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寫互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作用

時間:2022-11-17 03:18:25

導語:讀寫互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讀寫互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作用

語文科目中的閱讀和寫作是相輔相成的,閱讀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能夠促使學生獲得審美體驗和寫作素材的積累,而寫作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思維和表達能力,能夠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展開閱讀活動。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挖掘教材文本的讀寫結合點,讓學生以讀促寫,讀寫互動

一、仿寫,培養學生的遣詞造句能力

仿寫,就是學生結合教材文本的寫作手法、文章結構和段落層次,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的寫作過程。小學語文教材的很多文章都是出自名家之手,是非常適合學生模仿學習的。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展開仿寫,從而在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首先,是對文章修辭手法的仿寫。例如《桂林山水》,這篇課文中就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將桂林山水的優美風景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如“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選擇一處景物,模仿文章的排比句式,展開寫作。學生可以選擇公路兩旁的楊樹展開仿寫,公路兩旁的楊樹真密啊,……,真直啊,……真高啊,仿佛直入云霄。其次,是對文章整體結構的仿寫。如《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課文是按游覽的順序,依次寫了去金華雙龍洞時的路上見聞、游外洞、由外洞進入內洞、游內洞的所見所聞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況。全文結構嚴謹,內容安排井然有序。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仿照文章的結構特點,展開一篇游記的寫作。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仿寫。

二、補白,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學習了中國畫的留白藝術,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力。如果學生能夠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內涵,那么學生就能展開合理的想象。而如果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存在偏頗,那么學生的想象就會存在不合理之處。因此,針對特定文章內容的補白,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例如《觸摸春天》,這篇課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我靜靜地站在一旁,看著安靜。我仿佛看見了她多姿多彩的內心世界,一瞬間,我深深地感動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假如當時你就站在安靜的身邊,你會說什么,你會做什么?假如當時你就站在作者的身邊,你會跟作者展開怎樣的交流?學生可以展開豐富的想象力。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想象,只要言之成理,教師就要進行充分的鼓勵。

三、讀后感,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感知能力,很多文字篇幅都能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讀后感的寫作能夠促使學生將自己閱讀理解到的內容表達出來,能夠促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例如《全神貫注》,這篇課文旨在引導學生體會并學習羅丹精益求精、全神貫注的工作態度。小學階段正是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如果學生在這一時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將會使學生終身受益。教學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學習感受,闡述全神貫注的重要性,分享自己從課文中獲得的啟發感受。深度的思考不僅可以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還可以促使學生將良好的意識落實到具體的學習行為中。不僅僅是教材文本,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課外讀物展開閱讀心得的創作。如學生在課外閱讀了《長襪子皮皮》,那么學生對皮皮這個小姑娘有著怎樣的認識呢?學生對皮皮小姑娘的所作所為又有著怎樣的感受呢?學生都可以將其寫作出來。而且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展開閱讀心得的交流活動,讓班級學生互相啟發,互相影響,共同進步。

總而言之,讀寫互動既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又能夠提升學生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以讀帶寫,以寫促讀,從而使讀寫相得益彰、共同發展、共同提高,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楊麗云.論小學語文教學的讀寫互動[J].教育現代化.2018(24)

[2]劉雪穎.對小學語文讀寫教學方式的探討分析———以蘇教版小語教材為例[J].新課程導學.2016(34)

作者:鄒義 單位:重慶市綦江區營盤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