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篇分析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時間:2022-03-15 09:17:06
導語:語篇分析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語篇知識可以幫助學生把握文章的脈絡,提高閱讀效果。針對當前中學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文章結合對近幾年廣東省初中生畢業水平英語測試題答題情況的研究,分析了語篇分析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并結合具體案例分析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運用語篇分析,包括引導學生預測篇章內容,利用結構圖引導學生從宏觀上分析文章的篇章結構,以及從微觀上指導學生分析語法銜接和詞匯銜接的手段。
關鍵詞:語篇分析;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學習語篇知識是發展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語篇知識在語言理解與表達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語言使用者有效理解聽到或讀到的語篇。比如,語篇中的立論句、段落主題句、話語標記語等知識可以幫助讀者把握文章的脈絡,從而提高閱讀質量。在口語和書面表達過程中,語篇知識有助于語言使用者根據交流的需要選擇恰當的語篇類型,設計合理的語篇結構,規劃語篇的組成部分,保持語篇的銜接性和連貫性[1]。筆者通過調查研究發現,我校所在地區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單純注重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而忽視語篇結構的問題。基于此,本文嘗試根據近幾年廣東省初中生畢業水平英語測試題的分析及具體教學案例研究素材,淺談語篇分析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語篇分析與中學英語閱讀教學
(一)語篇分析的概念
語篇是一個語義單位或“意義潛勢的現實化”。語篇分析是指對比句子更長、以交際為目的的語言片段所做的語言及交際功能的分析。具體來說,語篇分析就是學習者科學、系統地分析語言材料在語篇中是如何產生意義的,并識別語篇的結構模式,從而提高閱讀速度。1952年Harris在《語言》(LANGUAGE)上發表了《語篇分析》(DiscourseAnalysis),文中第一次使用“語篇分析”這一術語。20世紀90年代,語篇分析進入了語言教學領域,人們越來越重視對語篇的研究。
(二)當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存在比較嚴重的“高投入、低產出”的問題。毫無疑問,教師都能意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在教學中也側重對學生進行閱讀策略的指導。但很多時候,教師的教學仍停留在詞語、句子、段落方面的解讀,很少從文章的語篇結構分析方面去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語篇結構和語篇知識,導致學生學到的是碎片化的知識,很難厘清文本的邏輯關系。當前,語篇分析理論在大學和高中階段的應用比較常見,但是初中英語課堂上使用語篇分析的情況比較少。實際上,該方法對初中英語教學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尤其在讀寫等方面能有效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英語的能力。根據多年來的研究,筆者認為,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語篇分析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筆者經過對近幾年廣東省初中生畢業水平測試題答題情況的分析研究,發現學生在做完形填空和閱讀理解題時,由于不懂語篇的結構模式,往往在做題時“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抓住一些細枝末節,沒有整體把握文章的結構及內在的邏輯關系。因此,學生出現了完形填空一旦出錯就是連著幾個題目都錯,以及閱讀理解的猜測詞義及主旨大意題得分率低的現象。下面,筆者以近三年廣東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中的部分試題為例,淺談語篇分析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先以2018年廣東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試題B篇閱讀理解為例進行分析。該閱讀文本是一篇關于光線在海底的變化的科普說明文,其中第63題是猜測詞義題,要求學生猜出第四段descend的中文意思。A市學生選對正確答案D的比率是41.77%,有29.83%的學生選了B,原因是他們沒有從結構上把握文章的脈絡,容易受到其他信息的干擾。選B的學生明顯受到前面句子“Thesecolorsarehardtomissonthesurfaceofwater.”中的“surface”(表面)的影響。實際上,從這篇文章的語篇分析來看,第三段的主題句是第一句“What'smore,indeeperwater,colorsjustdon'tseemasbright.”(另外,在更深的水中,顏色看起來沒有那么明亮。)而第四段是用舉例說明的論據來支撐第三段的論點。根據中心句中的“deeper”及下文反復出現的“movesdown”“godowndeeper”等表達,學生可以猜出“descend”的意思是“下潛”。第65題是主旨大意題,A市學生選擇正確選項D的準確率只有23.5%,34.99%的學生選了C,還有25.86%的學生選擇了A。從四個選項來看,幾乎每個選項都有“underwater”“light”及“color”等關鍵詞,從文章篇幅來看,似乎大部分篇幅都是在講“color”(第三、四段),學生確實被迷惑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學生對文章的結構不了解,抓不住文章的主旨大意。下面,筆者嘗試從語篇分析角度來解釋如何把握好該篇文章的主旨大意。第一段首句“There'smuchtoseeunderthesea,butyouneedtorememberthatlightbehavesdifferentlyinwaterthaninair.”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總論點,句中的“behave”(v.)與選項D中的“behavior”(n.)其實是同根詞。第一段倒數第二句“Theobjectsappearclosertoyouthantheyexactlyare.”(物體在水中看起來比實際上的要近。)是分論點一。第二段是分論點二,中心句是首句“Objectsunderwaterwillappearlargerthantheywouldonthesurface.”(水下的物體看起來比它們在水面上要大。)第三段是分論點三,中心句是首句“What'smore,indeeperwater,colorsjustdon'tseemasbright.”(另外,在更深的水中,顏色看起來沒有那么明亮。)第四段是用來支撐第三段論點的論據。理清文章的語篇結構后,文章的主旨大意就一目了然了。這篇文章主要講光在水下的變化,這些變化包括物體看起來更近、更大,以及顏色看起來沒那么明亮,原因在于光在水中發生了反射。同樣,在2019年廣東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閱讀理解B篇中第65題的主旨大意題也難住了大部分學生。解答這道題時,A市只有47.44%的考生選對了正確答案A,有21.53%的考生選了B,選C和D的考生分別是17.61%、13.42%。這篇文章第一段的作用是引出“robot”這一話題,并非全文的中心,全文中心句應該是第二段的首句“Butwhatexactlyisarobot?”。下面的幾個段落是分述機器人的幾個特征。整篇文章是“引出話題—總—分”的結構。學生如果在這里用慣性思維,以為第一段第一句就是全文的中心句,就會遭遇“滑鐵盧”。根據以上研究分析,筆者認為,學生只有通過一定的語篇分析才可以更準確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語篇分析在閱讀教學中的實踐探究
(一)引導學生預測篇章內容
Davies&Pearse指出,有四個因素影響流暢的閱讀理解,其中第四個因素是對語篇的推進、篇章結構及具體內容進行預測的能力[2]。根據認知發展模型,預測屬于一種推斷,是理解的一種表現形式,指的是從呈現的信息中合乎邏輯地推測出結論。在閱讀之前,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結合文章的標題和文中插圖,對文章的內容、話題和結構等進行大膽的預測,并要求學生說出推測的理由。經過預測,學生會對接下來的文章閱讀有較強的好奇心和興趣,其閱讀質量也會明顯提高。
(二)利用結構圖引導學生從宏觀上分析文章的篇章結構
部分教師習慣通過讓學生閱讀文章后找出段落大意,然后設計相關的多項選擇題或細節填空題來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的能力。這樣固然可以提高學生局部搜尋信息和歸納理解的能力,但是缺少了一種整體性,學生也難以把握整篇文章的內在聯系。學生得到的信息比較碎片化,往往把握不了全文的中心。并且學生還會將這種思維習慣帶到高中,隨著詞匯量越來越多,文章越來越復雜,就會越來越難以理解。筆者認為要在初中階段進行篇章閱讀教學。英語教師可以適當滲透簡單的語篇分析,結構圖就是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方式。例如,在教授仁愛版初中英語教材九年級(上冊)Unit2Topic2SectionC時,筆者設計了以下結構圖(如圖1)來指導學生把握文章的脈絡。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在列出該語篇結構圖之前,學生做課后1b第5小題的準確率很低,但列出語篇結構圖后,大部分學生可以輕易排除錯誤選項B、C和D,選出正確答案A。Whatisthebesttitleforthispassage?A.EnvironmentalProblemsB.PollutionontheEarthC.HopefortheFutureD.TheGreenhouseEffect教師列出語篇結構圖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把握文章中心及理順內在的聯系,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他們在后續的寫作中進行模仿和借鑒。
(三)從微觀上指導學生分析語法和詞匯銜接手段
部分教師在講到銜接時,腦海中往往出現的是連接詞、簡單句的并列連詞和復雜句的從屬連詞。尤其在寫作方面,教師過于強調讓學生記憶一些常用的連接詞并套用上去。然而,語篇除了可以用明顯的連詞來銜接,更多的是在詞匯上進行自然的銜接。連接詞可以體現句間關系,照樣可以表示語義關系,這些都是初中生進行閱讀理解需要解決的難點[3]。下面筆者以仁愛版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6Topic3SectionC為例,分析如何結合課文的語篇來指導學生分析詞匯銜接。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下面兩個任務(如圖2)。通過對語義場詞匯和上下義詞匯進行梳理,學生的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能夠得到進一步提高。結語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理念強調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和語言邏輯思維能力。當前的初中英語教學仍然只突出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學習,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還是有所欠缺,同時,教師的教學設計大都把知識點碎片化,限制了學生邏輯性、批判性和創新性思維的發展。本文結合當前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研究語篇分析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探索語篇分析在閱讀教學中的實踐運用策略,希望對一線教學有所幫助,同時希望本文提出的一些實踐探究路徑能夠得到更多一線教師的驗證和完善。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Davies,P.&Pearse,E.SuccessinEnglishTeaching[M].Shanghai:The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ublisher,2002.
[3]李雙蓮.語篇分析理論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7.
作者:張美儀
- 上一篇: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結構探索
- 下一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與繪本教學融合策略