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師范學校體育教學論文3篇
時間:2022-05-25 03:32:26
導語:中等師范學校體育教學論文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1.學校不重視體育教學
實踐課程中必需的運動設施大都不完善,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積極性不高,甚至有時候有一半以上的學生不參加課外活動。
2.體育課程設置不科學
有一部分中等師范學校對體育課程的設置沒有考慮到自身的實際情況而是一味和高校進行攀比,課程設置也按照高校的模式進行設置,這就造成體育課程設置不合理、不科學。很多師范學校將田徑教學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游戲部分和武術部分的教學微乎其微。雖然田徑課程是基礎課程,但中等師范體育教學的教學重點卻絕對不應完全放在田徑上面。在男女混合教學的45分鐘的時間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如何得到科學的調動很重要。在運動項目中男生喜歡運動量大、激烈競爭的項目,而女生則比較喜歡對抗性較弱且能健身美體的項目。男女生心理和生理的差異決定了課程的設置和管理絕對不能一刀切,要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設置。
3.考核評價體系不科學
當前中等師范學校體育考核的主要標準仍然是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但是學生的身體素質受到遺傳因素和自身能力的影響,這就造成有的學生很容易就能夠完成目標而有的學生即便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努力也仍然達不到目標。所以為了推進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就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根據實際情況設置合理的標準,不僅要考核學生的成績,同時應更加要注重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刻苦程度的考核。
二中等師范學校體育教學應該采取的措施
1.合理設置課程,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
中等師范學校體育課程的設置一定要做到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課程的設置不僅要符合國家有關政策同時也要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將體育課程視情況分為選修課、必修課和自修課。這樣學生就能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出選擇。要培養學生鍛煉意識,體育的目的在于強身健體,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之中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專業的技能,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運動意識。
2.靈活運用體育器材
器材的作用絕不是簡單地幫助學生進行固定項目的鍛煉,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使用器材,幫助學生學習技能的同時也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
3.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
體育教學需要教師擁有專業的素質。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則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注意不斷學習不斷進步,這樣才能夠緊跟時代步伐。教學的過程之中要注意不斷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主動自發的學習,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學習主人翁。體育教學既是對學生生理方面的教學同時也是對學生心理方面的教學,教師要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學過程之中教師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和教師互動起來,積極地進行交流和探討。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體育的美,尋找學生的興趣所在,讓學生從由外因引導的被動學習變成由內因推動的主動學習。
4.幫助學生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
體育鍛煉應該是貫穿人一生的事情,學生要將中等師范階段的體育學習當成一個起點而不是終點。所以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教授給學生最感興趣的體育項目,幫助學生樹立起終生鍛煉和終身學習的意識。課外鍛煉應成為體育教學的延伸部分,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培養學生對于體育的興趣,幫助學生培養堅持鍛煉的好習慣,最終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
5.建立健全科學的評價體系
科學的評價標準不僅要包含學生的體能和技能,同時更要包含學習態度和學習情感、合作能力等方面。教師考察的重點不能簡單地放在學生的運動成績上,這是忽視學生個體差異性的錯誤行為。
三中等師范學校體育教學的建議
首先,要提高教師的素質,幫助拓寬教師的知識面,提高教師隊伍的總體素質,這是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的基礎所在。其次,教師要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發揮自己的優勢所在。再次,教師一定要科學合理地利用教學規律的作用,促進師生溝通。最后,教師的教學一定要實事求是,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幫助學生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
總之,我們一定要對中等師范的體育教學給予足夠的重視,幫助中等師范培養更多的人才,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自己的貢獻。
作者:饒力維單位:江西省上饒師范學校
第二篇
一中等師范學校體育教學存在的不足
1.教師教學思想落后
當前很多中等師范學校教師的教學思想落后于時代的要求,對時展提出來的問題不能很好地適應。校領導和教師對學生的關注重點放在了成果展示上,學生的興趣和特性等被忽視。
2.教學目標不切實際
當前很多中等師范學校的體育教學目標都和高等院校進行比拼,因此出現了教學目標不切實際的問題。很多課程的教學甚至出現了脫離專業的情況。就體育教學而言,教學目標應是對技藝型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學生畢業后選擇的崗位也大都和生產、管理等內容相關或到體育教學的崗位上工作。但很多中等師范學校并沒有將教學的重點放在這方面,而是關注學生具體體育能力的培養,以幫助學校取得更多的榮譽。這一教學目標單純注重學生個體體育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使學生在以后的就業、生存等方面都受到影響。
3.教學方法老化
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對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當前很多學校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傳統的教學方法單一、僵化,早已不能滿足現代學生的要求。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和學習積極性都受到了很大的打擊。課堂教學氣氛沉悶,教師和學生都用消極的態度對待學習,甚至出現教師放手不管、學生自由散漫的情況,這對教學質量產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4.教學評價體系落后
很多中等師范學校對體育專業學生和教師的考核仍采取傳統的考核評價方式。但學校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合格的教師以促進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當前采用的應試階段的考核評價方式對學生成績的衡量無法產生科學正確的結果。這種考核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產生消極的影響,阻礙學生的進一步發展。
二對中等師范學校體育專業發展的建議
1.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學思想
中等師范學校體育教師的教學思想一定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在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課程的設置,從學生的個性特點出發,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讓體育課程更加專業化、多元化,讓學生能得到科學正確的發展。對學生的身體健康情況要給予足夠的重視,給學生足夠的資源進行專業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對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同時也要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2.更新教學方式,確定教學目標
中等師范學校體育專業的教學一定要明確教學目標,不能盲目跟風攀比。體育教師要將教學內容和實際課程進行緊密的結合,在教材使用上要慎重。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改動才能做到科學合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注意學生的興趣,打破傳統教學方式帶來的弊端,用新型的、滿足時代要求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
3.建立健全合理科學的評價體系
在對學生和教師考查時要用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不能用僵硬單一的考核評價標準評估。素質教育不僅要看重學生的各項成績,同時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和能力的提升。因此,體育課程成績的考核評價要多元化,體現綜合性,要對學生的知識、體能、技能及態度情感等進行全方位的考查。在評價時不應用百分制而是用等級制。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必須要健全以促進教育的不斷進步和發展。
三中等師范學校體育改革應注意的問題
1.用理論指導實踐
學以致用是不變的真理。在進行體育教學改革中一定要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讓理論指導實踐。在實際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要調查了解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對癥下藥。要讓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重要性和知識之間的聯系性以幫助學生融會貫通。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知識的力量,以幫助學生對知識更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師要引導學生自覺投入到學習中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循序漸進,避免貪功冒進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知識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會慢慢地顯現出來。因此,改革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據實際情況制訂科學合理的計劃并妥善執行。教師要引導學生慢慢進步和改善,教師也要關注自身的素質,用自己的行動帶動學生的進步。在改革中要注重學生的實際情況,保證學生能接受和理解所學知識。
總之,當前中等師范學校體育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加強重視,探索解決方案,從而促進體育教學的進一步發展以培養滿足時代要求的人才。
作者:盛麗芳單位:江西省上饒師范學校
第三篇
一、提高對體育教學意義和任務的認識
學校體育的根本意義在于促進學生身體正常發育和增進健康。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年齡一般在15~19周歲,正處在成長期、發育興旺期,體育活動能為骨骼、肌肉提供足夠的營養物質,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心臟功能,調節大腦的興奮和抑制活動等。體育運動可調節人的心理,使學生朝氣蓬勃、充滿活力,提高人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對疾病的抵抗能力等。體育還起著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完善性格的重要作用,具有豐富的德育因素。體育活動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陶冶學生的人格;通過學生之間、集體之間競技上的交鋒,在思想、感情上產生交融,對學生團結協作、友好禮貌、同情體諒等品德的養成有積極作用。體育又能促進智力發展、提高和增進腦的功能,使人頭腦清晰、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促使學生學好專業。此外,體育還有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德智皆寄于體,無體是無德智也。”促進學生身體正常發育成長,增強學生體質;使學生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學會科學鍛煉的方法,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通過體育運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學校體育教學的根本任務。
二、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學的著眼點
1.教學任務的多維性
職業學校體育教學必須堅持多維思想,針對職業學校學生的職業特點、身心狀態、未來工作需求等開展多維教學,實現多層次的教學目標。體育教育將從專門傳授體育知識技能,轉變到通過增強體質和意志品質的培養使人得到全面發展,通過體育教育與文化教育、專業教育結合,使人的知識、身體素質、道德精神獲得和諧發展和提高。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學既要完成體育教學大綱中的重點內容,又要兼顧專業性,完成各專業所需的身體素質和專業技術、技能的教學,同時還要通過體育訓練來促進學生良好思想品質的養成。
2.教學內容的針對性
職業學校教育具有職業特點,中職學生以學習專業為主,畢業后將根據自己所學的專業從事相應的工作。每種專業都有相應的職業特征,對學生的身體素質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中職學校體育教學要根據不同專業的身體活動特征確定不同專業體育教學目標和內容,提高對職業的適應力,更好地為就業做準備,讓學生終生受益。例如:對于計算機、財會、電子、汽車駕駛等專業,因為學生需要增強手指、手腕的力量和眼手的協調能力,又因為伏案、久坐類工作者長期工作會誘發頸椎酸痛、腦部供血不足、眼睛疲勞等現象,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應多安排乒乓球、排球、籃球、網球等項目。
3.教學活動的趣味性
體育教學要注意以學生的興趣和學情為出發點,以“健康第一”為指導,對傳統的體育教學內容進行改造,使教學內容和娛樂、休閑、健身項目結合在一起,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課堂中不斷引入學生感興趣的休閑體育,比如跆拳道、街舞、輪滑等。也可以在班和班之間、專業和專業之間、學校和學校之間開展足球、籃球、排球等運動項目類的聯賽,提高學生參與體育競技活動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塑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環境。還可以讓學生參與教學計劃的編排和教學項目的設計,激發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4.合理安排運動量
體育鍛煉對人體產生的影響并不單純取決于運動量,而是運動負荷,組成運動負荷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強度”。在進行體育鍛煉時,教師要注意將量和強度的關系處理適當,要特別注意教學實習、生產實習、活動量與運動負荷的關系。其次要注重課堂時間分配,讓大綱內容與專業技術及專業所需身體素質的學習、訓練內容各占一定比例。
三、幫助學生確立終身體育思想
思想觀念比體育活動本身更重要。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思想和觀念的培養,能使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健身的方法,合理地利用和調整閑暇時間,保持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終身進行體育鍛煉,使體育教育貫穿自己的一生,成為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讓自己的身心最大限度地獲得健康。具體來講,中等職業教學應更多地強調體育教學的健身性、健康性與終身性。通過體育教學讓每位學生不但有強健的體魄、精湛的體育技能,更擁有較高的體育精神和體育素養。教師在體育教學中不但要教會他們運動技術技能和相應的體育文化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理解體育功能,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樹立終身體育思想,為學生健康地工作提供重要保證。
四、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養
1.熱愛體育教育事業
熱愛一項事業是做好一項工作的推動力。中職體育教育工作是辛苦的,從事這樣辛苦繁重的工作,教師必須有獻身于職業體育教育的精神,用自己的行為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將要從事的專業,培養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與終身鍛煉的自覺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體育道德觀等。
2.熱愛學生
熱愛體育教育事業與熱愛學生具有一致性,熱愛學生是教好學生的重要原則和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中職學生有著其自身的特點,他們更需要得到教師的關懷和幫助,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把對事業的愛和對學生的愛融為一體。許多時候,學生對一個項目的認可與熱情取決于對一個教師的認可。如果一個教師用心關懷每個學生,學生就會積極參與,取得更好的成績。
3.具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和淵博的文化修養
教師要有較寬廣的文化修養。體育課堂是一個開放式的環境,學生與教師有更多的互動交流,學生向教師請教的內容也更廣泛,體育教師全面擔當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
4.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教師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條件。教師對學生的影響離不開教師的學識和能力,更離不開教師所持的價值觀。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起著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引導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體育觀念和體育精神的作用。
5.教師之間團結協作
相互尊重現代學校教育事業是一個系統工程,學生在學校獲得德智體全方面的發展,這是教師集體共同努力的結果。體育教師既要與其他學科的教師在教學上做好配合與銜接,又要與其他體育教師分工協作、取長補短、形成合力,提高體育教學的綜合化、科學化水平。
作者:張志強單位:遼寧省阜新市阜蒙縣職業中專
- 上一篇:高校社交禮儀教育論文
- 下一篇:幼兒園禮儀教育論文3篇
精品范文
10中等生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