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在生物教學的應用策略
時間:2022-08-06 02:56:10
導語:思維導圖在生物教學的應用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思維導圖可以形象化大腦的思維,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也可以將其看作為思維工具,具有簡便性與有效性,有助于明確生物原理、生物概念、生物之間的關系等,符合生物學科的教學理念與課程要求,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大腦潛能,培養學生的生物素養。文章分析了思維導圖的方法與意義,并且提出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以期為教師提供借鑒性參考,應當全面創新與優化思維導圖的教學策略,構建生動化與系統化的知識體系,降低知識理解難度,注重學生個性化培養。
關鍵詞:思維導圖;知識構建;總結與復習
一、引言
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加,全面型與實用性人才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由此改變了當下教育觀念與人才培養定義,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創新能力與科研精神。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生物學主要研究生物與植物,其中涉及的知識范圍甚廣,具有眾多繁雜的知識點,增加了學生記憶的難度,而傳統教學方式難以調動學習積極性,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教學需求,因此,教育人員研究了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可以將知識點相連接,構成知識體系,便于學生更好地記憶與理解,降低遺忘的可能性,對提高生物素養具有重要作用。
二、思維導圖的概念與方法
思維導圖屬于圖形思維工具,從中可以體現出放射性思維,因此也被稱為心智導圖。放射性思考可以將腦海中的資料作為中心點,不管是記憶還是感覺,都可以向外進行擴散,變成多個關節點,產生眾多聯結,將中心點與節點相連,形成完整的立體結構,其具有放射性特點,將主題之間的關系利用圖片與文字的方式,建立記憶鏈接,其中包括文字顏色、圖像、關鍵詞等,形成具有規律性的思維,充分激發大腦的潛能,提高記憶能力。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掌握繪制方法,對操作步驟有較為深入的了解與認識。首先,教師應當充分發揮想象與創造力,從中心開始繪制工作,連接生物知識,突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對各個級別進行合理劃分,主要分為一級、二級、三級,使其以樹狀圖的方式進行展現,而且還要重點標注關鍵詞,突出知識結構的中心思想。其次,教師應當對顏色進行合理運用,在思維導圖的繪制中,使用鮮艷的顏色標注重點內容,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將主要學習精力放在標注的文字上,深入研究知識點的內涵,掌握學習的技巧,節省學習時間,為其余學科的學習預留時間。最后,教師在繪制過程中,應當確保圖形分枝的準確性,以自然彎曲為主,而不必一定要畫成直線,可以賦予一定趣味性,減少枯燥感,從而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使其主動探索思維導圖上的內容。
三、思維導圖在生物教學中的可行性
(一)符合生物課程的要求
生物學科主要研究一切生命演變規律,屬于自然學科,在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使其對大自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北師大版的教學課程中,對生物概念提出了新的理論,所謂的生物課程,主要職責是使學生了解生物現象與生命活動規律,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生物課程的內容涉及各個方面,例如,生態環保、生物工程、漁業、林業、農業等,以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為教學方向,教師主要采用探究式學習,教授學生生物實驗的技巧,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倡導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思維導圖與普通教學方式的不同之處在于,可以使用非線性的方式,將生物學科的知識展示給學生。在初中階段,由于學生剛開始接觸生物學科,感覺其中的知識內容深不可測,沒有較強的邏輯關系,產生以上觀念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生物素養,尚未形成良好的生物基礎,因此,當教師運用思維導圖時,可以理清知識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降低學習難度,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掌握生物知識,有利于提高其學習能力,激發學習興趣。對于學生而言,生物知識本身具有較大的學習難度,主要原因是知識內容較為深奧,其中蘊含了世間萬物的規律,導致學生容易遺忘某個知識點,而無法將知識串聯,等到解題時才發現不知該從何處下手,通過對思維導圖的運用,可以更好地記憶生物知識,使其對教學內容產生學習興趣,主動探索其中的內涵。此外,學生若是想要提高學習成績,學習習慣的養成是重要影響因素,然而,初中正是學習的關鍵時期,課業較為繁重,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都存在一定問題,而思維導圖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幫助學生養成合理規劃時間的好習慣,有利于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例如,學生可以自由設計學習任務,將每天的規劃記錄在圖表上,做到預習教材內容,利用思維導圖將所學的知識進行記錄,使生物知識之間建立某種關系,加強記憶與理解。
(三)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
思維導圖作為思維工具,具有革命性與發散性,其在教學中利用圖文并重的方式,結合了現代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優勢,倡導新課改的發展理念,使師生之間的關系發生根本性變化,變成相互平等的地位,教師的主要責任是進行引導,從主體教學轉變為輔助,而學生從被動灌輸知識轉變為主動學習,二者之間在教與學方面增加了新的內涵,利用思維導圖的生物課堂,可以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主體地位將獲得進一步確認,享有更大的主動權與話語權,從而促進生物思維的培養。同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思維導圖的圖片與視頻,將實驗結果與理論知識相連接,創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而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與研究生物知識,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尋找學習的技巧,在不懈堅持與努力下,潛移默化地培養能力與動手能力,為日后的學習與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四、思維導圖在生物教學中的教學策略
(一)掌握繪制思維導圖的方法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決定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是教師備課情況,對集中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具有重要作用。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在繪制思維導圖過程中,主要采用手繪的方式,雖然制作較為簡單,可以節省大量時間,但是由于不好修改,而且繪制風格較為單調,難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較難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現代信息化社會,科學技術水平快速提高,對科技的應用極大程度地改善了人民生活質量,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軟件繪制的方法,對思維導圖進行相應完善,此方法受到眾多教師的喜愛,對調動學生積極性具有促進作用。軟件繪制與手繪相比具有更大的優勢,例如,可以應用插入視頻與圖片等高級功能,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內容,使其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識中蘊含的生物規律,進而開闊眼界。在應用軟件繪制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按照主次順序,合理地規劃知識結構,對其中的重點與難點采用彩色標記筆進行重點標注,可以快速吸引人的視線,使其產生強烈的視覺體驗。除此之外,利用軟件繪制可以根據自己的心意,隨時補充與完善知識點,不必再反復繪制相同的內容,浪費大量時間,繪制的課件可以保存在電腦里,方面及時查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合理規劃思維導圖的教學計劃,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明確知識內容的主題,只有先明確思維導圖的核心內容,才能為后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二,利用分級指引的方式,逐級講解課堂內容,梳理清楚知識脈絡,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第三,突出教學中的重點,降低知識理解難度,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的中心點。第四,采用視頻、動畫、舉例等多樣化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第五,分析整合經典例題,讓學生主動動腦思考,鍛煉分析能力。此外,在課后指導中,學生應當獨立規劃與總結知識內容,優化思維導圖,在補充的過程中,可以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加深記憶與理解,形成良好的生物思維,養成主動復習的習慣,在日積月累下,將會提高對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
(二)串聯生物知識點
思維導圖主要采用兩種方式,分別是金字塔形和樹狀形,有利于進行總復習,將知識點進行總結與歸納,可以明確看到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再加上鮮艷色彩與各種圖形的震撼,將會吸引全班學生的注意力,使其主動學習生物知識,激發創造力與想象力。當學生學習思維導圖中的知識內容時,需要長時間高度集中注意力,頻繁地運用大腦,鞏固所學知識,增強學習效果,在獨立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需要總結與歸納各個單元的知識點,經過詳細梳理后進行制作,在日常學習中,應當養成總結與歸納知識的學習習慣,為構建知識框架提供有力保障。例如,在學習關于“無性生殖”的知識時,學生可以先將本節課的主體內容標注,之后延伸出其余分枝,其中包括出芽生殖、分裂生殖、營養生殖、孢子生殖,在此基礎上再逐漸進行劃分,對知識點進行詳細梳理。由于生物屬于文科,含有眾多復雜的知識點,而且內容繁多,不利于理解與記憶,大部分學生都會在課堂上記筆記,對教師講課內容的完整性與全面性具有一定要求,因此,教師應當利用思維導圖串聯知識點,確保學生記筆記的完整性。例如,當教師講解關于“人體內的物質運輸”的知識時,可以利用思維導圖輔助教學,利用多媒體播放事先做好的課件,先講解本節課的相關概念,例如血液循環、心臟功能和結構、血管種類與功能、輸血和血型、血液組成功能等,之后再逐漸對概念進行細分,具體到血管、血壓、血漿等。同時,在思維導圖中,需要詳細劃分知識內容,例如,血液主要有兩部分組成,分別是血細胞和血漿,其中血細胞主要包括血小板、白細胞、紅細胞;血管類型包括毛細血管、靜脈、動脈,其中動脈的作用是從心臟出發,在身體各個部分中傳輸血液,靜脈的作用是將血液送回心臟,毛細血管的作用是在組織細胞與血液之間進行物質交換。
(三)制作思維導圖筆記
在上課前,教師可以利用5分鐘時間,利用思維導圖介紹本節課內容,使學生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之后才開始本節課的講解,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將思維導圖畫在筆記上,闡述新課題的主要內容,并且以題目為中心,向四周進行擴散,利用彩色的標記筆,將重點內容標注出來,可以更加直觀地看到本節課內容。例如,當教師講解“人體能量供應”的知識時,可以將人體能量供應的整個過程利用思維導圖方式進行釋義,記好相關筆記,其中主要內容包括呼吸作用的過程、能量通過呼吸作用釋放、呼吸系統組成、食物儲存能量等,之后對每項環節進行明確劃分,繪制成具有發散性的思維導圖,在構建各級分枝時,利用彩筆標注各種重要的編號、線條、圖形、詞匯等,明確知識點的主旨內容。經過不斷地實踐后,學生可以更好地歸納筆記內容,將復雜的知識點利用思維導圖相連接,對生物內容有更加全面的認識。在學習生物知識時,學生應當循序漸進,采用分層學習的方式,掌握學習的要點與技巧,清晰展現出知識點之間的關系,使其成為整體,具有全面性與有機性。
(四)進行復習與總結
在生物教學中,教師應當掌控教學進度,在課前以提問的方式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具體情況,之后進行正確引導,使其利用思維導圖高效進行復習,快速掌握重點知識。在復習的過程中,部分學生主要憑借復習筆記,而不是教科書,主要原因是筆記是由自己親手所寫,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明確標注出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容與聯系,可以構成較為完整的框架,增強復習效果,甚至有個別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僅僅依靠學習筆記,就可以取得不錯的分數,由此可見,思維導圖對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性。在復習過程中,學生應當重新總結與規劃各個單元的知識內容,不斷補充與完善思維導圖中的內容,防止出現遺漏知識點的情況。同時,在課堂上,學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共同復習知識內容,還可以調動全員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活動的參與度,有效培養學習能力與合作能力,提高整個班級的學習水平。復習從某種程度上說,要求學生先全面復習知識點,總結與補充相關的知識點,之后將其進行簡化,使書本厚度從厚變薄,知識框架一目了然,將重點知識深深刻在腦海里,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在知識梳理的過程中,思維導圖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將雜亂無章的知識點進行匯總,使學生將大部分精力集中在重點知識的學習上。教師在梳理知識的過程中,可以采用縱向層級的方式,按照從大到小的規律進行排列,使知識鏈更加完整,防止出現知識點遺漏或交疊的情況。例如,當教師講解關于“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的知識時,可以細化知識點,在思維導圖中顯示綠色開花植物產生的多種作用,其中包括運輸作用、蒸騰作用、吸收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以及生殖器官生長、營養器官生長、種子萌發過程等植物的生活史。在生物教學中,教師應當在知識網絡體系中建立知識鏈條,主要原因是知識點過于繁雜,僅是植物結構就含有眾多知識點,部分學生可能會陷入不知從何處整理的窘境,因此,教師應當采用縱向分級與橫向分類的方法,幫助學生理清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從縱向的角度上而言,可以繪制不同的分枝,將知識進行劃分;而從橫向的角度上而言,應當進行適當擴展,經過總結后,可以將結構分為器官、組織、細胞等,之后進行二級分支,其中器官可以分為葉、莖、根等,在規劃的過程中,學生應當保持清晰的邏輯思維,將知識點進行全面整理,確保不出現遺漏的現象,在思維導圖中展現出完整的構架,并且對其進行梳理與改進。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信息化社會,思維導圖已經成為重要的教學方式與教學工具,對增強教學質量具有深遠意義,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傳統方式難以滿足教學需求,而使用思維導圖可以使學生全面掌握知識點,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優化知識結構與框架,更好地培養主動思考能力與學習能力。同時,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降低教學負擔,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之間的關系,為日后學習更高深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從而促進未來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匡林林.理清學習思路建構知識體系:論思維導圖在初中生物復習教學中的應用方法[J].考試周刊,2020(94):135-136.
[2]張天慧.思維導圖在中學生物教學課中的應用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22):61-62.
[3]劉曉瑜.思維導圖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試題與研究,2020(29):31-32.
[4]康麗萍.思維導圖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解析[J].高考,2020(35):20+22.
[5]蕭麗娟.思維導圖在初中生物教學和學習中的意義和應用[J].學苑教育,2020(16):16-17.
作者:王春燕
- 上一篇:農村法制建設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
- 下一篇:提升翻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