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民族音樂教育現狀及對策

時間:2022-07-08 08:29:30

導語:學前民族音樂教育現狀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前民族音樂教育現狀及對策

摘要:音樂教育是學前教育的重要教育內容,旨在培養學生發現美、鑒賞美、感受美等方面的能力,在實際教學中,可促進學前兒童的健康發育發展。而在學前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教育又是重中之重的教學內容。這也是時展的一種必然選擇,旨在培養學前兒童傳承、弘揚民族音樂的責任感,同時也保障民族音樂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只是在當前的學前教育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教育卻面臨著一定的挑戰。本文主要從學前民族音樂教育的現狀、問題及有效對策進行詳細的分析,希望可以優化民族音樂教育。

關鍵詞:學前教育;民族音樂;音樂教育;教學策略

在學前音樂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要求教師能夠遴選具有豐富音樂教育內涵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材料,旨在明確又合理地定位音樂教育的發展方向。而民族傳統音樂在學前音樂教育中的融入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表現,尤其是當前源遠流長且豐富多彩的傳統民族音樂已經面臨著比較嚴峻的發展形勢,有的民族音樂甚至游走在消亡的邊緣。學前音樂教育應該承擔起傳承民族傳統音樂的這一第一把接力棒的相應責任。

一、學前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教育的現狀

當前的時代正處于多元文化共同發展的狀態,民族音樂文化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理應得到傳承和發展。將其融入到學前音樂教育中是音樂教育領域的重要發展趨勢,有利于培養民族音樂人才,可以從根本上促進我國民族音樂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而學前兒童正處于接受教育的初始階段,但是卻要開始肩負起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責任。為此,在學前音樂教育中滲透傳統音樂意識是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在這一發展趨勢下,學前兒童可以在接受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接受民族音樂文化的熏陶,既可以對學前兒童的健康成長有助益,也可以讓民族音樂文化遺產得到傳承和發展。

二、學前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教育的問題

中華民族傳統音樂已經綿延發展了幾千年,屬于非常寶貴的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當之無愧的藝術瑰寶。民族傳統音樂蘊含著一個民族的豐富情感,它彰顯著一個民族的靈魂,迸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在社會變遷的過程中,民族音樂文化理應得到傳承和發展,而它也的確滲透在了學前音樂教育中,只是在這一過程中,民族音樂教育卻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首先,在當前的學前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教育的理念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教師對民族音樂教育的認識不到位,也缺乏足夠的重視程度,更傾向于開展西方音樂教育。但是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民族音樂教育與之并不相適應,降低了民族音樂教育的效果。其次,學前音樂教師在開展民族音樂教育時,不注重對其開展優化的教學設計,往往采取簡單復制或者借鑒的方法來為學生呈放民族音樂教育內容,沒有突顯出新時代的特點,缺乏創新元素,很難將其中的精粹傳達給學生。在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的實際職業發展過程中,面對的學前兒童本身就年齡非常小,其接受能力非常薄弱,理解能力也非常低,若是教師僅僅在課堂上呈現民族音樂的表象,則很難真正滲透民族音樂的內涵。這既不利于熏陶學前兒童的情操,也不利于順利推進民族音樂教育。最后,學前音樂教師在開展民族音樂教育時,所采取的教學方式方法缺乏創新性,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都比較單一,并不利于讓學前兒童感受到民族音樂的豐富文化內容,也難以營造良好的音樂教育氛圍,會讓學前兒童失去學習興趣。

三、學前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教育的有效對策

民族音樂教育是學前音樂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教師要注重采取有效對策,切實優化民族音樂教育教學。基于此,筆者主要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以期可以為學前民族音樂教育的變革與發展提供參考。(一)加強教材建設和課程設置。民族音樂的表現手法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能將其作為最原始的音樂呈現在學前音樂教材中。因此,學校應該做好學前音樂的教材建設,要盡可能地將優選具有特色的民間民族音樂內容,納入到教材內容中,要保證這些民族音樂內容具有兒童易接受和感興趣的特點,既要豐富學前音樂教育的內容,又要調動兒童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兒童的民族音樂意識,使其可以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承擔起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責任。同時,學校合理地優化民族音樂課程設置。在這個方面,可以積極開展民族音樂演唱課、民族舞蹈創編課等等,豐富民族音樂教育課程內容。比如在民族音樂演唱課方面,可以納入優秀的民族音樂作品,對其進行適當的創新改編,使其與學前兒童的實際情況相符合,保證學前兒童可以有效體驗和感受民族音樂中的音樂情緒、音樂情感等等。又比如在民族舞蹈創編課方面,教師可以結合學前兒童教育的具體特點,從內容和形式等方面考慮,選擇適合學前兒童跳的舞蹈,展開舞蹈創編教學。例如教師若是要引入秧歌舞,則要去掉其中不符合學前兒童特點的動作,或者對其進行改編或適當的創編。例如教師可將其中的十字步等腳步動作融合轉手腕的動作,可輔助扇子和紅綢帶等道具,形成一支適合學前兒童學習的舞蹈。與學前兒童的實際情況相適應的舞蹈,可以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甚至會激發其體驗其他舞蹈音樂的興趣。(二)在民族音樂教育中融合現代教育技術。要優化民族音樂教育,那么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現代教育技術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在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持下,民族音樂教育的課堂氛圍會非常生動、活潑,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尤其是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刺激學生的感官,尤其是其視覺、聽覺,讓民族音樂教育的內容具有直觀形象化的特點,還能讓學生發揮自身的想象能力,促進學生對民族音樂學習能力的發展。比如通過現代教育技術來創設音樂短劇情境,或者創設其他富有想象力的情節,都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參與民族音樂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尤其是符合學前兒童實際情況的音樂短劇,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其豐富又活潑的特點,將其滲透在課堂教學中。比如教師要開展《竹林深處》這一民族音樂教育,教師要根據這一樂曲的實際特征,充分考慮學前兒童的特點,制作相應的課件或小視頻,如融入小動物模仿舞蹈動作的小視頻,可以呈現給學生觀看,使其可以從其中的音樂情景中,有效地感知音樂形象特點。通過現代教育技術來渲染教學氛圍,可以加強音樂感染力的輻射強度。當學生融入到這一情境中,可以將小動物模仿舞蹈動作的場景與音樂情節進行有效的聯系,感受其中優美的音樂旋律、豐富的音樂內涵和飽滿的音樂情緒。此外,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呈放情景圖,配合民族音樂,讓學生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勾勒出具有個人特色的情景故事。比如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技術呈放《掀起你的蓋頭來》這一民間音樂,并呈放一些相關情景圖,讓學生在腦海里展開想象,創編一個情景故事。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再為學生播放維吾爾族音樂風格的舞蹈動作視頻,讓學生融合這些舞蹈動作,更全面地對音樂作品進行賞析與學習。現代教育技術可以為學前民間音樂教育提供豐富的教學材料與課程資源,教師可以積極地通過多種渠道搜尋更多與學前兒童特點相符合的舞蹈音樂材料,旨在鍛煉學前兒童對民間音樂的良好欣賞能力、感受能力以及表現能力。(三)加強民族音樂樂器在課堂教學中的使用。實際上,民族音樂樂器是可以幫助學生尋找民族音樂樂趣的重要媒介。這主要是因為除了歌唱,樂器的演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音樂情感表達方式,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加強民族音樂樂器的有效使用,達到優化民族音樂教育的目的。尤其是在西方樂器在國內音樂界的滲透和發展非常快的情況下,宣傳民族音樂樂器的使用具有重要意義。除了民族音樂文化本身,民族音樂樂器也是非常重要的文化組成部分,我們必須要對其予以足夠的重視。為了培養學生對于民族音樂樂器的興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民族音樂樂器的講故事活動。比如小鼓就是一個常見的民間音樂樂曲,在民間,人們做生意的時候隨身帶著小鼓,甚至鼓聲有時候就會代表著人們做生意的吆喝聲,起到約定俗成的傳情達意的作用。又比如撥浪鼓也很少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也反映了民族音樂樂器同樣處于消失的邊緣,甚至有的樂器已經再也見不到。因此,我們應該要加強民族音樂樂器在教學中的運用。此外,有一些演奏者在表演民族音樂時,會使用自制樂器。這就要求民族音樂的演奏者能夠有效地理解樂器發出的音樂節奏,自制樂器多數是打擊樂器,其演奏出來的打擊樂能夠和民族音樂相互融合在一起,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記憶與理解,還可以使其更好地融入到音樂世界之中。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當前學前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教育是不應該缺失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該將其徹底融入到學前音樂教育之中,正確認識到民族音樂文化正處于邊緣化的發展狀態,從而深刻意識到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弘揚的積極意義。為此,學校應該做好教材建設與課程設置的優化工作,并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來改進當前的民族音樂教育,同時要加強民族音樂樂器在課堂教學中的使用,從多個方面來加強民族音樂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房娜娜.學前教育藝術領域研究現狀—基于2010—2015年《學前教育研究》的文獻分析[J].教育觀察,2016,08.

[2]林麗,何麗蕓.有效利用民族音樂資源開展幼兒園音樂教育[J].學前教育研究,2011,11.

[3]權美蘭,徐慧穎.論中國民族音樂教育的傳承與創新[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3,01.

[4]劉莉莉,王偉.高師學前教育民族音樂課之“路”的初探[J].音樂時空,2016,09.

[5]顏碧波.幼兒園民族音樂教育的實施現狀與發展建議[J].學前教育研究,2013,12.

作者:鄭丹 單位:四川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