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樂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研究

時間:2022-08-21 03:02:09

導語:民族音樂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族音樂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研究

一、拯救民族音樂傳統文化

閻老師和俊文老師做了政府文化部門應該做的事,他們二位幾十年如一日的奔跑在拯救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道路上。在拯救過程中,像王效端這樣有造詣的民間藝人一位接一位離世,國家才意識到非遺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程刻不容緩。王效端對幾乎所有祁太秧歌傳統經典劇目劇情了如指掌;隨便提出任何一出祁太秧歌戲,無論生角、旦角唱段唱腔他都熟記于心,張嘴就來,行腔婉轉自如韻味獨特;說起劇目劇情更是如數家珍滔滔不絕。先生主要編創作品有《秧歌要唱給咱老百姓聽》、《婦女自由歌》、《寬心謠》等。秧歌名家康志強演唱沁源秧歌《十勸人》。

二、發展保護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8年7月21日——9月20日,山西省文化廳、山西省旅游發展委員會、山西工美集團主辦:首屆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主題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保護,傳承,轉化,發展。非遺傳承人——古交武四新的民間撕紙藝術已走出國門。中國民協授予武四新“中國民間(品牌)藝術家”稱號,山西省民協授予“民間文化遺產杰出傳承人”稱號,武四新老藝術家一直致力于傳統文化的傳播,在“六一”節期間走進校園,為學生們展示撕紙藝術,讓學生們近距離的認識、認知、親身體驗非遺。2018年11月28日上午,太原師范學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培計劃”河曲二人臺、祁太秧歌開班儀式隆重召開。這次研培計劃使廣大學員“強基礎、拓眼界、增學養”更好的發展山西文化,傳承民族瑰寶。

三、傳承民族音樂文化

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著名音樂學家田青希望山西在民歌傳承上有更多擔當。著名音樂家田青在2019年2月19日來到了山西左權縣與盲人宣傳隊藝人、民歌王石占明、左權縣領導及廣大人民群眾等一起歡度元宵佳節,現場成了民歌的海洋。著名歌唱家閻維文說“讓年輕人愛上民族音樂,就是藝術的傳承”,他說“挖掘整理民歌資源只是基礎性工作,要讓民歌傳承下去,關鍵還得擴大民歌的受眾群體。”山西民歌的打撈者任俊文,他說:“學習民歌很多時候在于引導,只有真正接觸原汁原味的民歌,大家才有機會去了解并且喜歡上中國的傳統音樂。”搜集、傳承、傳播經典民歌,就是抒發一段記得住的鄉愁,留住一份流淌著民族基因的文化記憶。腳下沾有多少泥土,音樂文化素養的積淀就有多豐厚。山西省著名民歌藝術家、作曲家、山西師大教授芝達林教授對山西民歌有很深的研究,創作了很多民歌合唱作品,他的作品被國內很多合唱團演唱并獲得金獎。堅持民族的肯定是主流,是趨勢!但也別否定西洋,拿來主義,有用就借鑒。著名音樂家李光曦說“將基本功化作自己的血肉才能感動觀眾”。我個人認為:無論什么唱法,不管什么形式,但民族音樂的基因不能丟。

四、創新民族音樂文化發展項目

山西戲曲文化發達,有“民間戲曲之鄉的美稱”春節是各地戲曲集中演出的時空場所。春節期間,既有蒲劇、晉劇、上黨梆子、北路梆子四大劇種,又有耍孩兒、眉戶、道情、羅羅腔、秧歌戲、小花戲、二人臺等地方小戲。我們廣大的民族音樂文化愛好者要在繼承傳統音樂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創新出新的民族音樂文化作品。吳碧霞3歲小女兒演唱花鼓戲《劉海砍樵》,瞧那小手勢、小眉眼、小身段,表演的惟妙惟肖,愛煞眾人!2019年1月20日,筆者在山西省文化館聆聽了著名音樂家馮寶宏《以字行腔》聲樂歷史精華傳承講座:主要宗旨是:讓國人唱好“國歌”,使自己的專業發展受到很大啟發,受益匪淺!為了繁榮我省的旅游文化事業,云岡石窟打印出世界最大的能走的“音樂廳”石窟;三晉文化研究會古陶瓷研究院、玻璃藝術研究院在并掛牌成立;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培計劃——祁太秧歌研修培訓班匯報演出圓滿結束;我省晉祠小木作——深藏不露。2018年12月13日,我院旅游文化藝術節社團展示活動豐富多彩,期間有許多學生自編自創的文藝節目,形式靈活多樣,有效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綜上所述:如今的中國社會,只有加快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才能強我中華。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我們的本,我們的魂,我們不能丟了根,忘了本,失了魂。對待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心存敬意、尊重和感恩,這是每個炎黃子孫對待傳統文化的最基本的心態。一個沒有傳統文化傳承的民族,是可憐的民族;有了傳統文化卻不知道珍惜的民族,則是可悲的民族,是無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更無法贏得其它民族的尊重。傳承與弘揚發展中華傳統文化,必須尋找中華文明安身立命的歷史根源,找到中華民族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回歸傳統文化,復興傳統美德,對當今,以及后世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和價值。讓我們廣大的民族音樂工作者和愛好者都盡快加入到拯救保護、傳承創新我省的民族音樂文化的隊伍中來吧。總之,要想對我省的民族音樂傳統文化進行發展保護與傳承創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廣大的民族音樂文化愛好者長期不懈、持之以恒、幾十年如一日的努力才行!

[參考文獻]

[1]《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2017.

[2]王瀝瀝.中國民間音樂[M].廣東教育出版社,2011.

[3]鄧光華.中國民族民間音樂[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魏芹 單位:太原旅游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