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創新教育論文
時間:2022-03-22 10:51:30
導語:小學音樂創新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小學階段音樂課程教學中適當加入創新性的教育內容既可充分調動小學生對于音樂課程的學習樂趣,開啟音樂才能的創新能力,而且還能對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著重分析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融入創新性理念的意義及開展創新教育的途徑,希望可以為小學生音樂教學創新實力的進一步提高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和實際操作經驗。
關鍵詞:創新教育;小學音樂;教學;運用
創新教育就是以培養人們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教育模式中結合創新性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創新精神和積極探索精神,從而達到讓每一名學生都具有獨特個性,放飛自我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從原本被動的學習模式轉變成為主動的學習模式,從而開拓創新思維想象空間。
一、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意義
創新性教育把培育人們的實際操作水平和創新意識作為價值觀念的發展方向,以培育創新性和創造性極強的人才作為教育的初衷。將創新理念融入教學內容這不僅是發展人們創新本性的一種需求,同樣也是進一步優化教育結構,全方位優化素質教育的根本保證。小學階段大部分學生都會出現控制能力差、無法集中注意力等現象。小學老師在音樂課程教學過程中充分的發揮創新教育的特征可以有效的幫助注意力分散的學生再次集中,還可以適當的調整小學生略顯忙碌和緊張的學習環境,指引學生正確的心理發展方向。在小學音樂課程中融入一定的創新教育理念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細致的觀察能力和高效率的記憶能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推進學生其他課程的學習。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要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
小學階段有關音樂方面的教育中心理念就是審美能力的培育,人們通常提及的優化音樂場所實則制造出美好優良音樂教學背景的舉措,讓前來音樂教室學習的學生自踏入教室就能感受到藝術帶來的美感,在適宜的環境中對音樂進行欣賞和品鑒能夠讓學生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深刻地感知到音樂的獨特魅力,充分的發揮了音樂育人的特別優勢。所以,音樂老師就應當按照不同的授課內容和授課方向加以布置,讓授課內容和授課環境相互輝映,連接成一體,給學生充分發揮創新能力的環境。例如,音樂教室空白墻面可以進行簡單的裝飾,張貼一些賞心悅目的山水畫或具有科普性的音樂家畫像等,使得學生在合適的學習背景中急速提高自己對于音樂品質的斟酌能力之外,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加強對音樂的綜合品鑒能力[1]。
三、新課改下小學音樂創新教育的實現途徑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立足音樂的育人功能,對學生進行很好的德育教育,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促進良好教學效果的實現。(一)實現音樂自身的意義。在小學音樂的教學中,創新教育的思想要求教師應當以培養創新人才和創造人才為基本目標,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對于小學生而言,自制能力、自控能力差以及注意力不集中是他們普遍存在的問題,同時也是小學生的弱點。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抓住小學生的弱點,在教學的過程中進行重點的培育,巧妙運用音樂學科趣味性、教育性的功能,促進學生記憶力、想象力和創新力的提升。同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應當發揮音樂的陶冶功能,讓學生懂得用音樂舒緩情緒,調節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壓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二)創設教學氛圍,陶冶情操。音樂是陶冶情操的有效手段,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很多教師都是通過音樂課程的開展,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在小學音樂的教學中,教師應當立足音樂審美教育的功能,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教學氛圍和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既定的環境中能夠趣味學習,實現良好的小學音樂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音樂教育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美化音樂教室的方式,讓學生在美好的環境中學習,給學生一種賞心悅目之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座椅的排列法如環形、半圓形等變換方式,增加音樂教學的美感。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在墻壁上張貼一些美麗有趣的圖畫,讓學生找到學習音樂的感覺,讓學生在這種美好的、潛移默化的環境感染中,陶冶情操,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2]。(三)重視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是新課程改革賦予現代教師教學的基本要求。針對當前教師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現狀,小學音樂教師應當強化學生主體地位的培養,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這里的主體地位培養包括幾個方面:一是教師在音樂課程的選擇時,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點,盡可能選取學生喜歡的音樂,這樣方能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目的;二是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改變過去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音樂課堂的小主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音樂綜合素質的提升。(四)重視教師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對于教師的教育而言,要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得先有一桶水。因此,要想實現小學音樂教學的改革和創新,需要不斷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例如,一些幽默風趣的教師,往往能夠將死氣沉沉的教學上得趣味十足;而知識淵博的教師,往往能夠海闊天空讓學生了解不少的知識。因此,作為小學音樂教師,應當不斷加強自身的音樂學習,全面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為促進小學音樂教學的創新奠定基礎。總而言之,音樂是陶冶情操,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課程。在小學音樂的教學中,教師應當針對當前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采取針對性的解決對策,促進小學音樂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作為小學階段音樂教學領域的創新教育來講,更重要的根本就是培育學生的綜合創新性,使其發揮最大限度。所以,針對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內容的創新性突破應當不斷加深,只有這樣才能夠為國家培育出更多更具創新性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學連.創新教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實現路徑[J].知識窗(教師版),2017,(12):88-88.
[2]宋小霞.淺析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中華少年,2017,(03):162-162.
[3]鄧祎萍.試論小學音樂創新教育[J].江西教育,2017,(9):33-34.
作者:孟萱 單位:青島市市北區海逸學校
- 上一篇:高中地理課堂提問有效性研究
- 下一篇:多元文化在小學音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