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課在高等專科學校教學中的應用
時間:2022-03-16 03:20:32
導語:慕課在高等專科學校教學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慕課的定義、分類以及在國內外的發展
慕課MOOC是一種大規模公開在線課程,其特點分別是大規模參與、開放式、在線訪問、精品化[1]。2008年,第一門慕課出現,2012年美國斯坦福大學推出的Coursera、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推出的Edx以及私立教育組織推出的Udacity成為國際慕課教育三駕馬車。2013年北大清華加盟慕課,復旦、上海交大與Coursera簽約,2014月3月,中國醫學教育慕課平臺建設暨慕課聯盟成立;在中國知網搜索關鍵字為“慕課”的文獻數量,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別為1篇、167篇與1395篇,慕課開始在中國蓬勃發展。慕課主要包含CMOOC、XMOOC及TMOOC三類教學模式[1]。其中,CMOOC以聯通主義理論為指導,師生運用社交軟件每隔一定時間圍繞專題開展研討共建教學,是一種基于交流的慕課,這是慕課設立的初衷;XMOOC以行為主義教學理論為基礎,以教學視頻講解為主,結合在線測評、同伴互助及課后作業幫助學生學習,是一種基于知識傳播的慕課;TMOOC讓學生運用工具獨立完成一些任務,老師對利用網絡提交的作品進行點評,是一種基于任務的以掌握復雜技能為目的的慕課;Coursera、Udacity、EdX三大MOOC機構的開放課程主要采用XMOOC模式。此外,通過慕課教學互動獲取的學生行為數據和反饋信息還可用于基于大數據的教學分析與評估,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慕課目前正逐步推出學分學位認證與就業推薦等內容,以進一步擴大影響力。
2慕課相對遠程教育、精品課程、微課的優點
2.1慕課與遠程教育的比較
慕課是從遠程教育發展而來,但它完全免費對外開放,實行突出重點難點的片段教學(單課時長一般控制在10~20分鐘),提供在線論壇互動,因此大幅度提高了課程利用率、降低學生認知負荷、增進學生學習效率。
2.2慕課與精品課程的比較
精品課程強調對一門課程的綜合性評價,包括教學隊伍建設、教學內容建設、教材建設、實驗建設、機制建設以及教學方法和手段建設六個方面內容,由于重申報、輕建設以及設置了訪問權限,導致建設效果低下、建成資源閑置;慕課的師生互動共建和開放式訪問模式有效彌補了這些不足。
2.3慕課與微課的比較
首先,慕課和微課都是以視頻教學為主要模式,但是微課強調的是個別教學點的片段教學,沒有復雜的課程體系,在國內主要應用于中小學基礎教育[2];慕課強調的是整個“微課程”的課程體系建設,在國內主要應用于高等教育;慕課有開課周期,教學視頻是隨著課程進度進展而陸續放出,當下一輪教學視頻有更新時還會暫停下載;慕課視頻的開放程度遠大于微課。第二,慕課在教師視頻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了隱去授課人的PPT視頻教學與高成本的情景劇式視頻教學(包含設備、視頻剪輯和后期處理、人力成本)兩種模式。著名的“可汗學院”采用的就是PPT教學視頻模式;麻省理工學院制作的“物理學的地標”課程是在意大利、荷蘭和英格蘭實地拍攝后創設出虛擬旅程,幫助學習者更好地將實際地點與物理學概念結合起來的高成本情景劇式慕課。第三,慕課增設了可進行師生互動的社區論壇,當該課程達到一定規模,擁有一定數量的在線答疑人員和廣大學生后,這種互動式交流將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最后,慕課通過仿真實驗、交互測試、無紙化考試軟件測評等措施進行課程效果評估,并根據學生在視頻學習中所產生的行為數據、互動熱點、測評結果,利用數據挖掘技術進行跟蹤記錄、推理分析和意義挖掘,實現反饋分析。總之,與遠程教育、精品課程、微課的比較再次突出了慕課的開放性、規模性、互動性、可評估性等優點,它不僅包括了一套完整的教學模式和課程標準,還大幅度提高了資源利用率與教學效率。
3慕課在教學中的應用意義與優點
3.1增強預習效率,推動翻轉式教育的發展
以課堂授課為主的傳統教育提倡通過“預習—學習—復習—練習”提高學習效率,是一種接受性學習;傳統教育被詬病的“填鴨式”教學通常也是由于學生缺乏預習等主動認知學習過程,導致教師不得不采用被動式傳授模式。新興的翻轉式教育強調學生加強預習過程,將部分接受性學習翻轉到課前,課堂中與教師通過互動進行探究性學習,促進教師因材施教,進而提升教學效果。相對于以書本和電子課件為主的傳統預習模式,慕課是信息時代的預習復習新手段,它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預習效率,也是實現翻轉式教學的必要輔助方式。但是,華東師范大學鐘啟泉教授指出,“人際互動思維碰撞是完整教育的必備過程”,翻轉式教育不能完全取代傳統授課教育,而只是一個有益補充。
3.2提高優質課程利用率,促進高校課程建設
中央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郭英劍院長提出,“特色高校、品牌教授、精品課程是慕課吸引聽眾的三大要素”。優質名校優秀教師的慕課,一方面可以提高該校其他平行班學生的學習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其他普通院校的相應課程建設,但這也導致高等專科學校自身構建的慕課訪問率不高,重復建設資源浪費。名校之間的競爭在于做出特色課程,達到你無我有,你有我優。而高等專科學校建設的慕課資源,應首先面向校內生和成人教育學生,達到實效獲得認可,提高社會知名度后再逐漸向校外拓展。
4慕課在高等專科學校教學應用存在的問題與發展思路
硬件設施不足以及學生自覺性較差是慕課在高等專科學校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兩個主要問題,只有著力解決這兩個問題,才能進一步推動慕課在高等專科學校的建設與普及。
4.1硬件設施薄弱
國內重點高校的電腦和網絡普及率較高,但是高等專科學校網絡帶寬較小、服務器較少、校內學生擁有的電腦不多,使得“硬件”薄弱點較為突出。以某高等專科學校的網絡選修課為例,該校推行網選選修課政策,數千名學生搶登校內服務器,造成整個校園網癱瘓,平時5~10分鐘內可以完成的選修操作竟然需要耗費1~5小時完成,學生因此將選修課戲稱為“搶修課”;僅僅是數千人的登陸操作都會造成網絡擁塞,這樣的網絡肯定無法滿足慕課視頻對外開放多點播放的客觀需求。
4.2學生完成率較低
在歐美國家,傳統家庭、學校教育培養的學生具有較好的獨立自主習慣,因此他們進行慕課學習時自覺性較強;中國傳統家庭和中小學教育塑造的學生學習依賴性較高(高等專科學校學生尤為突出),專科學校教師是對“半定型”學生進行再塑造,多數學生的自覺性往往是留級與考試制度逼迫產生,具有較強的被動特征。此外,慕課視頻時間大約為傳統授課時間的1/3,會大幅增加學生課后學習壓力。因此,缺乏學習壓力和目標的“放養式”慕課教育在高等專科學校的完成率較低,只有建立合理的教學、評價與認證體系,才能更好地提高慕課課程完成率與達成效果[3]。
4.3發展思路
投入資金拓寬校園網帶寬、增加服務器數量是做好慕課對外開放的前期準備;增加機房計算機數量,將慕課資源存入機房電腦中,在不耗費網絡資源的前提下解決校內學生擁有電腦較少導致的內部慕課學習瓶頸問題。將慕課中的專業核心課程作為相關專業學生的預習資源和其他專業學生的專業選修課資源,普通課程作為所有專業學生的公共選修課資源;抓大放小,安排慕課在重點專業課程有針對性地局部施行,降低學生必修課的額外學習壓力;同時以選修課方式促進慕課學習在所有專業的全面推廣。
4.4慕課與選修課、成教課的有機結合
將慕課引入選修課體系,既可以彌補選修課課程數量的不足,又可以提高學生課程學習質量,并擴充知識面。一方面,專業核心慕課作為本專業的前置選修課,以視頻自學的慕課模式讓學生提前預習推動翻轉式教育的施行,為后續的授課式課堂教學打下堅實基礎,更好地提高重點核心課程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作為其他專業的專業選修課,可進一步擴充學生知識體系結構。為確保慕課出勤率,以選修課班級為單位,在校內機房實施,由機房人員進行考勤;并可以通過QQ學習群以及校園網論壇,實現以宿舍、班級或專業為單位的互動學習,提高慕課教學質量。在課程學習過程中與課程結束時,利用無紙化考試軟件測評學生學習成效。成績數據一方面可作為后期的選修學分和質量認證依據;另一方面還可作為教學反饋的有效補充和測評依據,與未參加慕課學習的學生進行對照比較,檢驗慕課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改善幅度。慕課應用于成教課程,既可解決外地學生上課難問題(并進一步擴充外地生源),也可擴大學校慕課的社會影響力與認可度,推動其社會化發展進程。學習過程中可以采用中斷式問題和每隔幾次課的電子學習報告,提高學生學習參與率,學習結束后以回校考試,確保慕課課程的質量評估以及成教學分的認證。
4.5構建高等專科學校慕課教學體系測試平臺
國內外不少知名高校已經開始試行對慕課質量進行評估認證,比如運用網絡視頻遠程監控考試,將某些慕課學分與必修課學分掛鉤;不少學者也對慕課在高校教學等領域的運用進行了深入分析[4-6]。但相關研究主要從宏觀角度分析慕課給傳統教育帶來的改變以及大型高校新型課程體系的構建;由于高等專科學校的資金和技術限制,大范圍實施網絡監控考試等評估手段還較難實施,因此其慕課與必修課學分掛鉤措施目前尚不成熟。本文從微觀角度探討慕課在高等專科學校的示范應用,提出了構建以校園網和計算機機房為硬件平臺,以選修、成教學分為激勵機制,以無紙化考試軟件為測評系統,以翻轉式教育為預期目標的慕課教學體系測試平臺(如圖1),對高等專科學校慕課校內實施和校外推廣有一定參考意義。
作者:李宏林 張敏 單位: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參考文獻:
[1]賀斌.慕課:本質、現狀及其展望[J].江蘇教育研究,2014(1):1-7.
[2]王秋月.“慕課”“微課”與“翻轉課堂”的實質及其應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4(8):15-18.
[3]鄧宏鐘,李孟軍,遲妍,等.“慕課”發展中的問題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3,19(7):212-215.
[4]李斐,黃明東.“慕課”帶給高校的機遇與挑戰[J].中國高等教育,2014(7):22-26.
[5]邰楊芳,賀培風,袁永旭,等.基于MOOC構建高校課程教學新模式[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4,23(7):2-7.
[6]殷丙山,李玉.慕課發展及其對開放大學的啟示[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5):29-34.
- 上一篇:高等學校教學檔案收集工作思考
- 下一篇:化工原理課程設計教學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