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互動對汽修線上教學的影響
時間:2022-12-15 08:49:41
導語:師生互動對汽修線上教學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實施,國內中職學校信息化水平和師生信息化素質不斷提高,線下教學與線上教學混合教學模式得到了廣泛應用。為確保線上教學質量,本文根據目前中職汽修線上教學授課情況,探討師生互動對中職汽修課堂線上教學的影響,對互動類型、互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分析,并提出針對線上教學師生互動的優化意見,以期提高中職汽修線上教學質量。
關鍵詞:線上教學;師生互動;信息化;教學質量
線上教學是結合教育學、信息化技術和教學藝術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自2020年起,為應對肺炎疫情影響,教育部專門印發了《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線上教學由此在中職學校得到了大范圍推廣。
一、對中職學校線上教學現狀的分析
(一)中職學校開展線上教學的必要性
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線上教學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極大提升了教學的便利性。對于中職教育而言,線上教學的信息化數據管理系統可以對每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跟蹤式記錄分析,便于教師提供針對性教學輔導,能夠滿足中職學生的差異化需求。此外,線上教學能有效整合更多的優質教學資源,促使不同地域的教師增進聯系,能夠有效緩解中職教育資源和教育水平不平衡的問題。
(二)中職學校線上教學開展情況
自《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實施以來,中職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基礎和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水平顯著提升。在此背景下,線上教學被廣泛應用于中職階段的專業課程教學。受疫情影響,中職學校進一步加快了以信息技術賦能專業教學改革的步伐,從既有的“理實一體”教學模式向“理實虛一體”教學模式過渡。
二、線上教學中師生互動的重要性分析
在線下教學過程中,由師生互動形成的課堂能有效放大學習效果,形成一起學、主動學的良好氛圍。因為教學模式的改變,教師無法照搬原有線下課堂教學的互動模式,特別是中職汽修課程中的多數問題具有多層次性和復雜性的特點,在進行線上教學時需要對教學安排進行更有針對性的調整。
(一)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學習
學習注意力的集中是課堂有效性的前提保證。互動環節能有效活躍課堂氣氛,幫助學生緩解學習壓力。通過互動,使走神、分心的學生重新跟上課堂節奏,集中注意力繼續參與課堂學習。
(二)有利于密切師生之間的關系
從社會學的角度分析,互動與角色有著密切的相關性,美國心理學家林格倫認為:學習是學生與教師以及學生與學生的共同活動,開展學習活動的目的不僅是學會知識與技能,而且也能形成交往合作的關系。師生互動促使師生關系變得更加民主化,可以拉近彼此間的距離。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還能增強班級凝聚力,營造出互相幫助、互相討論、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良好氛圍。
(三)有利于教師及時掌握教學情況
學生的課堂問題回答情況、討論過程都能準確反映出其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線上教學的數據記錄有利于教師進行課后的教學分析,解決了傳統教學中教師只能通過主觀判斷和學生的階段性成績判斷學生的學習情況的問題。大數據計算能夠提升評價實效性和準確性。例如,教師提出一個與專業相關的問題,并提供參考書目,學生就能通過查閱資料進行網絡答題。根據系統給出的學生答題的準確率,教師就能明確特定的知識點是否需要在后期的課堂中進行二次強化。
三、線上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分析
(一)線上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分析
開展線上教學,學生長期面對屏幕容易注意力分散,隔空傳遞知識比較艱難。以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為例,由于該專業理論知識點較多,知識點之間聯系緊密,線上學習過程就會顯得比較枯燥。在傳統的線下教學中,教師在不影響學生注意力的情況下在教室中走動,能夠起到監督提醒作用,同時也能緩解學生的視覺疲勞。學生能從教師的眼神、動作中感受教師想要表達的意思,教師也能通過學生的微表情和肢體動作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二)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分析
而在進行線上教學時,學生認為教師無法和線下課堂一樣,不會時刻緊密關注自己,因此對于教師線上提問的重視度不高。自控能力較弱的學生在缺乏緊迫感和監督的情況下,注意力容易不集中,缺失對教學內容的思考;外向的學生盲目地追求新教學模式,沉浸于網絡教學的全新體驗,忽視教師講授的重點,熱衷于點贊刷屏,同樣不利于自身學習。而且在線上教學中,學生缺乏及時、有效的途徑提出問題,有疑惑但無法及時解決,容易影響學習進度。
(三)教師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分析
肺炎疫情的發生使得所有教師在短期內向線上教師轉型。時間倉促,致使教師只能在實踐中不斷嘗試,初期的教學效果達不到理想狀態。此外,部分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中職學校還普遍存在缺乏專業化指導與培訓、線上教學經驗匱乏和信息化教學設備設施不足等問題。
四、優化線上教學的師生互動環節
通過對教學中師生互動重要性的分析,結合師生互動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分析,筆者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對師生互動環節提出優化意見。
(一)要求教師做好線上教學的前期準備
學校在正式開展線上教學前,組織統一的線上教學培訓,讓教師親身感受線上線下教學的差異,之后進行能力提升培訓,以教促教,通過“做中學”幫助教師盡快提升線上教學能力。老教師可向學校年輕教師請求幫助,通過遠程控制軟件將所需的教學軟件安裝到電腦,并學習軟件正確的使用方法,盡快掌握教學軟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強化學生線上學習的課堂意識
教學模式由線下轉為線上,學生失去傳統現場教學的環境約束,對課堂的重視程度大大降低。教師可利用班會時集體動員學生重視線上學習,提高課前預習質量,加大課堂實時監管力度,加強課后任務的監督檢查,通過鼓勵學生反饋對線上學習的想法等途徑強化學生線上學習的課堂意識。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完成的過程,學生作為直接參與者,其信息反饋能有效幫助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調整。
(三)增加師生互動形式的多樣性
線下教學中的師生討論具有節奏緊湊、參與感強等特點,線上彈幕、問卷星等的恰當使用同樣也可以給學生帶來良好的課堂體驗。對較為復雜的問題,則可采用留言、發帖的形式進行互動討論。選擇題和判斷題類型的提問方式更適合線上教學初期,這種方式可以帶給學生良好的答題體驗。投票和彈幕可以快速統計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程度,有效幫助教師及時掌握學情。當遇到材料閱讀類問題,無法通過幾個選項解答疑惑時,需要教師將問題拆成多層面、多步驟,引導學生思考。教師對材料中關鍵詞、語句進行標號,學生首先對關鍵詞進行篩選,確立思考方向,隨后引導出答題知識點。進行線上教學時,教師隨機點名回答問題或者學生主動回答問題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連麥能夠有效提高學生互動的參與感,同時增加學生學習的緊湊感。為了避免在引導學生思考時扼殺學生的自有創意,教師可在討論引導的同時采用發帖留言的回答問題方式,這樣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有充分時間展開思考和組織語言,能夠更加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四)確保預習落實和課后任務檢查到位
課前預習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課后任務結果的公布和表揚,能有效促進學生增強競爭意識。教師可通過分組式的小群體視頻會議組織學生共同進行課后任務的學習,教師在各組的視頻會議中輪流進行監督指導時也可以為學生制造群體學習獲得感。教師要對互動的有效性及時做出評估,并及時對探討的數據進行收集與分析,將結果再次反饋給學生。教師對學生適當的表揚和批評均能對學生的學習起到良性的促進作用。
(五)增強教師之間的互動聯系
分析問題和總結經驗是教師共同進步的有效途徑。據此,學校應定期組織開展網上巡課工作和線上教研活動,有效發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閃光點、創新的教學方法以及有效的互動方法,并進行記錄、總結。各教研組每周進行一次線上教研,對本周的教學和巡課情況進行匯報討論,及時收集匯總并且上交。年輕教師對信息化教學的接受和應用能力較強,老教師則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對教學問題能快速舉一反三。教師之間分享自己所思所想,互幫互助,可以共同解決問題,最終提升線上教學質量。
(六)開展教學質量分析
教學質量分析就是對學情做出系統、全面、深刻的分析,在進行線上教學的過程中,學情數據就是線上教學質量分析的重要依據。教師對數據進行及時的收集、歸類和整理,能夠為師生互動的有效開展奠定基礎。學生參與互動的有效人數和人員變化、彈幕的數量和提問做出應答的速度可為評價教師教學質量提供數據依據。課后留言板和問題討論參與人數的變化能有效反映出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變化。教師應利用教學質量分析對互動過程進行反思和調整,不斷優化師生互動,提高教學有效性。
五、小結
綜上所述,我國中職學校的線上教學方興未艾,針對當前線上教學師生互動中存在的問題,可以通過教師做好課前準備、學生增強課堂意識等多個方面來提升師生互動的效率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馬維娜.大學師生互動結構類型的社會學分析[J].教學研究,1999(3).
[2]馬和民.教育社會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周權
- 上一篇: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線上教學研究
- 下一篇:互聯網時代音樂線上教學實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