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童話閱讀教學研究
時間:2022-10-13 11:17:01
導語:小學童話閱讀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童話用最生動的情節和想象力,為兒童營造了富有想象力的空間,能不斷愉悅學生心靈,也能促進兒童精神世界發展。因此,小學語文教材中,童話作品也占了較大的篇幅。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童話教學喜憂參半。教材中雖然有一定數量的童話故事,但受到教師自身教學理念和教學素養等方面影響,導致童話教學方法單一,沒有體現出童話的自身價值。針對此類問題,本人從童話教學的品讀感悟入手,淺析如何有效提升童話教學效率。
一、品讀———體會語言美
童話是文學的一種載體,是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等手法,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種文學樣式。它講述的是虛擬的故事,并不是真實的。其中的“人物”,也是假想形象,但它所表現的人、事、關系、道理,卻是現實生活的映射。讀的根本在于教師。只有教師用飽含深情富有色彩的朗讀,才能展現出語言的魅力。教師讀不僅能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還能牽引學生情感,同時激發學生想象。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抓住童話語言來誘導學生感受語言美,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有所知、有所感、有所悟。以《丑小鴨》一文為例,首先引導學生通過齊度、自讀以及表演讀等方式抓住描寫丑小鴨的句子,如:“丑小鴨感到非常孤單,就鉆出籬笆,離開了家。“”丑小鴨望著潔白美麗的天鵝,又驚奇又羨慕。”然后層層遞進地研讀,讓學生在讀中入境并與丑小鴨的遭遇產生共鳴。這樣學生才能通過精妙的語言走進童話意境,體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實現學生與文本的心靈對碰。
二、感悟———體驗情感美
童話故事多短小精悍,情節跌宕起伏,其細膩的情感往往能抓住學生的心。在童話教學中,激發學生情感,讓學生飛揚個性并加深情感體驗是童話教學的一大特色。以此為切入點,創建精彩的場景,讓學生在表演中獲得與生活相關的體驗尤為重要。以《七顆鉆石》為例,教師可以設計“路人討水”這段讓學生表演,還原當時的環境,通過學生表演小組評說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小女孩的愛心讓水缸有了不可思議的變化,同時,要讓小女孩的愛心得到升華,讓學生的愛心在此基礎上受到熏陶感染。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童話的理解,也鍛煉了表達能力。而感悟文學內涵的過程也豐富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內心的情感世界,使學生感受到童話的形象美與情感美的同時也體現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
三、博思———尊重個性美
新課標指出:低年級學生主要培養他們“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由此可見,注重學生讀的實踐,用語言互動的朗讀方式,讓學生在讀中體驗,讀中感悟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由于不同學生對同種事物的見解不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審美體驗,不讓學生機械化地讀而是在讀的過程中完善感知、感悟與理解的心理過程,讓學生真正受到美的熏陶。任何越俎代庖的理解都不能代替學生完成屬于學生自己的體驗和感悟。因此,童話教學要摒棄教條,讓審美深入學生心里,不能把解釋什么道理充當教學目標,這樣完全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要讓學生真切地體驗到文學的擴張力,進而表達出學生自己的理解與想象。同時,童話中的離奇情節與虛構環境人物是幻想的核心,沒有幻想的童話不是真正的童話,只有尊重學生個性,讓學生發揮想象才能真正走進童話世界,領悟童話的真、善、美。
四、人文———品味文學美
教學是一門藝術,擁有這門藝術的基點就是想象。新課標強調學生想象力的培養,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此,童話教學是建立在熟讀的基礎上,有步驟地引導學生融入到童話世界,并根據已有的情節去續寫、續講童話。如,在《小柳樹與小棗樹》的結局就留有文字空白:小柳樹聽了,覺得非常不好意思。這樣令人深省的結局能給學生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小柳樹說這句是什么意思?說了這些話以后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學生可以從更多角度的去領悟故事,大膽編排。因為多數的童話結局都不盡如人意,教師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寫作的興趣,也能充分感受到童話的情節美與文字美。綜上所述,童話教學不能局限于文本,要在閱讀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初步的品評與賞析指導,讓學生初步掌握鑒賞能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采用孩子們能夠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拉近與孩子的距離,使孩子們輕松走進作者所描繪的世界。不僅可以調動課堂氛圍,填補課堂空白,還可以激發學生的語言表達與交流的潛力。因此,引入童話教學不僅能夠幫助他們的學習,還能舒緩他們的壓力。
作者:張銳 單位:吉林省長春市第一實驗銀河小學
- 上一篇:批判性思維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 下一篇:網絡輔助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