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教學節奏訓練探究

時間:2022-04-16 11:30:05

導語:小學音樂教學節奏訓練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音樂教學節奏訓練探究

當今社會,學校越來越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而音樂教學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必不可少的一環。其中,節奏感是音樂教學的重要部分,也是音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學習音樂的基礎是節奏感,教師要想讓學生掌握唱歌的基本功,那么第一步就是教學生感受節奏,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音樂的內在美。節奏訓練考驗的不僅僅是學生的學習能力,更是教師的教學能力。小學階段是培養節奏感的最佳時期,教師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節奏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表現能力,同時也能使學生慢慢具有展示美、創造美的能力,讓教師的教學過程更加順暢。

利用語言、聲音、動作培養學生節奏

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限,如果在課堂中所學的知識超過了他們認知,理解起來就不太容易,因此教師利用一些簡單易懂的教學方法(如簡單的肢體語言、直接的聲音教學)對提高教學效率大有裨益。自古以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就依靠語言,而音樂是語言的另一種表達形式,節奏能夠調動人們的感官認知,因此,在教學中要想學生感知音樂,就要教會學生掌握節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利用說話的節奏感,通過拍手、敲桌子、跺腳以及教師的手勢指導等,慢慢培養學生的節奏感,使學生對音樂產生更多的興趣。

形象地開展附點音符教學,讓學生了解節奏感

在音樂教學中,附點音符可以說是培養節奏感的基礎,但也是最難的,要想讓學生掌握附點音符,不是簡單的事情。部分教師在教學課堂上單一地傳授知識,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時間一長,學生若是還沒有掌握,就會產生厭煩感,如此就難以掌握附點音符的節奏感。那么,這時教師講解清楚附點音符的知識至關重要。例如,教師在講解人音版二年級下冊《郊游》時,可先為學生示范一遍,然后讓學生跟唱,同時啟發學生發現本節課的重難點,最后再列出節奏,講解附點音符的含義。在之后講解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長笛,采用“你吹你猜”的方法,讓不同的學生吹奏,然后再由其他學生猜是什么曲目。這樣整個課堂的學習氣氛都活躍了起來,而且能讓每一位學生都明白什么是節奏感,通過這樣的方式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對音樂的喜愛也會與日俱增。

營造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輕松掌握節奏感

縱觀學生身心發展的整個階段,小學時期,他們最大的天性就是好玩、愛動,會更青睞娛樂性強的知識,因此音樂有著先天的優勢。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該注意授課的風格,采用更加靈活的方式授課,創造輕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如教師在教授四年級上冊《中國功夫》這一課的時候,可以先播放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武術表演視頻,營造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感官,先激起學生對中國功夫的自豪感,之后詢問學生是否對功夫感興趣以及具體原因,最后再引入教學內容。課堂教學采用的方式是讓學生分角色隨歌曲錄音唱全曲樂譜,這首歌本身就氣勢恢宏,節奏感非常強,非常適合作為訓練學生節奏感的曲目,還能培養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適度利用古詩文的斷句技巧培養學生節奏感

詩、歌不分家,在古代,詩本來就可以吟唱,學生掌握一定的詩歌斷句方法,對形成音樂節奏感大有裨益。詩歌中蘊含著豐富的意象和情感,小學音樂教師可借助詩歌朗讀,讓學生學會劃分節奏的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一邊打拍子一邊講解,利用聲音和動作的雙重教學,更有助于學生學習節奏感。教師在利用朗誦古詩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節奏感時,可以選擇李白的《靜夜思》,這首詩前兩句采用的是二三式子,后兩句是二一二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當然,還有很多詩歌可供選擇,教師可以多挖掘。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劃分節奏的技巧,而且能讓音樂學科和語文學科形成互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對學生的將來會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小學生的能力不夠成熟,教師要讓學生掌握節奏感,不能依靠單一的教授方式,而要結合多種方式。同時,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培養學生對音樂美感的感受能力,讓學生學會欣賞音樂的內在美。

總之,擁有節奏感是學生認識、感受美的基本途徑,教師應不斷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能幫助學生掌握節奏感,最終讓學生勇敢表現自己,甚至學會自己創造音樂美。

作者:李藝鮮 單位: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白山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