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聲樂情感表達分析
時間:2022-07-04 04:04:35
導語:民族聲樂情感表達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聲樂是人們對內心情感的表達,對情緒的抒發,比語言更加優美。在聲樂表演中,融入表演者的情感,就能讓音樂表達出別樣的語言,更加富有魅力。而聽眾聽到了聲樂中表達的情感,內心就會與表演者產生共鳴,這就是所謂的知音。聲樂中充滿了豐富的情感,就如同為音樂添加了美麗的色彩,整個音樂就變得充滿了生機、有了靈魂。民族聲樂是中國音樂史上最傳統的音樂表現形式,演唱者在平時的練習時,不僅要訓練自己的演唱技巧,而且更應注重情感的啟迪和培養,民族聲樂演唱中,融入了豐富的情感,才能理解聲樂作品的思想內涵,從而表達出作品蘊含的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一、中國民族聲樂的定義
民族聲樂是一個民族所特有的音樂藝術形式,其是由民族語言和具有本民族辨識度的聲音、語言和音樂進行歌唱的藝術。而不同的文化、地域背景下所形成的音樂藝術,其與創作者所在地區的民族心理、藝術偏好緊密相連。民族聲樂作為一種發展歷史悠久的藝術形式,與書法、繪畫、舞蹈等藝術形式同一層次。“中國傳統聲樂凝聚著詩經、楚辭、樂府詩歌、唐代曲子、宋詞、元曲、明清小曲及宋元明諸代的戲曲和說唱的技巧和風格”而在本文中介紹的中國民族聲樂主要是涵蓋了傳統的民歌、戲曲演唱兩種藝術形式,不僅如此,還包括了以中國傳統聲樂為基礎,以西方唱法為表現形式的新生代演唱藝術。筆者認為中國民族聲樂是以中國語言為承載形式,富有中華民族特色,能夠表現出中華民族民族心理和藝術偏好的表演藝術形式,其涵蓋了傳統的戲曲、民族和現代的歌唱藝術。
二、民族聲樂演唱中的感情表達的意義
聲樂作為一種特殊的歌唱藝術,其是通過人的演唱來表達情感。與器樂相比,聲樂是音樂與人聲相互融合交匯,通過聲音的婉轉起伏,從而更加直接的表達出作者的感情。聲樂演唱的藝術魅力不僅僅在于歌唱的優美性,更在于情感表現的完善性。歌唱者做到聲情并茂,才能是歌唱聲聲入耳,喚起聽者的共鳴,才可以將創作者的藝術心理所表達出來。如果能在歌曲演唱中加入情感的表達,那么就可以增強演唱的表現力,使得聽眾能夠理解創作者的心理意圖,理解曲子的藝術價值。藝術來源于生活,聲樂也同樣如此,而情感正是人們對日常生活中不同事件的內心感受,喜、怒、哀、樂、愁都是內心豐富情感的表達,所以在聲樂演唱的過程中,融入情感元素,正是表演者和聽眾產生對生活理解的交匯,內心對生活的感悟達成某種心靈上的共識,表演自然就變得更加精彩。
三、民族聲樂演唱中感情表達的運用
(一)理解歌詞的意義,完整表達歌詞的意思。歌詞是聲樂的語言,聲樂表演是以歌詞為基礎的,聲樂藝術通過歌詞打動聽眾,是因為歌詞表達了豐富的內容。歌詞作為創作者的藝術創作作品,具有藝術價值,其中包含了其藝術心理和情感寄托。而歌詞也同樣具有藝術價值,好的歌詞韻腳完備、沁人心脾,具有濃厚的感染力。將詩意的歌詞,伴隨著優美的旋律,通過明確而清澈的語言將其演唱出來,就可以說是完美地演唱。清晰的語言演唱對于情感的表達是極其重要的,如宋祖英、雷佳、張也等民族聲樂演唱家的演唱過程都是清晰而富有感染力的。要做到將歌詞和演唱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就要把握漢字的語言特點和語言風格,做到“咬字清晰,氣息平穩,聲調悠揚”。這樣才能準確理解歌詞的含義,體會歌詞的內涵,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實現對演唱意境的掌控,從而對聽眾形成藝術熏陶。(二)把握不同民族、不同民族的藝術風格。我國作為一個擁有960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和56個民族的國家,因為地域的遼闊和民族的豐富性,所以形成了種類豐富的民族聲樂。各個民族由于生活環境、風俗習慣、歷史背景和民族傳統的差異性,因此擁有著本民族所特有的民族聲樂和演唱風格。“不同民族在共鳴腔體的分配,嗓音的運用方式、語言的韻味等方面都有顯著的不同”比如陜北民歌素以樸實無華的氣質和濃郁的鄉土風格而聞名,陜北民歌《信天游》以自由舒緩的節奏,寬廣的聲域和起伏的旋律而表現出濃厚的陜北人民的感情;東北地區寒冷的自然環境造就了東北人熱情奔放的民歌風格,東北二人轉的音調幽默風趣,曲調輕松自然,同時伴隨著剛直的氣息運用,體現了寒冷環境下激情四射的東北人民;蒙古族民歌《鴻雁》,旋律高亢綿長,主要運用胸腔的共鳴,從曲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藍天白云之下,青青草原之上,一行遠行的鴻雁飛過,族人盼望著親人歸來的場景。因此,在演唱中國民樂作品時,一定要先了解民族創作的背景和地域,了解創作者的民族心理和藝術偏好,這樣才能使歌唱更加完美,使情感表達更加真摯。(三)將演唱技巧與情感表達相結合。“聲音藝術是最具親和力與大眾性的情感藝術形式”演唱的情感表達是極其重要的。同時情感的表達也必須建立在歌曲演唱完善的情況下,因此在演唱過程中歌手要尋求演唱技巧和情感表達的有機統一。在民樂演唱中演唱技巧十分豐富,如歌唱中氣息的運用、歌唱的姿勢、共音、起音、聲音速度、喉結位置等,還涵蓋了顫音、假音、斷音、音準、節奏和音色的控制等,演唱技巧的訓練需要長時間、系統化的訓練過程。而在這里主要提出關于氣息和共鳴的運用,聲音氣息的把握對于歌曲的演唱至關重要,對于一個歌手來說,連綿不斷的氣息是其演唱的基礎,我國著名音樂教育家黎信昌曾提出:“呼吸不要用蠻力,喉頭不擠壓,歌唱氣息才能有彈性”。著名女高音演唱家瑪麗琳•霍恩提出:“氣息在演唱中的重要性占90%”。而在氣息的運用中,要注意氣沉、舌平,運用顱腔和胸腔的共鳴,產生泛音。氣息運用出色有助于更好的演繹歌曲,從而能夠完美的抒發感情。而歌唱共鳴的運用與聲區緊密相連,聲音主要可分為胸音區、混音區和頭聲區,胸音區以胸腔為主要共鳴器官,涉及口腔、咽腔較少,混聲區以口腔、咽腔為主,而頭聲區以頭腔為主。在實際歌唱中要綜合利用各器官,從而產生共鳴,營造更好的演唱結果。
四、結語
在民族聲樂表演中,聲樂成為了情感的載體,它向人們傳遞了對生活最深刻、最誠摯的感受,歌曲中的主題通過演唱者對情緒的渲染而表達出來,和人們產生心靈上的共鳴。當今社會,文化的發展趨勢越來越多元,民族聲樂代表了中國傳統的優良文化,是中國歷史的傳承,民族聲樂應把握這種藝術的發展趨勢,充分吸收其他文化藝術的長處,不斷讓自身的內容得到豐富,才能展現出更多的表現形式,從而帶給觀眾更豐富的體驗。歌唱正是運用聲樂表達人生面臨不同時期、不同境遇時的感悟,在民族聲樂的表演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因素,才能做到聲情并茂,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演唱,這就需要演唱者對日常生活對人生的意義有深刻的感悟,有了這樣的情感體驗,在表演時才能有感而發,和作品表達的主題產生某種契合,并向聽眾展現出來。所以,民族聲樂是以情感作為演唱的核心,它在聲樂表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聲樂的表演者必須在聲樂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才能在演出中更好地詮釋藝術的魅力。
參考文獻:
[1]王旭麗.中國現代民族聲樂的文化特征及價值[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07年.
[2]周發猛.論民族聲樂演唱中的情感體驗[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3]李雨.論聲樂演唱中的情感表達與演唱技巧[J].大舞臺,2014,(08).
作者:席燕娟 單位:上海歌舞團
- 上一篇:林業檔案管理問題及對策分析
- 下一篇:民間美術滑稽審美風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