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

時間:2022-05-08 02:44:10

導語:新課程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課程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

一、豐富創新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在幾年的音樂教學中發現很多學生喜歡音樂。許多學生喜歡唱流行歌,而不喜歡唱教材里的歌曲。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為此我也做了簡單的調查:1.學生認為教材的部分歌曲很難唱,很難聽,沒興趣唱。2.一直以來音樂課不重視、不考試、也不考評,無所謂。(學校不夠重視)3.音樂課形式單一,很枯燥,很乏味。為了調動學生在音樂課上的積極性,我重新整合教材,對教材有個取舍,比如江蘇民歌《茉莉花》的唱歌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聽一聽宋祖英在奧運會開幕式演唱的另外一首江蘇民歌《茉莉花》、河北民歌《茉莉花》等等,同樣是贊美茉莉花,但不同的民族就有不同的風格,讓學生感受音樂的無窮魅力,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此外適當加一些課外的有意義樂曲。如《蟲兒飛》、《感恩的心》、《祝你平安》、《童年》、《歌唱二小放牛郎》、《五星紅旗》、《中國人》等等,學生非常喜歡唱,學習積極性很高漲。此外更重要的就是教學方式需要不斷的豐富創新。小學生比較好玩、好動、好模仿,有強烈的好奇心。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也積累了一些經驗。“我的身體會唱歌”用柯爾文手勢學歌譜,“人體鋼琴”學歌譜,“跳格子”學歌譜,學生在快樂的游戲中加強對歌譜的認識與把握;教學生一些經典的游戲歌曲,如“找朋友”、“請你跟我這樣做”等等;通過朗誦詩歌來增強學生對節奏的把握;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充分感受音樂本身的內涵;通過畫畫、講故事、猜謎語等方式讓學生表達自己對于音樂的理解。此外,還可以讓學生模仿學習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聲音,簡單的如小動物的叫聲,還有家人的講話方式,電視節目里的聲音等等。

二、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多給孩子自由學習與想象的空間與時間

音樂課應該是自由的,教師要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充分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多留給孩子自由學習與想象的空間與時間。專家說過,一堂課,如果你花了40分鐘講課,那么你不是一個成功的老師,這堂課不是一堂成功的課。現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模式應該給學生更多自學的時間,所以在音樂課堂中我也會常常采用這樣的模式,如:平時的教唱現在改為學唱,學生在聽過兩遍歌曲以后,讓孩子直接唱,或以競賽的方式學唱,雖然在課堂中鬧出很多的笑話,但凡人都是在出錯中進步會更快。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學生的自學能力越來越強,他們會分析歌曲的重難點、相同相似樂句、怎樣更簡單地學唱歌曲的方法,無意間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成就感。有時我在課堂教學中設計能讓學生展現自我的環節,比如我會在每一節音樂課中騰出5分鐘時間給學生展示的機會,如唱唱歌、跳跳舞、演奏樂器,畫畫,談感受、創編,有時還組織學生們排演音樂劇、進行聲音模仿等,充分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的教學工具

在課堂教學中,一味教授知識往往會讓學生感覺枯燥乏味,缺少耐心,而多媒體技術直觀生動的表達,將教學的內容充分形象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和眼界,并且能夠提高課堂板書的質量,節約時間。例如直接放映樂隊演奏的現場情形,一些經典的音樂劇如《音樂之聲》,可以讓學生直觀的感受音樂演藝的魅力和沖擊,體會到那些音樂是如何演繹出來的。

四、讓音樂來啟迪智慧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自控力和遵紀意識尚且缺乏,而音樂教學相對于其它的教學方式更容易讓學生們接受,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授音樂的同時,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生的德育教育。通過音樂教學,教育學生應當遵守紀律,提高自控能力。在課堂上,可能會有一些同學愛做小動作,或者脫離老師的教學節奏,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當注意不要采取單純的責罰方式來糾正學生的行為,因為可能會適得其反。對于表現優異的學生,及時地給予鼓勵;對于表現不足的學生,可以通過善意的批評和有效地引導來讓他們認識錯誤,及時糾正。此外,應多給學生一些課堂表現的機會,增加師生間的互動,更大地激發學生融入課堂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五、適當地布置家庭作業

為了讓學生的音樂教學能夠更深入的開展,適當的布置家庭作業是有必要的。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音樂也是如此。通過讓學生有意識地觀察生活細節,按照自己的想法來進行加工,并且用音樂的方式來進行表達,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由于家庭環境的各不相同,學生所要表達的音樂思想也是不盡相同的,教師應當給予恰當的點評,在鼓勵學生創新行為的同時,發現問題并及時給予糾正。音樂教育對于學生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不斷豐富音樂教學的內容,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思考的問題。相信隨著教學改革研究的不斷深入,小學音樂教學也會越來越展現它的獨特魅力。

本文作者:孫利紅工作單位:浙江省慈溪市橋頭鎮三管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