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教學模式分析
時間:2022-05-08 02:47:24
導語:小學音樂教學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注重引領學生主體的個性發展
首先給學生推進“減負增效”。從教學上和精神給學生“減負”,我認為“減負”的出路在于備課與上課。教師如果能把精力花在備課上,功夫用在課堂上,真正做到突出主體,面向全體、因材施教,既教知識、又教學法,對學生的提問能逢山開路、逢水架橋,讓學生所學知識當堂消化。堅決杜絕布置大量機械性、重復性、懲罰性作業,提高作業布置的質量。凡是向學生布置的書面作業,教師必須及時批改、及時反饋。提倡特色作業,高效作業,還需老師放下架子,把學生放在心上,視學生為子女、朋友,彎下腰去和學生說話,走下講臺給學生講課,讓每一位學生都抬起頭走路,用這樣的教態與師德善待學生,學生沒有了精神負擔,能高效學習,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就是最實在的“減負”。其次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文化。象我校開展的“陽光體育”活動。倡導“健康第一”、“每天鍛煉一小時,幸福生活一輩子”、“我運動,我健康,我陽光,我快樂”的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健康理念,這樣磨練了學生的意志品質,培養了學生鍛煉的習慣。如每年舉辦象棋、合唱、書畫競賽、乒乓球、籃球等興趣活動,釋放了學生多余的精力,學生心靜下來了,課就聽得進去,學習效率自然得以提高,促進了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使學生在參與藝術活動中發現美、理解美、創造美,享受美。這樣使學生真正得到了減負。因為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天賦、不同的潛能、不同的發展空間。這就要求教師們在管理和教學中,不能無視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不能用“一刀切”的方式來對待學生,不能采取“壓”、“逼”、“灌”、“磨”的方法去教育學生;不能在課堂內外任意侵占和剝奪本該屬于學生的時間和空間;不能把學生培育成今天的“學習機器”、明天的“工作機器”;應該懂得只有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應該面對有個性差異的學生,實行有差異的教育,讓他們實現有差異的發展。
二、注重引領教師群體的專業發展
首先提高教師群體專業發展的意識。教師不是一瓶萬金油,而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職業。朱永新教授說:“教師是一個冒險甚至危險的職業,偉人和罪人都可能在他的手中形成。因此,教師必須如履薄冰,盡自己最大努力讓自己和自己的學生走上崇高。”教師還是一個最沒有老本可吃的職業,一個教師一旦缺乏了與時俱進的專業發展意識與能力,就會很快落伍甚至被淘汰。作為校領導們,應經常向教師作這方面的宣傳,不斷以專業眼光和從專業品質、專業技能等方面,去引導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再次形成教師群體專業發展的動力。魏書生說:“人與本職工作有五種境界:無心無意、三心二意、半心半意、一心一意、舍身忘我。人幸福快樂與否,取決于自己在哪種境界。”作為一個教師在工作中,要自覺解決好三種力的問題:即動力、能力和精力。因為教師缺乏動力,不愿意干;缺乏能力,不會干;缺乏精力,不能干。在這三者中,首先是動力問題。對教師來說,動力主要有精神動力和物質動力。這就要求校領導們,引導教師通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專業引領等方式,去不斷加快教師的專業發展。鼓勵教師在專業發展上成名成家。三、注重引領學校建設的可持續發展首先明確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思路。1.讓每一處環境體現育人氣息。我們的校園整體布置充滿了“陽光、書香、和諧、溫馨”,校園內的每一顆樹木都展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成長,每一種植物的種植都賦予了“讓花草伴我成長”的生命意義。如文化長廊、教室文化墻,也在發揮它的育人功能。在班級文化墻的布置上,每一個班都做到了讓學生參與,讓每一位學生的特長得到展示:書法、繪畫、剪紙、小報、個性照片……應有盡有。同學們看到文化墻上自己的勞動成果,也就體驗了成功的喜悅。這不但激發了我校學生的創作興趣和聰明智慧,而且培養了學生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熱愛學校和愛護校園的感情。2.讓每校園文化富有生命活力。校園是學生生活和學習的重要場所。學校的名言、警句以及溫馨的提示,都會伴隨著同學們的成長,對他們的一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我校在努力打造濃濃的校園文化氛圍時,在利用名人偉人的名言警句的基礎上,根據“為孩子成長服務”的辦學理念,在師生中廣泛征集并形成了自己的校本名言提出了“管理講科學、教學求效益、師生同發展、辦學有特色”,“微笑是我們的語言,文明是我們的信念”,“樹文明形象,做學習主人”,“活力學校、和諧校園、精神家園”,“擁有感恩之心、寬容之心、欣賞之心,做快樂小主人”等等。將精選出來的這些校本名言制作成廊道、臺階、桌面文化。創造這些濃厚的校園文氛圍成本既低又能產生規范了師生日常行為的作用,又強化了師生發展的目標,更激發了全校師生追求卓越的生命活力。
“教育不是管束人,是發展人,不是死守教育,而是走進生活,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學會創造,不是記住別人的思考,而是產生自己的思考。”教育如此,學校亦然,一所學校不是在創新中發展,就注定在封閉中滅亡,這就要求教師,應懂得把實用性教研、把創辦特色學校、把提升學校文化底蘊。我堅信,通過全校師生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西城小學一定會迎來一個燦爛美好的明天!
本文作者:馮莉工作單位: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杭錦后旗西城小學
- 上一篇:新課程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
- 下一篇:小學音樂教學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