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小學德育情況及措施
時間:2022-04-28 03:58:50
導語:論中小學德育情況及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家庭與學校在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中認識不同步、不一致現象。近十年來,不少學校和地方黨政部門都意識到學校德育綜合治理的必要性,并且進行了社區、家庭與學校齊抓共管的大量探索,取得了豐富的經驗。但人們對社會和家庭影響因素在學生思想品德形成中作用增強的趨勢還沒有充分估計,因而導致了社會、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不協調或配合不當。一方面,學校的德育工作好比一塊凈土。學校教給學生的是一些美好的東西。極少或根本不接觸社會現實的陰暗面。但學生一旦走向社會,往往發現現實人生與課本上寫的、課堂上講的并不一樣,耳聞目睹的是復雜紛繁、光怪陸離的社會現象,因而產生困惑和不解。學校德育內容與社會存在著嚴重的背反現象,從而為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形成鋪平了道路。
家庭教育薄弱。作為第一教育基地的家庭,如今有許多也無法擔當起教育子女的重任。離異家庭,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家庭,在許多班級中占到了近四分之一的比例。更有一些家長教給孩子利己,以惡制惡,金錢至上等錯誤觀點。家庭,學校不但不能形成合力,反而出現了5+2<5的怪現象。
德育教學的隨意性和學生成長的個性之間存在著矛盾,對學生的不良行為的習慣形成奠定的基礎。當前,城區學校由于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班額普遍偏大,每班學生人數大多在70人左右。教師工作量增大,而學校主要負責學生德育工作的班主任大都擔任了語文或數學的教學工作。每天除了完成教學任務,還要處理大量煩瑣的班級日常工作。如:清潔,安全,學生的突發性狀況等。再加上應試教育的壓力,分身乏力,因而在德育方式上呈現出單一化、成人化、公式化的趨勢。主要表現在教育內容抽象、空洞、缺乏較強的針對性和層次性。中小學生有豐富多彩的思維方式,渴望符合自己特點的德育活動。這種樸素的心理要求在現階段德育教學隨意性較大的,以智育標準來衡量一個學生情況下必然會受到壓抑,從而產生一種“逆反心理”,拉大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這樣對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形成奠定了基礎。綜上所述,由于中小學德育在學校教育中沒有真正放在為首的位置,學校,社會,家庭沒有三位一體,真正形成合力等客觀存在的問題,中小學生在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文明禮儀的自覺遵守,傳統美德的繼承,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養成方面都不能得到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的系統訓練。這就像一棵小樹在迅速成長的過程中卻得不到充足的陽光一樣,我們怎么能不擔憂在這樣隨意的德育教育下孩子能否養成良好行為習慣,自覺遵守文明禮儀,繼承傳統美德,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呢?
針對現狀應采取的對策
誠如梁啟超先生所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青少年是未來中國的希望。為了培養出有良好行為習慣,自覺遵守文明禮儀,能繼承傳統美德的,有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的合格人才,應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學校德育工作:
1、德育組織形式社會化。仔細思考,我們的中小學德育工作之所以未盡人意,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學校、家庭、社會之間協調不夠,缺乏相適應的組織形式和工作經驗,未形成一股巨大的合力。近年來的德育研究與實踐告訴人們,要取得中小學德育的最佳效果,光憑學校單方面德育管理是不行的,必須實行社會全方位綜合治理。各行各業,校內校外,家庭、政府都要負責,齊抓共管,一起把青少年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1)政府與社會積極配合。政府與社會積極配合,通過成立學校德育社區教育委員會,劃片治理,包校到區,明確社區教育的職責、任務、目標、分工等問題,并逐級落實的辦法,構建“一主兩翼”的社區教育模式。這種模式以學校為主,社會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德育為中心開展共建、共管、共育活動,優化德育的外部環境,增強學校德育效果。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社區教育格局。
(2)充分發揮家庭教育作用,讓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形成合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勢在必行。學校在了解家長們普遍關心的重點、熱點和難點的基礎上,首先利用家長座談會向家長介紹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意義,使家長充分認識到實施素質教育與學生健康專長的密切關系。其次請家長參與和協助學校的德育活動。正確地引導家長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促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相結合,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巨大潛力。最后通過家訪活動,讓學校德育走入家庭。
2、學校德育內容課程化,設德育專職教師,保證德育活動專項資金。
(1)德育內容課程化。德育內容課程化是學校實施德育內容發展的主要趨勢。隨著學校德育工作目標進一步明確,學校德育內容逐步實現全面、系統、具體。現階段我縣各個學校通常都能夠從實際出發,聯系具體實際,進行大量的德育活動,這些活動雖然大都對提高學生德育素質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對學生整體素質發展而言,其全面性、系統性、必要性從量和質上缺乏教育的規定性,必然造成德育的盲目性??朔つ啃浴⒚魑幎ㄐ缘幕就緩?,就是德育課程化,使德育的目標內容、計劃和方法成為廣大教師自覺操作的規范。世界上不少國家都以課程方式明確規定了德育的訓練項目、時間和程序,這種課程與學科課程從規定上和實施上的不同特點在于,有共同的明確目標和相對統一的教育要求,但在內容和方法上有相對的選擇性。因此,縣教委應組織學校德育專職教師在我國德育大目標的指導下,聯系學生和當前社會實際,制訂一套目標明確,操作性強,分階段有序進行的德育課程。使學校德育不再寬泛、無序。
(2)學校設德育專職教師。現在的中小學德育工作,主要由思品課,班隊會組成。思品課上的德育教育由于只局限于書本收效甚微。班隊會由于前面談到的班主任工作量的繁重也質量不高。要想真正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落到實處,應該設專門的德育教師,從而保證教師有充足時間,精力實行目標明確,操作性強,分階段有序進行的德育教育。
(3)政府應保證學校的德育活動專項資金。隨著高科技的發展,德育的手段必須現代化,隨著學生視野的不斷拓展,與社會接觸的增加,德育的形式也必須多樣化,其中許多問題如果沒有經費的保證,是無法解決的。因而,政府應保證學校的德育活動專項資金。
3、建立操作性強的中小學德育評價體系,讓德育真正與智育并舉。仔細想想,現實中德育不能真正實現與智育并舉,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德育量化難,缺乏操作性強的中小學德育評價體系。高一級學校在招生錄取時,只要學生沒有觸犯法律就不會去看他是否遵守禮儀等,對德育要求實際上只劃了一條無形的極低的“錄取線”。這種現況難免會影響到學校,家庭對學生德育的重視度。因此,縣教委應組織力量建立操作性強的中小學德育評價體系,把評價結果作為一項考核成績看待??傊霕嫿ㄒ粋€和諧安寧的校園,一個和諧安寧的社會,就應該在校園中真正落實“德育為首”,克服德育工作目前存在的種種問題。
作者:張厚蓮單位:重慶市榮昌縣后西小學
- 上一篇:根據語文學科特點融入德育教育
- 下一篇:如何在班級中開展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