時也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輔導者,對最終的教學效果有著非常巨大的影響。以往的音樂課程教學,教師僅需掌握教材要求則可,而教材的編寫與區域民族音樂文化又存在著不少脫節之處,難以滿足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實際需要,這就對教師的教學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化教師隊伍的培訓勢在必行。教師隊伍的培訓內容主要包括兩點,第一是民族音樂文化的背景知識,不同的民族音樂文化產生于不同的區域民族文化背景中,深深扎根于民間社會,如寧夏花兒就是寧夏回族地區的民歌形式,流派眾多,曲調繁多,學校可以安排教師進行民間采風,在“花兒”會到來之日,深入群眾中間,感受花兒魅力;第二是民族音樂的歌唱技巧。民族音樂在歌唱風格上有著極為鮮明的民族特征,如花兒音樂實質上是一種高腔山歌,音樂主調多達100多種,初中音樂教師對此往往不太熟稔,此時學校可以安排經驗豐富的歌師對教師展開培訓。

三、結語

中華民族是由56個民族組合而成的大家庭,不同民族的音樂絢麗多彩,民族風情、民族文化極為突出。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強化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不僅是完善音樂教育的需要,也是新時期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要求。對此,學校、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好此項工作,采取好針對性的措施。

作者:高成輝 單位:寧夏彭陽縣第四中學

[參考文獻]

[1]賀思媛.寧夏花兒文學、音樂及文化背景之研究[J].西江月,2012,08:164.

[2]王金艷.試論初中音樂教學中加入民族音樂的教學方法[J].快樂閱讀,2012,12:102.

[3]候瀟瀟.淺析民族音樂文化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傳承[J].現代閱讀,2013,01:26.

[4]陳潔.以“民族音樂傳承文化”為理念的中小學音樂教育[J].民族音樂,2015,06: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