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課堂節奏教學方法

時間:2022-09-04 08:37:27

導語:小學音樂課堂節奏教學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音樂課堂節奏教學方法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和推廣,國家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完善節奏教學的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更加符合國家的發展要求。本文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就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開展節奏教學提出了有關策略,希望對教師開展節奏教學能夠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音樂;節奏教學;聯系生活

一小學音樂課堂中節奏的教學方法

(一)創新小學音樂的課題導入。不管是音樂教學還是普通的文化課教學都存在教師在課題導入時采用傳統的模式,不能有效地使學生融入小學音樂教學當中,這樣就會出現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不能有效地掌握小學音樂的重要內容,那么在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更是無從談起,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該創新課題導入,使學生能夠有效地融入教師創設的環境之中。教師可以采用播放視頻介紹音樂背景的方式,讓學生對音樂的內容有所了解,同時這樣的方式給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帶來一定的沖擊,從而還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在教學《七子之歌》時,先讓學生觀看有關澳門回歸的內容,然后對學生說“同學們看到的是澳門回歸的有關視頻,然后感受一下音樂中體現的對回歸祖國的渴望”,學生開始仔細觀看有關視頻并在觀看之后積極地發表自己的意見“雖然澳門離開祖國這么多年,但是他仍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還有的學生說“我在聽到音樂之后感受到澳門回歸是民心所向”,還有的學生說“我們應該不斷增強祖國的綜合實力,不讓祖國的任何領土離開祖國的懷抱”,學生在觀看和討論之后對《七子之歌》有了自己的想法,能夠感同身受的體會歌曲中表達的內涵。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讓學生觀看視頻和對視頻中和音樂中的有關內容進行討論的方式創新課題導入的方式,使學生能夠積極地融入小學音樂教學當中。(二)讓學生學會聽節奏。在音樂教學中提高學生耳朵的敏感程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師在開展節奏教學的時候首先應該讓學生學會聽節奏,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節奏的敏感程度,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聽節奏的過程中感受音樂的魅力。教師讓學生聽節奏具體可以體現在教師組織學生對有關音樂作品進行賞析,然后在賞析的過程中感受音樂的節奏。以《保衛黃河》為例,首先教師播放《保衛黃河》的音頻,讓學生感受音樂的節奏然后對學生說“同學們剛剛聽到的這首歌叫作保衛黃河,這首歌的節奏具有鮮明的特點,下面同學們再聽一下這首歌并在聽的過程中感受歌曲的節奏”,教師又為學生播放了一次《保衛黃河》,這次學生在聽得過程中著重感受歌曲中的節奏特點,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耳朵還讓學生對節奏的有關特點有了初步的了解,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播放《保衛黃河》的有關音頻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其中的節奏并掌握其中節奏的特點,從而達到讓學生學會聽節奏的目的。(三)聯系學生的生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聯系學生的生活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還能讓學生將生活中的經驗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開展節奏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積極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了解節奏的具體內容還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積極地參與到節奏教學的教學活動當中。教師在開展節奏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讓學生通過拍手的方式感受節奏的快慢,并以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充分了解,比如教師說“我們在生活中是怎么模仿老牛的呢”,學生立刻異口同聲地回答說“哞哞哞”,教師笑了笑對學生說“同學們學得非常好,同學們來感受一下老牛的叫聲是不是很慢呢,這和我們音樂中的節奏是一樣的”,教師通過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了解到了節奏的快慢,這樣的教學方式比教師對理論知識進行講解要更加生動形象,便于學生理解。然后教師結合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了解節奏的強弱,教師對學生說“我們向深山中大喊一聲是不是會出現回聲,那同學們知道這體現了節奏中的什么嗎”,教師提問之后,學生開始小聲討論起來,然后學生一小聲地說了一句“是節奏中的強弱”,教師聽到之后說“這位同學們回答得非常好,就是節奏的強弱”,教師通過讓學生理解生活中的實例的方式讓學生了解節奏的強弱。最后教師通過舉例讓學生了解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教師對學生說“二分音符就像是我們瘸著腳走路,走得很慢,四分音符就像是我們正常走路,而八分音符就是穿著輪滑鞋”,然后學生恍然大悟說“在這些音符中二分音符是最慢的,四分音符其次,八分音符最快”,教師以這樣的方式提高了學生對音符的認識能力。教師除了向學生舉例讓學生了解不同音符的不同特點還可以通過讓學生表演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教師在紙上寫上八分音符、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然后讓學生抽簽,抽到音符的學生要通過表演的形式把音符展示出來,學生在表演八分音符的時候蹦蹦跳跳,一下就把八分音符的特點生動地展現了出來,有的學生表演的是四分音符,通過走路慢條斯理的方式將四分音符的特點展現出來,有的學生表演的是二分音符,學生就通過表演老爺爺走路的方式展現二分音符的特點,這樣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不僅活躍了氣氛還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列舉生活中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節奏中重要的理論知識,能夠使學生利用生活經驗進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了解。(四)注意銜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音樂世界。小學音樂教學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將知識與生活中的故事進行有效銜接,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通過教師列舉的生動形象的例子加深對音樂教學中產生的理論知識,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將生動形象的故事與小學音樂中產生的了理論知識進行有效銜接,從而能夠使學生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變為直觀生動的內容,讓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音樂中的具體內容。例如教師在教學《我愿住在童話里》時就可以采取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向學生介紹有關的童話故事,“同學們今天怎么要學的是《我愿住在童話里》,那大家都知道哪些童話故事呢”,學生開始爭先恐后地回答,有的學生說“我知道灰姑娘的故事”,有的學生說“我知道白雪公主的故事”,還有的學生說“我知道丑小鴨的故事”,教師針對學生發言,進行總結“同學們說的都不錯,老師看好同學都在說丑小鴨的故事,下面老師就給大家講一下丑小鴨變白天鵝的故事”,教師將丑小鴨被人歧視,到最后變成白天鵝的過程講述的十分詳細,學生在聽得過程中也十分投入,然后教師對學生說“同學們剛剛聽到丑小鴨的故事有什么樣的感受呢”,學生開始積極的回答“我們在生活中不應該放棄自己,丑小鴨也有變成白天鵝的一天”,教師說“這位同學說得非常好,下面哪位同學介紹一下,你們認為童話是怎么樣的”,有的學生說“我在童話里可以做現實生活中不能做的夢”,還有的學生說“童話里是一種虛幻夢境的表現”,教師接著問“那同學們喜歡住在童話里嗎”,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說“愿意”,教師笑了笑說“好,同學們現在帶著你們對童話的了解咱們繼續了解《我愿住在童話里》這首歌曲”,學生不僅對教師講述的理論知識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教師以音樂與故事銜接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歌曲中的內容。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讓學生討論有關童話故事以及為學生講述有關的童話故事的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音樂世界。

二結語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新小學音樂的課題導入、讓學生學會聽節奏、在教學過程中聯系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運動中感受節奏特點注意銜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音樂世界的方式使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進而提高學生感受音樂節奏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嬋.小蝌蚪游走在五條平行線上的律動——淺議五線譜教學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學習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3(11):163-164.

[2]閻小青.淺析小學音樂教學小學生審美教育的培養[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1(4).

[3]尹枝華.關于小學音樂教育中趣味教學的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4(27):268-269.

作者:宋艷 單位: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招生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