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院校機械設計實驗教學研究
時間:2022-06-07 04:09:12
導語:職業院校機械設計實驗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結合近年來的工作實際,探討了職業院校“機械設計基礎”實驗教學現狀與策略,分別從職業院校“機械設計基礎”實驗教學現狀與實驗教學策略兩大方面進行分析,并結合實際提出了相關建議與意見,以供相關同行教育者參考。
[關鍵詞]職業院校;機械設計;基礎實驗;教學研究
一體化教學是當今職業院校教學觀念中較為流行的教學理念。目前,職業院校已經普遍執行一體化教學,具體到機械設計專業更是如此。職業院校不僅對機械設計專業的學生進行機械設計理論知識地傳授,同時也注重機械設計專業學生的實驗教學。但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還是存在諸多問題,大部分院校在實施教學時,仍然以傳統的教師課堂授課的方式為主,忽視了實驗教學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的重要作用。即使有些院校已經大力推行實驗教學模式,但是在執行過程中仍然流于形式,沒有形成系統的體系[1]。
一、職業院校“機械設計基礎”實驗教學現狀
目前,我國職業院校在進行“機械設計基礎”實驗教學時往往受傳統的教學理念束縛。從學校課程設置方面來看,學校重視理論教學而忽視實驗教學,實驗環節占比較低,實驗課程設置較少。實驗教學的缺失導致職業院校機械專業的學生的實踐能力較低,不利于其長期的職業發展。在這種不正確的教學理念的影響下,各職業院校在對“機械設計基礎”實驗的投入上不能有效滿足其需求,實驗設備購買不足,實驗操作等級低等,導致學生只能接觸最為基礎的實驗操作,而這種常識性的實驗操作并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從學校教學模式方面來看,教學模式相對單一,使學生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所學的課程知識,并且在已有的實驗中,有些實驗偏向于理論性操作,缺乏實際的動手能力的鍛煉,學生的求知欲不能被有效激發出來,導致其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不足,實驗教學意義大大缺失。從教學的實驗設計上來看,職業院校的實驗教學模式大多為教師進行示范操作,邊操作邊講解,學生自己進行操作的機會很少,學生通過感官獲得的實驗體驗很難轉化為有效的教學成果,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綜合能力的提升。此外,在對實驗教學進行評價時,也缺乏科學有效的評價模式。教師考察僅注重理論知識,而忽視實驗教學,并不能激發學生對實驗教學的積極性,因此,學生的學習能力很難得以提升[2]。
二、職業院校“機械設計基礎”實驗教學策略
(一)構建完善的實驗教學體系。只有構建合理完善的實驗教學體系才能實現實驗教學目標。根據目前職業院校“機械設計基礎”教學的現狀,要構建符合學生發展需求的教學體系,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明確“機械設計基礎”實驗教學課程定位首先,職業院校要積極適應現代化發展的高等教育教學理念,實行一體化教學,以實驗為導向,在注重理論知識傳授的同時,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推動院校綜合競爭力的提升。職業院校要時刻樹立“機械設計基礎”實驗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主要目標的教學思想,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實驗方法和技能,并能夠從創新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完成學生從技能培養到綜合能力提升的重大轉變。2.完善實驗設備實驗教學需要大量的實驗設備和相關的實驗器材。因此,職業院校必須加大對實驗教學的投入,大量物質基礎的保障是實驗教學得以延續的前提。因此,各個職業院校都應該認識到這一點,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來保障其有效運行;建立起來的實驗室應設備合格、環境合格,在此基礎上,才能獲得良好的實驗操作體驗和成效[3-4]。3.優化教學內容優化教學內容的關鍵在于使同類項目具有可選性,確保實驗項目新穎性。同類實驗項目應該在實驗對象、實驗設備等方面具有可選擇性,具體指實驗使用的拆裝設備應該包括減速器、發動機、變速器等多種設備,同時要保證試驗儀器設備類型多樣,以滿足教學的實際需要;與此同時,實驗項目要確保新穎,需不斷從科學研究、生產實踐和實驗室建設等項目中提取新的實驗項目,要提高學生對實驗課的自主選擇意識,使得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需求相一致。(二)優化教學環節。教學環節的進一步優化與各個實驗操作以及實驗操作的各個步驟的目的息息相關,建立適應不同實驗項目的實驗分組和實驗環節才能獲得更好的實驗效果和教學效果。實驗教學環節的優化要和學生人數、實驗操作便捷性等結合起來,確保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進行操作。針對設計性較強的實驗,應該適當增加小組人數,增強協作,集思廣益,提高小組成員的合作意識,進而改善實驗教學質量[5]。(三)優化教學方法。實驗教學方法的優化是改善實驗教學目標最直接的要求,豐富多樣且開放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鉆研興趣。此外,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還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實驗設計中去,能夠實現學生對實驗的自主思考和分析,從而對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師在整個教學中的作用是對學生的想法進行總結,鼓勵學生多提出有創意的構想等,教師和學生要形成良性的互動,以此推進實驗教學改革的進程。在具體的教學中可以采用小組討論式教學,教師布置好課堂任務,分發給各個小組,分組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有機組合;小組在接到任務時,每組的成員首先要完成個人自主學習部分,通過搜集資料、深入思考提前做好功課;課堂上小組成員進行集體討論、互相交流,最后進行匯報總結,完成練習,鞏固學習成果。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做好組織、觀察、監督和答疑的工作。小組討論式教學的主要優勢在于能夠加強組員合作和組間競爭,將個人學習和集體學習相融合。這一模式不僅能夠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還能鍛煉學生多方面的能力[6]。(四)提升師資團隊。為了適應職業院校“機械設計基礎”實驗課程的要求,各個院校必須重視教師隊伍綜合素質的提升。院校可以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人員培訓活動、建立科學的獎懲制度等方式不斷督促教師提升自我能力,提高自身綜合修養。在提高教師專業素養的前提下,教師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當引導角色,教師必須在實驗之前充分了解實驗項目,確保自己能準確有序的進行實驗操作,并能夠邊做邊講解,節省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整個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實踐中去,努力為學生創造機會去接觸實驗器材和設備,增強學生的感官體驗,使得學生的實驗操作更加靈活。同時,在實驗過程中一旦出現問題要及時反饋和解決,并做好實驗記錄。實驗教學的整個過程必須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以確保實驗安全和實驗教學效果良好[7]。
三、結語
社會的逐步發展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趨向于實踐化。“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是機械專業重要的基礎性理論課程,重視基礎課程是人才培養的基礎,對基礎課程的良好把握是獲得扎實理論和技能知識的前提。為了更好的掌握這門課程,在教學時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因此,必須將實驗教學作為該課程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借助該課程,實現對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鑒于此,職業院校“機械設計基礎”實驗教學應該從優化課程理念、優化實驗課程、優化師資隊伍等方面入手,大力構建職業院校“機械設計基礎”實驗課程的教學體系,以不斷提升專業競爭力。
作者:鄧瑜 單位: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參考文獻]
[1]孫學娟.職業院校基礎理論課程改革模式實踐———以“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為例[J].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22-24.
[2]方肅.職業院校“機械設計基礎”實驗教學研究[J].職業,2016,(18):115.
[3]高鑫.高職“機械設計基礎”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24):149-150.
[4]竺志超,王勇,謝劍云.“機械設計基礎””實驗教學的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5):146-149.
[5]陳立德.機械設計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6]張一嗚.關于提高大學生動手能力的幾點思考[J].文教資料,2010,(33).
[7]梁豐,朱林劍,陳慶紅.在機械基礎實驗中培養學生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0,(2).
- 上一篇:現代機械設計方法分析
- 下一篇:機械設計制造注意事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