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大學生閱讀素養培養策略

時間:2022-11-05 03:46:25

導語:淺談大學生閱讀素養培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大學生閱讀素養培養策略

[摘要]培養大學生閱讀素養對于大學生自身的成長和國家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以大學生閱讀行為調查為基礎,掌握大學生閱讀素養現狀。探討提升大學生閱讀素養的策略:加強統一領導,營造良好閱讀氛圍;開展閱讀教育,提高閱讀能力;優化閱讀資源,保障閱讀需求;深化閱讀推廣,引導閱讀行為;建設閱讀教育師資,提升教育水平。

[關鍵詞]閱讀行為;大學生;閱讀素養;閱讀推廣

英國哲學家波普爾說:“即便人類面臨滅頂之災,只要圖書館里的書籍保存完好,人類就完全可以重建自己的文明。”人類之所以能夠不斷發展、進步,就在于人類擁有記錄了人類文明成果的書籍。人類文明的發展史是一部知識的創造、交流、再創造并不斷積累的螺旋式上升的歷史,而閱讀是人類獲得信息和知識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人口素質和國家實力的引擎。大學生是未來國家科技和文化發展的生力軍,大學生的閱讀素養水平直接影響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因此調研、分析大學生的閱讀行為,有針對性地開展閱讀素養教育,強化大學生的閱讀意識、激發閱讀興趣、提升閱讀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大學生閱讀素養現狀分析

1.1圖書館館藏圖書借閱數據分析。圖書館是大學生閱讀的主要場所,圖書館館藏圖書借閱數據可以反映大學生閱讀興趣及閱讀需求。筆者現以黑龍江工程學院圖書館為例,結合館藏借閱數據分析,試圖梳理和把握讀利用圖書館的行為規律。1.1.1館藏圖書借閱量統計。對黑龍江工程學院圖書館2014—2018年館藏紙質圖書借閱量進行統計,結果顯示五年間館藏圖書借閱量呈逐年下降趨勢(見圖1)。這種狀況在高校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需要高校提高對大學生閱讀教育的重視程度,加強教育引導。1.1.2館藏圖書分類借閱統計館藏圖書分類借閱統計發現,2014—2018年期間,每年借閱比例排行前五名主要集中在T、I、H、U、O、B類(見表1)。其中,T、H、U、O類和學校設置專業相關,I類是各類型讀者普遍喜歡的類目,B類中心理學部分借閱比例較高。即使借閱比例較高的類目,利用率也偏低。2014—2018年,T類利用率19.08%,I類24.96%,H類18.30%,U類11.57%,O類15.67%,B類24.71%。全部館藏利用率17.40%。提高館藏利用率同樣需要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培養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1.2大學生閱讀行為調查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利用問卷星網絡調查平臺,對大學生閱讀行為進行調查。調查內容主要包括閱讀目的、閱讀時間、閱讀方式、閱讀資源、閱讀內容、閱讀習慣、閱讀量及對閱讀推廣的認識和建議等。共收到問卷306份。1.2.1閱讀意愿。本次調查306人中,明確自己“不喜歡”閱讀的有87人,“非常喜歡”閱讀的僅34人。43.79%的同學平均每天閱讀時間在1小時以內。平均每學期閱讀紙質圖書數量有63.73%的學生選擇1~5本;15.03%的學生每學期閱讀圖書1本以下,即基本不閱讀,這部分學生年閱讀量遠低于2018年我國人均紙質書閱讀量4.67本[1];高閱讀量人數偏少,每學期閱讀10本以上的人只有6.54%。可見,大學生閱讀意識淡漠,閱讀意愿降低。1.2.2閱讀目的。隨著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增大,“提升就業能力”和“考研、考證”成為大學生閱讀的主要目的,這種狀況容易造成大學生知識結構單一,對大學生全面發展不利。另外,有20.59%的學生沒有明確目的,閱讀只是用來消磨時間(見圖2),故有必要通過培養閱讀素養來引導其閱讀行為。1.2.3閱讀量減少的原因。閱讀量減少,除“沒有時間”外,主要原因還有“缺少閱讀知識”“不掌握閱讀方法”“沒有興趣”(見圖3)。所以,通過閱讀教育傳授閱讀知識,通過閱讀推廣活動激發閱讀興趣,對于改善大學生閱讀現狀極為重要。1.2.4閱讀內容及閱讀方式。作為民族文化和知識的結晶,經典名著因其獨特價值,獲得了大學生的普遍認可。可見,大學生對閱讀內容的選擇是健康向上的。但是,還有45.42%和44.44%的學生將休閑娛樂類、新聞資訊類作為閱讀的主要內容,這部分學生的閱讀選擇仍需加以引導。在閱讀方式上,選擇手機、電腦、電子閱讀器閱讀的遠多于紙質書刊(見圖4),說明新技術、新媒體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很大。1.2.5閱讀習慣及閱讀技巧通過閱讀習慣及閱讀技巧調查發現,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掌握了最基本的閱讀知識,但是只有21.24%的學生有“做閱讀筆記、寫心得”的閱讀習慣,有24.18%的學生能夠“梳理知識框架,繪制思維導圖”,而且有22.55%的學生“未掌握閱讀技巧”(見表2)。由此可見,當前大學生的閱讀習慣及掌握的閱讀技巧無法滿足閱讀需求,導致閱讀能力下降,這也正是大學生閱讀量減少的原因。1.2.6對閱讀推廣缺乏了解,參與熱情低被調查大學生普遍對閱讀推廣缺乏了解,很少參加閱讀推廣活動。11.11%的同學“經常參加”“偶爾參加”的占55.56%,有33.33%的同學“不參加”。喜歡的閱讀推廣形式主要有:名家講座(38.24%)、閱讀課程(27.12%)、閱讀競賽(26.14%)、讀書沙龍(26.14%)、圖書漂流(23.2%)。由于對閱讀推廣缺乏了解,且很少參加閱讀推廣活動,所以“對閱讀推廣活動的建議”有很多同學填寫“無”或者“對閱讀推廣不了解,無建議”。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學生閱讀意愿降低,對閱讀推廣活動缺乏興趣;另一方面說明圖書館宣傳工作不到位,影響面不夠。填寫的建議主要集中在“擴大宣傳”“注重實效”和“使用新媒體,形式新穎”等方面。1.2.7認同閱讀素養課程重要性,對閱讀素養課程期望值高調查發現,大學生對開設閱讀素養課程必要性有足夠的認識,認為開設閱讀素養課程“非常必要”和“有必要”的比例分別為43.79%和45.42%,只有5.88%的學生認為“沒有必要”,4.9%的學生“不清楚”。同時,對閱讀素養課程期望值較高,按照選項選擇人數比例從高到低依次為:“培養閱讀興趣”(60.78%)、“了解更多獲取優質書籍的渠道”(53.59%)、“掌握閱讀方法、閱讀技巧”(50.98%)、“提升文獻檢索技能”(40.52%)、“培養鑒賞能力,提升閱讀品位”(39.22%)、“提高解讀能力”(36.93%)。

2大學生閱讀素養培養的必要性

總理指出:讀書關系到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和修養,關系到一個民族的素質,關系到一個國家的興旺發達[2]。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教授說過:于個人,讀書益智修身;于社會,讀書構建秩序與和諧;于國家,讀書富國強民。“互聯網+”時代培養大學生閱讀素養,具有特殊的時代意義。“互聯網+”時代信息數量龐大,內容繁雜,媒介形態不斷演變,大學生對信息、知識的鑒別、選擇能力越來越重要,閱讀環境的改變對閱讀素養提出更高的要求。2014年10月,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要國際組織教育發展重要報告分析”項目總結出全球教育發展的十大最新理念和趨勢,并指出閱讀素養成為了成功的核心技能[3]。而由調查結果可見,當前大學生閱讀素養狀況無法滿足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需求,對大學生進行閱讀素養培養極其必要。高校圖書館的一項重要職責是傳播知識、推廣閱讀[4]。2005年,中國圖書館學會將“倡導全民閱讀”作為重要任務寫入《中國圖書館學會章程》,并在《圖書館服務宣言》中鄭重承諾:圖書館以促進全民閱讀、為公民終身學習提供保障作為職業目標和社會責任。圖書館豐富的館藏是以利用為目的的,對大學生進行閱讀素養教育既能提高館藏利用率,也是圖書館教育職能的體現,更是圖書館完成文化傳承任務的重要保障。

3提升大學生閱讀素養的策略

3.1加強統一領導,營造良好閱讀氛圍。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長、2012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全民閱讀形象代言人”朱永新先生認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5]。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力量對于一個國家軟實力與核心競爭力的培育起著關鍵作用,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大學生是閱讀的主體之一,提升其閱讀素養,首先要從國家層面入手,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組織,完善閱讀素養培養機制,建立以閱讀課程為主體,以閱讀資源為支撐,以閱讀活動為輔助,以閱讀師資為保障的多措并舉的大學生閱讀素養培養保障體系(見圖5),保證、規范、引導閱讀行為,營造閱讀的良好氛圍,強化閱讀意識,提高閱讀興趣,調動閱讀積極性。3.2開展閱讀教育,提高閱讀能力。由調查結果可見,當前大學生閱讀意識淡漠,閱讀能力弱化。閱讀能力是學習一切知識的基礎,良好的閱讀教育是閱讀素養提升的關鍵。美國大學人文教育的核心課程——經典閱讀與寫作,是大學生的“公共必修課”,通過閱讀方法的指引培養大學生閱讀能力[6]。我國高校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務是把閱讀教育作為通識教育納入高校的教育體系,以閱讀素養課程為主體,輔以專題講座、自主學習平臺等[7],構建大學生閱讀素養教育體系,有效提升大學生閱讀素養,促進大學生知識素養、能力素養、文化素養的全面發育和成長[8]。大學生閱讀素養課程要在國家、學校、圖書館三方面充分重視的基礎上,制定規范的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標,積極采用教學新技術、新方法,構建基于MOOC、翻轉課堂、QQ群、微信群等多種平臺下的互動教學模式,完善課程考核機制,將圖書借閱量、閱讀推廣活動參與度等作為學生閱讀素養課程成績考核的一部分[9]。學生通過閱讀素養課程學習,能夠充分認識閱讀的重要性,熟悉閱讀資源,熟練掌握閱讀方法和技巧,強化閱讀能力、鑒賞能力,不斷提升閱讀質量[10]。3.3優化閱讀資源,保障閱讀需求。數量豐富、類型多樣的閱讀資源是培養大學生閱讀素養的重要保障。一方面,通過問卷調查、座談會、大數據分析等多種渠道掌握讀者的閱讀需求,結合本館自身的客觀條件,合理確定紙質資源與數字資源配置比例,以需求為導向優化館藏建設,提高資源的針對性[11];另一方面,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整合館藏的紙質資源、電子資源和網絡資源,建立統一的檢索平臺,對各類資源進行分類整理、加工組織,以先進技術為依托完善檢索系統,實現館內資源檢索、導航、推介等一站式服務[12],方便讀者利用館藏資源。3.4深化閱讀推廣,引導閱讀行為。“書是為了用的”,圖書館的閱讀推廣工作可以促進“每本書有其讀者”,為好書尋找讀者,引導讀者閱讀,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工作可以有效地促進大學生閱讀素養的提升。由調查可見,大學生對閱讀推廣活動參與熱情較低,除大學生自身原因外,也說明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吸引力不足,需要從內容到形式進一步完善。3.4.1跟蹤讀者閱讀需求,提高閱讀推廣的針對性。圖書館的海量館藏,無論是經典文獻還是專業文獻,均有其存在的價值,閱讀推廣的任務就是針對不同讀者群的需求,向讀者推介讀者真正需要的資源,節省讀者時間。閱讀推廣工作的深入發展需要借助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加大讀者需求調研力度,隨時關注讀者閱讀行為,既可以提高推廣的針對性,也更易于為讀者接受。3.4.2創新閱讀推廣活動,豐富閱讀方式。調查發現,只有創意新穎的活動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參與,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基于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的閱讀推廣活動就因其實時性、互動性等優勢,深受學生好評。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要結合大學生的特點,充分利用“互聯網+”時代新技術、新媒體、新平臺等優勢,線上線下多途徑推廣,使活動兼具趣味性和專業性,實現推廣形式與推廣內容的雙創新。3.5建設閱讀教育師資,提升教育水平。建設閱讀教育師資隊伍,首先要選擇具備一定資質,能夠開展閱讀指導、提升讀者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的專職或業余人員作為閱讀素養教育的教師。可以從學術帶頭人、教師、輔導員、館員及社會知名人士等層面招募閱讀教育專、兼職教師,開展閱讀素養教育;其次,圖書館閱讀教育師資建設應制定長期的發展規劃,通過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等專業教育,加強多層次閱讀師資培養[13],對現有師資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培訓,鼓勵教師參加研討會、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知識更新等,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閱讀素養[14];最后,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有效的教師激勵機制,充分激發和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潛能。

4結語

閱讀素養是大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基礎。“互聯網+”時代,閱讀環境的變化,更加突顯閱讀素養的重要性。高校圖書館開設閱讀素養課程、開展閱讀推廣工作是提升大學生閱讀素養的重要途徑,而大學生閱讀素養的提升也會促進高校圖書館不斷發展,使其真正成為“一個生長著的有機體”,同時,帶動全民閱讀,促進書香社會建設,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實現國家富強、社會和諧。

作者:陳德云 張德福 李大莉 單位:黑龍江工程學院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